司徒喬:未完成的畫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是2011年8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伊湄。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2版 (2011年8月1日)
叢書名: 人與歲月叢書
平裝: 27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20085725, 9787020085729
條形碼: 9787020085729
尺寸: 22.8 x 15.8 x 1.8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馮伊湄(1908—1976),廣東惠州人。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文學系,後赴法國留學,在巴黎與司徒喬相識相戀,1930年回國成婚。抗戰期間在南洋曾任華僑女中校長和華僑報紙副刊編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回到重慶,任四維國小校長。抗戰勝利後隨司徒喬赴粵、桂、湘、鄂、豫五省創作反映戰爭災情的《義民圖》。1946年護送司徒喬去美國治病,1950年回國,退休前在美術研究所參加編寫《中國美術史》。
馮伊湄與司徒喬相濡以沫,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事業上的知音,丈夫去世之後,她“醺淚成書,嘔心鑄字”,用飽含感情的文字,記錄了畫家傳奇的一生。

內容簡介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內容簡介:司徒喬(1902—1958),廣東省開平人。1924年入燕京大學神學院讀書。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園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魯迅以超過定價的數目選購了兩幅素描,其中《五個警察一個○》現在仍放在北京魯迅紀念館內魯迅書房的桌上。
在五十六年的一生中,司徒喬的足跡遍及美國,法國、南洋,在國內則從嶺南到京、滬、寧、漢,乃至新疆、西南各省區,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數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後,他用竹筆畫下的魯迅遺容,以及葬禮上的魯迅巨幅遺像。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此番修訂重版,增補了一些當年的日記、文章、同行的描述,以及六十多幅照片,更豐富生動地展示畫家的創作全貌和人生軌跡。

媒體評論

我知道司徒喬君的姓名還在四五年前,那時是在北京,知道他不管功課,不尋導師,以他自己的力,終日在畫古廟,土山,破屋,窮人,乞丐……。
……但我卻愛看黃埃,因為由此可見這抱著明麗之心的作者,怎樣為人和天然的苦鬥的古戰場所驚,而自己也參加了戰鬥。
——魯迅
他穿件藍咔嘰布舊風衣,隨隨便便的,衣襟上留著些油畫色彩染上的斑斑點點,樣子和塞拉西皇帝有些相通處。這種素樸與當時燕京的環境可不大協調,因為洋大學生是多半穿著洋服的。若習文學,有的還經常把一隻手插在大衣襟縫中作成拜倫詩人神氣……我喜歡他為人素樸,我還喜歡他牆上桌上的那些畫。
——沈從文
我要隨時隨地跑進別人的呼吸里,向人類的靈魂跑去,老實地耕耘自己的土地。
——司徒喬

目錄

序 廖承志
看司徒喬君的畫 魯迅
一 《五個警察一個○》
二 初到北京
三 求師
四 白薯畫家
五 《被壓迫者》
六 童年
七 友誼
八 兩幅早期的油畫
九 《荊冠上的親吻》
一〇 《有所問》
一一 “喬小畫室”
一二 再求師
一三 玫瑰村中
一四 在不自由的地方畫自由神
一五 《夜未央》
一六 張家口之行
一七 竹筆
一八 魯迅先生遺容
一九 中山先生畫像
二〇 浩劫
二一 《緬甸古琴圖》及其他
二二 詩情畫意話檳榔
二三 東陵畫室
二四 《放下你的鞭子》
二五 脫險記
二六 《國殤圖》
二七 團山堡
二八 華山十幅
二九 新疆寫生
三〇 山窮水盡疑無路
三一 《學齡兒童》
三二 兩幅肖像
三三 運江圩上
三四 《飢餓》
三五 灕江煙雨
三六 《逃荒》
三七 《被日寇炸毀的石鼓書院殘址》
三八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三九 《義民圖》
四〇 黃泛區
四一 災情畫展
四二 出國記
四三 奪命記
四四 卡拉
四五 歸計
四六 太平洋上的風波
四七 《三個老華工》
四八 三到北京
四九 《魯迅與閏土》
五〇 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史畫
五一 還鄉記
五二 《秋庭紅柿圖》
五三 遺作展覽
[附錄一]
畫竹 司徒喬
新疆獵畫記 司徒喬
留別伊犁司 徒喬
談速寫——全國速寫水彩展覽觀後感司徒喬
[附錄二]
筆尖上的正義和激情 艾中信
我所見到的司徒喬先生 沈從文
憶馮伊湄 陳原
司徒喬美術活動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