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評註

《史通評註》是於2010年9月1日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裝: 52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1703088, 7511703089
條形碼: 9787511703088
尺寸: 23 x 15.8 x 4.2 cm
重量: 1.1 Kg

作者簡介

作者:(唐代)劉知幾 合著者:劉占召
劉占召,(1978- ),男,山東臨沂人,東南大學人文學院講師,院長助理。200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魏晉隋唐文學。主持省部級項目3項,著有《中國文學編年史》(魏晉南北朝卷,合著),《王羲之傳》等,發表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歷代《史通》注本的底本多為明刻本,而通行本浦起龍的《史通通釋》又有妄改原文的弊病,《史通評註》以明代張之象所刻宋本為底本,並大量吸取後世的校勘成果,試圖為讀者提供一個可靠的讀本;《史通評註》還首次系統整理了歷代關於《史通》的評點成果,彰顯出劉知幾卓越的理論貢獻,並勾勒出唐宋以來《史通》批評的歷史,為研究者提供翔實而豐富的基礎資料。

媒體評論

劉子玄撰。子玄本名知幾,避明皇嫌名,以字行。彭城人。弱屜擢進士第,調獲嘉尉,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此書成於景龍四年。凡內篇十卷。三十九篇:外篇十卷。十三篇。蓋其官秘書監時與蕭至忠、宗楚客等爭論史事不合,故發憤而著書者也。其內篇《體統》、《紕繆》、《弛張》三篇,有錄無書。考本傳已稱著《史通》四十九篇,則三篇之亡,在修《唐書》以前矣。內篇皆論史家體例,辨別是非。外篇則述史籍源流,及雜評古人得失。文或與內篇重出,又或祗牾。觀開卷《六家篇》,首稱自古帝王文籍,外篇言之備矣。是先有外篇,乃擷其精華以成內篇,故刪除有所未盡也。子玄於史學最深,又領史職幾三十年,更曆書局亦最久。其貫穿今古,洞悉利病,實非後人之所及。而性本過剛,詞復有激,詆訶太甚,或悍然不顧其安。……然其縷析條分,如別黑白。一經抉摘雖馬遷、班固幾無詞以自解免。亦可雲載筆之法家,著書之監史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八十八
本著採取題解、疏解、注釋、評論、集評、附錄六種形式,擷取了關於《史通》歷代評註本的精華——包括宋代孫何《駁史通序》,明代李維楨的《史通評釋》、王維儉的《史通訓詁》、郭孔延的《史通訓釋》、于慎行《史通舉正論》,清代黃叔琳《史通訓故補》,浦起龍《史通通釋》、紀昀《史通削繁》、皮錫瑞《(史通·惑經篇>書後》。近現代的陳漢章、劉鹹吠斤、陳慶年、黃家岱、呂思勉等對《史通》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以及今人張舜徽《史通評議》、程千帆《史通箋記》、張振佩《史通箋注》、趙呂甫《史通新校注》……這些著作有的書肆難覓,有的缺乏整理,有的分散在浩瀚的典籍中,普通讀者查閱頗費時費力。本著原文依據趙呂甫《史通新校注》,簡體橫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適合普及的《史通》匯評本。
——策劃編輯 蒙木

目錄

前言
《史通》原序
內篇
卷一
六家 第一
卷二
二體 第二
載言 第三
本紀 第四
世家 第五
列傳 第六
卷三
表歷 第七
書志 第八
卷四
論贊 第九
序例 第十
題目 第十
斷限 第十二
編次 第十三
稱謂 第十四
卷五
采撰 第十五
載文 第十六
補註 第十七
因習 第十八
邑里 第十九
卷六
言語 第二十
浮詞 第二十
敘事 第二十二
卷七
品藻 第二十三
直書 第二十四
曲筆 第二十五
鑑識 第二十六
探賾 第二十七
卷八
模擬 第二十八
書事 第二十九
人物 第三十
卷九
核才 第三十
序傳 第三十二
煩省 第三十三
卷十
雜述 第三十四
辨職 第三十五
自敘 第三十六
外篇
卷十
史官建置 第
卷十二
古今正史 第二
卷十三
疑古 第三
卷十四
惑經 第四
申左 第五
卷十五
點煩 第六
卷十六
雜說上 第七
卷十七
雜說中 第八
卷十八
雜說下 第九
卷十九
《漢書·五行志》錯誤 第十
《漢書·五行志》雜駁 第十
卷二十
暗惑 第十二
忤時 第十三
附錄一 《史通》之亡篇
附錄二 內外篇的性質及編次
附錄三 序選錄
附錄四 名家評論
附錄五 陸深《史通會要
附錄六 劉知幾年譜及傳記
附錄七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