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軒烈士

史可軒烈士原名世興,又名宗法,化名弓尚德,字可軒。1890年出生於陝西省興平縣,1909年夏,考入太原陸軍學堂,結識了續範亭等許多進步青年和革命志士。1914年,他第一批加入孫中山在日本組織的中華革命黨。1924年10月,參與馮玉祥等發動的“北京政變”。因負責紫禁城的警戒有功,被提升為國民軍第二軍補充第三團團長。1927年7月30日隻身拜訪駐富平美原鎮的原國民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田生春,被其殺害。死後葬於陝西三原縣李靖故居內。

早年曾剃掉髮辮,立志革命。1907年夏,化名弓尚德,到山西太原入新軍當兵。一年後,調入新軍協統司令部任司書,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因從事革命活動,被逮捕。後經家人保釋出獄,回到家鄉種田並宣傳革命道理。1909年夏,入太原陸軍學校學習。1911年10月,陸軍學校回響辛亥革命,組成革命軍,任學生軍游擊營營長,參加攻克大同府戰鬥。1912年初,任晉南革命軍第一混成旅一團團長。後因反對閻錫山和袁世凱勾結,投入陝西革命軍。1913年,被保送到孫中山在日本籌辦的浩然軍事學社學習軍事。1914年夏,加入中華革命黨。不久,與胡景翼奉命回國,到太原和續西峰等籌劃反袁運動。後遭閻錫山通緝,避居陝西華山下的共學園。1916年,任西安成德中學事務主任,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18年初,任陝西清國軍總指揮部副官長。1921年10月,馮玉祥督陝後,靖國軍改編為陝西陸軍第一師,任該師第一混成旅副官長,兼騎兵營營長,積極參與反曹(錕)倒吳(佩孚)活動。1924年10月,參加北京政變。後任國民二軍第三補充團團長,率部駐北京朝陽門內,負責紫禁城的警戒。11月,往見李大釗,回響中共號召,聯合鄧寶珊等通電全國擁護孫中山北上宣言。同年底,任鄭州警備司令,支持京漢鐵路工人運動。1925年春,率部參加對直系軍閥劉鎮華部的作戰,任旅長。同年8月,結識中共豫陝區委書記王若飛,自後頗多過從,接受進步思想的影響,並請王給部下講課。11月,奉命率部攻占青縣、馬廠等地,並乘勝進駐天津。與鄧寶珊發表聲明,主張改組“臨時執政府”,成立國民政府,聯合進步力量,徹底消滅軍閥,統一中國。1926年初,率部駐防河南開封。3月,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宣布下野,他隨之離開部隊。4月,在上海經王若飛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啟程赴蘇聯。途經上烏丁斯克時,奉中共中央陪同馮玉祥等火速回國參加北伐戰爭的指示,即隨馮、于右任、劉伯堅等回國。9月中旬,參加五原誓師,任國民聯軍總司令部警備師師長,並當選為該軍國民黨監察委員。曾向中共黨組織提出與馮合作應保持黨的獨立性和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的主張。11月底,參與驅逐軍閥劉鎮華,解除西安之圍。同年底,任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部政治保衛部部長兼政治保衛師師長,並被選為聯軍駐陝總部國民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幫助建立了三原、興平、長安等地的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支持工農革命運動。1927年2月,由中共陝甘區委委派籌劃創立中山軍事學校,任校長,並創辦軍事幹部教導隊,培養一大批革命軍政骨幹。“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做大量說服勸解工作,推動國民聯軍東出潼關策應北伐。馮玉祥追從蔣介石,在豫陝“清共”時,拒絕馮要他率部去洛陽的命令。按照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開往渭北。7月30日,在途經富平美原鎮時,被國民軍第二軍師長田生春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