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部“衡山”系統

衡山”系統是台灣“國防部”的戰略指揮中樞和台軍戰略性自動化指揮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務是輔助參謀本部進行指揮決策。

台灣國防部“衡山”系統

英文標題 “Hengshan” System of Taiwan
研製地區 中國台灣地區
研製時間 80年代初期開始建設
部署時間 1992年4月建成使用
關鍵字 “衡山”系統

1 “衡山”系統概況

近年來,台灣當局以外購和自行研製兩種途徑大力加強武器裝備建設,同時把C3I系統建設作為“國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列為優先發展項目。台軍從70年代中期開始建設C3I系統,按照“情報資源共享、各系統間互通”的原則,建設了擁有預警機、地面預警雷達和艦載雷達組成的預警探測系統及初具規模的區域通信網,建成了具有先進水平的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台灣“國防部”建立了“衡山戰情信息管理系統”(簡稱“衡山”系統),陸軍建立了“陸軍戰情資訊自動化系統”(簡稱“陸資”系統)、海軍建成了“大成”系統、空軍建成了“天網”、“強網”系統。目前,台軍作戰指揮的效能、快速反應能力、諸軍種協同作戰能力、兵力兵器的運用能力、情報偵察能力以及通信保障能力都已得到了全面增強。到2005年,台灣陸、海、空三軍將建成比較完整的C3I系統,並將全面實現指揮自動化。
從總體上衡量,台灣C3I系統和裝備的水平已經基本達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某些節點已居當前國際先進水平,在亞洲算最出色的。對大陸的海防、空防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1. 1 “衡山指揮所”

“衡山指揮所”是台灣當局建在台北市郊士林區雞南山地下的一個規模龐大的“戰時最高指揮”中心。這座巨大的地下建築預計耗資600-700億元新台幣。
衡山指揮所是蔣介石時代重要的軍事工程,是台灣上萬個地下堡壘中規格最高、設施最完備的一個。1951年開始規劃興建,1958年8月23日的金門炮戰,人民解放軍猛烈的炮火使台軍金門防衛部夷為平地,不但趙家驤等三個台軍中將副司令當場斃命,連上島視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也身負輕傷,而且金門島的地面軍事設施幾乎蕩然無存。由此,蔣介石下令加速軍事設施地下化建設的步伐,隨即這個戰時最高指揮所被定名為“衡山”。
衡山指揮所是一個占地數平方公里的地下三層建築。其中各種地下建築層次分明,地下隧道縱橫交錯,汽車、坦克均可通行。在衡山指揮所內不但台灣的“總統”、“國防部長”和“參謀總長”等高官有專門辦公、指揮和休息的場所,而且“國防部”和“參謀本部”下屬的各職能部門也有各自的作戰指揮區和生活區。
1970年5月,台灣擬制了“固安”獨立防禦作戰計畫,將台、澎、金、馬劃分為相對獨立的5個戰區和2個防衛部。這一時期,台灣戰場目標的地下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一機一坑、一人一坑、一車一坑、一炮一坑”,形成了以坑道為核心,永備工事為主體,塹壕、交通壕為經絡的堡壘型防禦體系。重要軍事目標,如指揮機構、飛機和主要艦艇可全部隱蔽於掩體或坑道工事。一線雷達站、各級通信樞紐和通信台站、飛彈陣地、物資倉庫都已基本實現了永備化和地下化。衡山指揮所就是其中最為堅固的地下堡壘之一。
近年來,台灣當局對衡山指揮所的擴建完善工作始終在繼續。1993年台灣軍方推出了一項“博愛專案”,計畫圍繞衡山地堡將台軍最重要的軍事指揮部門聯成一體,以便戰時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揮效率。這一方案的主體工程是在衡山指揮所東南面的原“三軍大學”用地上興建一座地上8層、地下2層的“國防部”大樓,以使目前的“總統府”與“國防部”分開辦公,更使地面指揮首腦機關更迅速、更便捷地應對戰爭。大樓興建完成之後,將可供“國防部”、“參謀本部”和相關單位的五、六千人使用。“博愛專案”1996年正式列入預算,計畫2003年完成。

1.2 “衡山”總體系統

裝配于衡山指揮所地下隧道中“國防部”地下室內的“衡山”系統,80年代初期開始建設,1992年4月建成。
“衡山”系統是台灣“國防部”的戰略指揮中樞和台軍戰略性自動化指揮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務是輔助參謀本部進行指揮決策。平時收集更新信息,對各軍種進行日常管理和指揮,戰時根據作戰態勢擬定最佳作戰方案,對聯合作戰實施指揮控制。“陸資”、“大成”、“強網”系統作為台灣陸、海、空三軍各自獨立的指揮系統,擔負情報信息的收集與傳送、部隊的指揮控制及與友鄰的溝通協調等任務,通過系統綜合實現互通,達到了“一個系統,三軍共用”。

2 “衡山”系統的組成

衡山系統主要由作戰、人事、後勤和通信4個分系統組成。通過專用通信網路、計算機、數據處理和顯示設備與各軍兵種、第一至第五戰區和金門、馬祖防衛司令部等單位連線,實現信息分發傳輸和指揮控制,見圖1。
圖1 台灣軍方C3I系統總體結構
“衡山”系統的主要設施有計算機、圖形、數據處理及外圍設備和戰略、戰術通信網,現已與各軍種的C3I系統聯網運行。
“衡山”系統之內設有龐大的“國防”信息庫,其中主要是作戰知識庫和三軍態勢資料庫。作戰知識庫中輸入了台澎金馬地區的作戰預案、武器裝備、兵力部署、通信網路諸元、後勤保障和各種軍事資料、圖表、圖形以及祖國大陸軍隊的基本資料。三軍態勢資料庫,包括海情、空情和台灣三軍的實時動態。它與各軍兵種C3I系統的在線上接口能實時匯集狀態數據、信息報告、部隊動態等。
作為台灣“衡山”系統以及陸資、大成和強網系統命脈的三軍公用通信系統由地下(海底)同軸電纜和8條光纜幹線、5套數字微波幹線以及3種衛星通信系統組成。

3 “衡山”系統的技術性能特點

國防部”“衡山系統”作為指揮控制中心與海軍的“大成”系統、空軍的“強網”系統、陸軍的“陸資”系統通過通信網路聯結起來。指揮控制的作戰管理命令不但可直達台島各“戰區司令部”、軍團部以及海軍、空軍基地,而且通過地下電纜與外島的海底電纜相連線來指揮金門、馬祖、東引等島的台軍部隊。
為了進一步增強衡山系統的指揮控制能力,被視為台灣陸軍“數位化戰場基礎”的“戰術區域通信系統”(IMSE)也已被安裝到了衡山指揮所。它與台軍的“潛龍”光纖連線後,衡山地下指揮所可以直接指揮旅以下的作戰部隊。
台灣戰場目標的地下化程度非常高,而且比較堅固,衡山指揮所的抗壓能力高達數千千帕,可承受1至2枚450公斤炸彈的直接命中,同時還具有防核、生、化武器攻擊的能力。
4“衡山”系統的發展趨勢
(1)台灣當局現階段防御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空中優勢、掌握制海權和以抗登入作戰為主。 為此,台灣當局計畫通過“國防部”“衡山”系統將陸軍的“陸資”系統、海軍的“大成”系統和空軍的“強網”系統聯結起來,綜合成一個能互通的一體化C3I系統。
(2)台灣當局認為,依靠現有的偵察預警系統難以有效對付大陸飛機、飛彈和潛艇攻擊,必須大力發展預警衛星和通信衛星,加強空、天、地一體化偵察預警系統建設,購買和研製地基雷達,改進預警機等。
目前台灣還不具備發射衛星的能力,但已能製造衛星。台灣的“中華Ⅱ號”小型對地觀測低軌道地球同步遙測衛星圖像解析度達2米以上,預計2002-2003年發射。“中華Ⅲ號”是由12顆小衛星組成的衛星系統,預計2003年發射。由此,台灣軍隊將依恃這些衛星建立起自己的軍用衛星通信系統,構成聯繫“國防部”指揮中心與各軍種部隊以及澎湖、台東、台北、台南、台中、金門、馬祖7個區指揮部、海上和預警機的衛星通信網。
美國已於1999年同意向台灣提供預警衛星的預警信息。美國“國防支援計畫”預警衛星可在我軍發射飛彈幾秒鐘後探測到飛彈尾焰,隨後即可進行跟蹤並將獲取的信息傳送到北美航空航天司令部。該衛星可為台灣提供15分鐘以上的預警時間。
1999年12月台灣宣布,法國將向台灣出售一顆價值4.8億法郎的地面觀測衛星。這顆衛星的星載光學探測儀器的性能比法國“斯波特”觀測衛星強5倍,計畫2003年交付使用。
(3)2001年7月20日,美國國防部公布的今年第一批對台軍售為50部“聯合戰術資訊傳送系統”終端設備。為克服台軍系統與購美軍機、軍艦、購法軍機無法通信的弊端,這些戰術通信設備未來將配置在三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衡山指揮所以及陸海空三軍的作戰指揮中心,建構完整的戰術資料鏈系統。
(4)建立海上指揮船隊 為了提高C3I系統的生存能力,“衡山”系統將建立部署於台灣東部海區的海上指揮船隊。船上備有直升機平台、艦載雷達、通信和指揮控制設備,具有對陸地、海上、空中和空間的聯合通信能力。一旦陸上指揮中心在戰爭中被摧毀,海上指揮船隊即可接替指揮。
(5)訂購“空軍一號”總統專機 為保證“總統”對台灣三軍的指揮與聯絡,台灣已向美國訂購一架“空軍一號”總統專機。該機配有先進的電子通信和保密系統,在特殊情況下“總統”可以在專機上與“衡山”指揮控制系統暢通聯繫,可在專機上指揮三軍作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