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英文簡稱:NSYSU,中文簡稱:中山),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地區知名大學之一,前身為1924年於廣州組建的國立廣東大學。國民政府遷台之後,為因應社會對於高等教育之需求增長,遂在1980年7月核定設定“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市的著名觀光景點西子灣,翌年正式開校。

基本信息

大學簡介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位在南台灣第一大城高雄市,長期以來扮演全國產、官、學界的重要智庫與研究機構,並以致力於學術自由、國際化與全球化競爭力提升為發展方向。該校曾為台灣校園BBS的濫觴,與台大、交大並列全國三座大學暫存圖書館,也是全亞洲首座通過ISO9002認證及全世界首座通過ISO14001認證的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已於2005年及2008年持續入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其管理學院亦為“AACSB”世界級商管學院認證的一員。

大學歷史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建校史1904年“兩廣速成師範館”創建1905年“廣東法政學堂”創建1909年“廣東農林試驗場”創建,“廣東公立醫學堂”創建,“廣東公立警監學堂”創建1910年“廣東工藝局”創建1923年“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升格“國立廣東大學”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併入1926年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1927年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1928年3月復名為“國立中山大學”1937年“國立廣東法科學院”併入法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併入工學院1952年原中山大學主體與“嶺南大學”合併,校址遷至嶺南大學原址康樂園1980年於高雄市西子灣在台復校。
1904年“兩廣速成師範館”創建。
1905年“廣東法政學堂”創建。
1909年“廣東農林試驗場”創建,“廣東公立醫學堂”創建,“廣東公立警監學堂”創建。
1910年“廣東工藝局”創建。
1923年“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升格“國立廣東大學”。
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併入。
1926年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27年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1928年3月復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1937年“國立廣東法科學院”併入法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併入工學院。
1952年原中山大學主體與“嶺南大學”合併,校址遷至嶺南大學原址康樂園。
1980年於高雄市西子灣在台復校。
國立中山大學校門國立中山大學校門。

院系設定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音樂學系暨研究所、劇場藝術學系、哲學研究所、藝術管理研究所。
理學院
理學院大一不分系:化學系暨研究所、物理學系暨研究所、生物科學系暨研究所、套用數學系暨研究所、生物醫學研究所。
工學院
工學院大一不分系: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材料與光電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光電工程學系、材料科學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通訊工程研究所。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暨研究所、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海下科技暨套用海洋物理研究所、海洋事務研究所。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財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傳播管理研究所、醫務管理研究所、高階經營碩士(EMBA)、高階經營碩士班亞太營運管理組(APEMBA)、國際經營管理碩士(IBMBA)。
社會科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通識教育中心。

獨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
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南台灣光電卓越研究中心
尖端晶體光電科技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貴重及共同儀器研究中心
奈米科技研發中心
建準研發中心
海洋政策研究中心
綠色環境研究中心
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
中山美國研究中心
創新育成中心
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聯合研發中心
創意與創新研發中心
語言自學中心
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外國語文訓練中心
華語教學中心
半導體科技研究發展中心
電信研究發展中心
工程技術研究推展中心
直銷學術研發中心
金融管理研究中心
中小企業南區研訓中心
都會發展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
城鄉研究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
水資源研究中心
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漁業推廣委員會
海研三號研究船
民意調查研究中心
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
頂尖計畫研究中心
尖端晶體光電科技研究中心
亞太海洋研究中心
國科會高屏地區奈米核心設施共用實驗室
微奈米分析技術研究中心
電子商務與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跨校研究中心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無線網路與多媒體通訊研究中心

大學校訓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訓詞出自《禮記·中庸》第二十章第五節。“中庸”原義為“至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可解為“學之序”。
孫中山先生基於對國家與學子的殷切期盼,於民國十三年親手題寫頒布。原文為: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