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樹

可可樹產果40年左右,在一生中貢獻1000公斤左右的可可豆。 可可是一種較好的能量補充劑,許多國家把可可樹譽為“神糧樹”。 itario):可可豆的雜交品種,原產於特立尼達,現在占全世界可可豆產量的18%左右。

可加樹的葉子能提煉麻醉劑古柯鹼。 可可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緯18度以內的狹長地帶。可可樹(學名:Theobroma cacao 英文:Cacao),也叫“可加樹”。可可樹是一種梧桐科小喬木,它最大的特點是“老莖生花”和“老莖結果”,花直接開在樹幹上,果也直接結在樹幹上,花小而果實大,常年開花,四季掛果。
可可樹多用種子繁殖,亦有用芽接的。植後需3至4年才開始結果,6年後結出的果實才能被使用,10年以后豐收。可可樹年產80個左右的果實,果實15至20厘米長,橢圓型,重達1千克左右,有30到40個可可豆,剩下還有粘粘的糖膠。每棵樹一年只可以收穫1-2千克乾可可豆。可可樹產果40年左右,在一生中貢獻1000公斤左右的可可豆。
可可的種仁里含有50%的脂肪,20%的蛋白質,10%的澱粉,還有少量的糖分和興奮物質——可可鹼等 。可可種子發酵烘乾後,提取出30%的可可脂,餘下的物質就可加工成可可粉,乾豆可作病弱者的滋補品與興奮劑。可可脂在常溫下是固體,但一到37度就開始熔化,而人體口腔溫度是37.5度,所以用可可脂製造的朱古力,拿在手裡不會熔化,含到口裡才會熔化。“只熔在口,不熔在手”也因此成了廣告詞。可可是一種較好的能量補充劑,許多國家把可可樹譽為“神糧樹”。 據記載,公元前4000年亞馬遜河盆地已有野生可可樹。最早使用可可豆的人或許就是這些用可可豆製成飲品的雅馬人了。16世紀前,可可種子十分珍貴,印第安人曾當作錢幣使用,名叫“可可呼脫力”。這種錢幣,可以磨成粉摻在玉米粉中做餅,印第安人十分愛吃這種餅,後來流傳到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茲台克帝國,阿茲台克人稱其為xocoatl(意為“苦水”),他們為皇室專門製作熱的飲料Chocolatl(意為“熱飲”),是“朱古力”這個詞的來源。16世紀時哥倫布和西班牙人都發現並描述了這種植物和飲料,但他們不感興趣。1544年一個多米尼加的瑪雅貴族代表團拜訪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他們隨身攜帶自己喝的可可飲料,引起西班牙人的興趣,他們也開始喝這種飲料,並在西班牙首先建立了生產朱古力的工廠。1657年,一位法國人在倫敦開了第一家出賣巧克力的商店,但店的名稱叫“咖啡菸草商店”,1753年生物學家林奈正式為可可樹命名,他不喜歡“可可”這個詞,把它命名為Theobroma cacao, theobroma是希臘語,意思是“神的食物”。
朱古力在中國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康熙時期,1705年,羅馬教皇十一世派譴使節多羅到中國傳教。1706年,多羅在受到康熙接見時,獻上150塊朱古力,康熙品嘗以後大加讚許,這是中國歷史記載里關於朱古力的第一次出現。1922年,我國台灣省引種試種成功,中國大陸現主要種植地在海南。朱古力在中國的生產歷史不過半個世紀,規模化生產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9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 可可原產南美州,而現在大部分分布在西部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象牙海岸、加納、奈及利亞、喀麥隆。可可豆一般分為三個品種,福拉斯特洛(Forastero):顏色呈紫色,原產自於亞馬遜及周邊地區,產量占全世界可可豆產量的80%左右。特立尼塔瑞奧(Trinitario):可可豆的雜交品種,原產於特立尼達,現在占全世界可可豆產量的18%左右。克里奧洛(Criollo):原產於中美洲及墨西哥,品質非常高的可可豆。它含有一種白色並且很新鮮的子,很易碎並且容易被腐蝕,產量也只有可可豆總產量2%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