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叔山父簠

召叔山父簠

召叔山父簠 體呈長方形,窄平沿,腹斜收,腹壁兩側有一對獸首耳,長方圈足,每面正中有長方圓角形缺。 簠

叔山父簠
春秋早期
通高7.6、腹深4.7、口橫28.7、口縱23.9釐米。
體呈長方形,窄平沿,腹斜收,腹壁兩側有一對獸首耳,長方圈足,每面正中有長方圓角形缺。口沿下飾雷紋,腹壁飾變形夔紋,圈足飾雲紋。
【銘文】白(鄭伯)大(司)工召山吊(叔)父乍(作)旅(簠),用亯(享)用孝,用匃(眉壽),子子孫孫,用為永寶。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簠出現於西周早期,主要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銘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