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子雞

叫花子雞

叫花子雞又名“黃泥煨雞”,一道浙江杭州名菜。特點是雞肉酥嫩,香氣襲人。

菜名來歷

叫花子雞叫花子雞

1.叫化子雞,又名“黃泥煨雞”。相傳,明末清初,在常熟虞山腳下有一個叫化子,一連幾天都沒有討得飯食,無意中偷了一隻雞,欲以充飢,但一無炊具二無調料,連煺毛的開水也無法找到,他無奈就把雞宰殺後掏出內臟,糊上泥巴,堆積些敗枝松葉點火烤了起來。待泥巴烤得發黃,往地上一摔,雞毛隨泥巴一起脫落,香味撲鼻四溢。附近張大戶的僕人路過這裡,被香氣誘入,討得煨雞之法,稟告主人。主人如法炮製,邀親友口嘗,讚不絕口,眾人問主人是出自何名師,主人說,什麼名師,是個叫化子,這是“叫化子雞”。常熟百年老店山景圓菜館名櫥朱阿二據此傳說,將雞膛內填加了幾種鮮料,以豬網油、鮮荷葉包之再泥烤,味道更為鮮美,且有荷香,成為譽滿中華的常熟傳統名菜。

2.用截然不同的貧富兩極辭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叫化雞”原出於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頭菜。當年那位清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其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乾隆困餓交加,當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就說這“富貴雞”好吃。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化雞”也因為皇上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成為名菜。

原料

嫩母雞700克,瘦豬肉丁100克,豬網油400克,玻璃紙一張,精鹽5克,白糖20克,薑末10克,八角2粒,料酒香油蝦仁、熟豬油各50克,水發香菇丁、熟火腿丁、蔥花各25克,酒罈泥3000克,醬油500克。

製作方法

叫花子雞叫花子雞

1.醬油、料酒、精鹽醃雞1小時,丁香粒、八角粒研成末擦抹雞身;

2.蔥花、薑末、八角煸炒,加蝦仁、豬肉丁、雞肫丁、火腿丁顛炒,蒸入料酒、醬油、白糖炒成餡料,填入雞腹,豬網油緊包雞身,荷葉包裹後再用玻璃紙,外面再包一層荷葉,用細麻繩紮成長圓形;

3.酒罈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將泥裹在雞上約五分厚,再用包裝紙包裹;

4.裹好泥的雞放入烤箱,熟時取出敲掉泥去荷葉,淋上香油即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