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與鑑賞

《古錢幣收藏與鑑賞》由南京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古錢幣收藏與鑑賞古錢幣收藏與鑑賞
古錢幣收藏與鑑賞》內容簡介:貨幣,是充當一切商品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一種交換媒介和價值尺度,也是一種財富儲藏手段,是可以用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的商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貨幣。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時期墓葬里也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經考證應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到了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東周至戰國晚期,隨著商業的繁榮,金屬鑄幣開始大量流通,但不同諸侯國的鑄幣形態各異。自秦以後,以方孔圓錢為主,銅鑄幣的形態基本固定下來。唐初鑄造的開元通寶成為後代鑄錢的楷模,而且影響到鄰近國家的貨幣形式。晚清以後,引進西方先進造幣技術,採用機器鑄幣,傳統的方孔圓錢逐漸被機器製造的金屬錢幣所取代。

作者簡介

蘇平,1974年生於江蘇省南京市。自幼受父親的啟蒙和引導,從8歲開始收藏、研究中國古代錢幣。12歲加入上海市錢幣學會。13歲在崑山舉行個人首次收藏錢幣展覽。被媒體譽為“小小古幣收藏家”。18歲由中國錢幣學會推薦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貨幣銀行學專業,同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典禮上舉辦個人收藏錢幣展覽,20歲在校內再度舉辦個展。

27年來,從未間斷對古錢幣的收藏和研究,現同時兼顧古代陶瓷、古代書畫的收藏與研究,現任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目錄

一 古代貨幣淵源與發展

二 古代錢幣的基本概念

三 歷代錢幣的主要特徵

四 農民義軍錢幣及特徵

五 古代花錢的特徵與鑑賞

六 古錢幣的偽造與鑑別

七 中國錢幣上的書法藝術欣賞

八 文人學者與錢幣

九 流人我國的國外錢幣及特徵

十 附錄

附錄一 古代錢幣專用術語

附錄二 中國歷代錢幣文獻

後記

序言

貨幣,是充當一切商品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一種交換媒介和價值尺度,也是一種財富儲藏手段,是可以用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的商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貨幣。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時期墓葬里也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經考證應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到了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東周至戰國晚期,隨著商業的繁榮,金屬鑄幣開始大量流通,但不同諸侯國的鑄幣形態各異。自秦以後,以方孔圓錢為主,銅鑄幣的形態基本固定下來。唐初鑄造的開元通寶成為後代鑄錢的楷模,而且影響到鄰近國家的貨幣形式。晚清以後,引進西方先進造幣技術,採用機器鑄幣,傳統的方孔圓錢逐漸被機器製造的金屬錢幣所取代。

四千年來,中國金屬貨幣的鑄量極大,留存至今的難以數計。大部分古錢的造型簡單,藝術水準和名貴程度往往不能與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工藝品等相比,因此不受人重視。歷年來,被當做廢銅爛鐵銷熔的古錢無法統計。實際上,古錢是歷史長河中流存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實物資料。它們與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密切相關,收藏和研究中國古代錢幣可以使我們增進對歷史的了解和認識。就這點而言,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一些收藏品。如王莽政權的垮台,就是同當時推行新貨幣政策的失敗有關。

後記

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多次找回小時候收集到每一枚珍稀錢幣時那種異常興奮的感覺。隨著歲數的增長,藏品逐漸增多,涉獵門類越來越廣,那種最初的興奮隨著年月的流逝已變得稀有,那種滿足的感覺因多次重複而漸漸遲鈍。小時候,我總是會把新收到的錢幣放在床頭,睡前欣賞再三;入眠後常會不斷醒來,鏇即亮起床頭燈繼續欣賞,直至天亮。現在,我安睡的時間固然多了,但那種發自內心的興奮之情卻也在漸漸淡去。因此,我要感謝出版社給我這次寫書的機會,讓我重拾了當初的快樂。

朋友們,謝謝讀完這本書,正因為有你們的思考,這些原本枯燥的章節和並不生動的圖片才變得有意義。錢幣文化是歷史的一條線,收藏家就是線上的珠子;請儘量去了解、去親近、去思考你們的藏品,這就是我要對你們說的。

在截稿之際,我首先該感謝的是已在天國的許廷憲先生、馬定祥先生、汪慶正先生、王松麟先生、吳籌中先生、郁祥禎先生……在你們的關心和培育下,我找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樂趣,你們的音容笑貌伴隨著我度過了整個寫作過程。同時還要感謝戴志強先生、李紹斌先生、孫仲匯先生和黃錫明先生,你們的諄諄教導是我永遠的寶貴財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