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夏龐蒂埃

古斯塔夫·夏龐蒂埃

古斯塔夫·夏龐蒂埃(Gustave Charpentier,1860—1956年),法國作曲家。歌劇代表作是1900年創作的《路易絲》及《路易絲》的續集《朱麗安》。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片

名人姓名:古斯塔夫·夏龐蒂埃
出生年代:1860—1956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法國

個人概述

生平簡介:古斯塔夫·夏龐蒂埃(Gustave Charpentier,1860—1956年),法國作曲家。 1860年6月25日生於迪約茲,1956年2月18日卒於巴黎。

職業生涯

父親是麵包師,鼓勵他學習音樂。他曾在圖爾寬市政廳樂隊演奏小提琴。1875年進紡紗廠做工,廠主很賞識他的才能,資助他入里爾音樂學院學習。由於成績優良,1881年獲圖爾寬市的助學金入巴黎音樂學院, 1885年入J.馬斯內的作曲班。1887年以清唱劇《狄頓》而獲羅馬大獎,赴義大利學習。這期間他創作管弦樂曲《義大利印象》(1889)一舉成名。以後又作有獨唱與合唱的交響劇《詩人的生涯》(1892)、為C.波德萊爾的詩譜寫的歌曲《惡之華》、為P.魏爾蘭的詩譜寫的歌曲《歪曲了的印象》、為紀念V.雨果誕生100周年而作的《光榮讚歌》(1902)以及四幕歌劇《路易絲》(1900)和《朱利安》(1913)等。1902年夏龐蒂埃創辦了“咪咪潘松俱樂部”通俗音樂學院,免費為女店員、女職工進行音樂普及教育。1912年被選為法蘭西美術研究院院士。夏龐蒂埃共作有17部歌劇和大量宗教音樂。他善於使用單純的主題材料加以發展,配器精緻。受C.古諾和H.柏遼茲的影響,也吸取了R.華格納的技法。夏龐蒂埃的歌劇代表作是1900年創作的《路易絲》。這部歌劇是他的自傳體作品,描述了他在巴黎求學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工人階級的愛情與生活,被認為是宣揚婦女解放的社會劇。《路易絲》曾創下在巴黎一地演出800多場的記錄。夏龐蒂埃另一部歌劇代表作是《路易絲》的續集《朱麗安》(1913)。夏龐蒂埃的歌劇選取現實主義的題材,採用浪漫主義的音樂,為真實主義歌劇開了先河。

個人榮譽

個人影響

人物評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