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電影

古巴電影

1959~1982年,古巴總共生產故事片84部、紀錄片825部、《人民百科全書》41集(部)、卡通片190部。電影研究所1960年創刊出版了電影刊物《古巴電影》。

古巴電影

內容

1897年,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由他們的代理人──法國人G.韋雷帶往古巴放映,同年他在古巴拍攝了一部新聞片《撲滅火災》,記錄了1897年在哈瓦那舉行的消防演習實況。20世紀初,古巴相繼拍攝了一些新聞報導影片、廣告片和風光片。1910年,古巴導演E.迪亞斯.克薩達聘用職業演員拍攝了兩部藝術短片《受矇騙的犯人》和《胡安.何塞》。1913年,他又拍了古巴第一部長故事片《曼努埃爾.加西亞》,敘述獨立戰爭期間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輝事跡。影片受到觀眾歡迎。在同一時期,其他導演也拍攝出一些影片,被稱為“古巴電影之父”的R.佩翁在20年代拍攝了故事片《現實》(1920)、《候鳥》(1921)、《澤諾威亞媽媽》(1921)、《一吻之毒》(1929)、《愛情聖母》(1930)。雖然R.佩翁的許多影片內容一般,但是他的創作活動促進了古巴民族電影的形成。

有聲電影的出現使古巴電影發生了危機。古巴當時既缺少資金,也缺少創作人員和必要的技術與設備1937年,導演E.卡帕洛斯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長故事片赤蛇。1940年他拍攝了影片《我的五個兒子》和《來自美洲的未婚妻》。30年代末,音樂片風行一時,這類影片裡採用了民間音樂和舞蹈,如J.薩爾瓦多爾的《哈瓦那風光》(1939)和《古巴歌手》(1939)。

40~50年代,由於美國電影的壟斷組織極力扼殺古巴的民族電影。古巴電影事業的發展受到阻礙。為了擺脫困境,古巴電影工作者開始與墨西哥電影創作人員合作拍攝影片,合拍的影片中有《街頭天使》、《不該出生的人們》、《命運的打擊》。1953年由墨西哥導演E.費爾南德斯執導拍攝了一部敘述古巴政治活動家、詩人J.馬蒂的生平事跡的影片《白玫瑰》這個時期,古巴導演M.阿隆索根據C.比利亞韋爾德的小說拍攝了影片《塞西莉亞.巴爾德斯》(1950),內容是反對種族歧視和批判虛偽的資產階級道德的。但是,從30年代末到古巴革命發生前這一很長的歲月里,古巴生產的大部有聲電影是些鬧劇片、歌舞片、為美國旅遊者攝製的地方民俗片和對西班牙後裔及黑人進行粗野挖苦的滑稽片。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後,成立了政府電影藝術和電影業研究所(1977年後成為文化部管轄的一個局)。該研究所既是電影製片生產中心,管理影片發行、輸出輸入事宜的機構,又是培養電影工作者的學校,還設有電影資料館。研究所出版電影刊物。古巴年輕的導演中有T.古鐵雷斯.阿萊亞,他拍攝了重要影片《土地改革》(1959)、《革命的故事》(1961);J.加西亞.埃斯皮諾薩,他於1960年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長故事片《古巴在跳舞》,在這之前,他拍攝了一些短紀錄片,其中比較出色的有《無祖國勿寧死》、《解放年》和《住房》;O.托列薩,他拍攝的反映薩巴達地區排乾沼澤工程的影片《被遺忘的土地》(1961)也是比較好的作品。1964年古巴與蘇聯合拍了影片《我──古巴》(導演是蘇聯人.卡拉多佐夫)。1961年9月開始生產分集短片《人民百科全書》,每集一個主題,如《視覺的缺陷》、《紙板是怎樣做成的》、《西紅柿》、《排球的基本知識》、《報紙是怎樣產生的》《萊奧納多.達.芬奇》等,這些影片在古巴社會主義改革中起了很大作用。這一時期傳記片占重要位置,如導演J.瑪希普拍攝的《馬蒂的青年時代》、導演E.皮內達.巴爾內特的《大衛》(1967)。現代題材的影片有導演T.古鐵雷斯.阿萊亞的《打倒官僚主義者》(1966)和《對落後的回憶》(1968)。這期間,很多外國進步電影工作者到古巴工作,對古巴電影事業的發展給了很大幫助。

70~80年代,生產了幾部表現其他國家人民解放鬥爭的影片,如P.維加的《巴拿馬》(1973)、J.瑪希普的《安哥拉──希望的勝利》(1975)、R.羅貝斯的《民族的矛》(1977)、V.卡薩烏斯的《格拉納達:小國家、偉大的革命》(1980)。這個期間,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作品有S.高梅斯的《以某種方式》(1974)、M.O.戈麥斯的《女人,男人,城市……》(1978)、P.維加的《特雷莎的肖像》(1979)。還出現了一批社會學影片,如《一天接著一天》(1978,O.羅哈斯導演)、《卡伊達──傳說的真事》(1981,L.F.貝爾納斯導演)等和以反帝國主義為內容的寓言式影片《風向圖》(1983,導演P.格拉納多斯)。

1959~1982年,古巴總共生產故事片84部、紀錄片825部、《人民百科全書》41集(部)、卡通片190部。電影研究所1960年創刊出版了電影刊物《古巴電影》。

在古巴舉行的國際電影節有: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哈瓦那國際青年電影節。

配圖

所屬分類

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