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堡

古寨堡

古代人躲避戰亂匪患的方法各有不同,有向外地遷徙的,有躲進深山老林的,也有築建山寨禦敵的。坐落於江西贛州石城縣琴江鎮的古寨堡就是一處建於陡崖之上、由山石砌築而成的防禦型山寨,也是當地的民間堡壘。據了解,古寨堡的外圍選擇險要處用石頭砌有寨牆,寨牆上建有寨門、寨堡、射孔等,構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防禦體系。

古寨堡的由來

石城古寨堡 石城古寨堡

客家先民為避戰亂匪患自元代開始建築山寨。在石城縣的青山綠水之間,古寨堡成為點綴在山間的一抹古韻。雖然遭受了自然和人為不同程度的損毀,但殘存的古寨堡依然雄偉,記錄著客家人設寨避侵、擇地防衛的厚重歷史。
據史料記載,從中原遷徙到石城的客家先民,為躲避戰亂和匪患,自元代開始就建築山寨。至清代鹹豐年間,當地官紳、富豪為保護家人和家財,更是遍擇險要山巔築造山寨,從而掀起了修建寨堡的高潮,縣境內大小山寨一度達到近百座。
據石城縣博物館館長羅德勝介紹,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寨堡的防禦功能在現代兵器面前大打折扣,開始走向衰落,直至被廢棄。在石城,有許多像古寨堡一樣的古山寨,殘存的有通天寨、石馬寨、紅石寨、勝石寨等近20座。

古寨堡建築特色

石城古寨堡 石城古寨堡

城堡式寨牆繞山頂由灰麻石砌築而成。據當地村民羅宜光介紹,要想一睹古寨堡的風采並不容易,需要沿著山腳下的阡陌小道一路前行。小道兩邊是層層梯田;梯田裡,一片片寬大、碧綠的煙苗隨風搖曳。古寨堡遺址就在那座海拔1000多米的高峰之巔。
因為山道是一條泥巴路,如同一條黃色的飄帶繞著山頭盤旋而上。路途中要翻過幾座小山頭,山道才漸漸密集。茂密的樹木將山道掩映起來,猶如走在一條天然的綠色通道里。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撥開柴草和荊棘。
在古寨堡的外圍,是由一塊塊灰麻石砌起的高約3米、厚1.5米的城堡式寨牆,寨牆繞著山頭而建,牆體長滿了青草和或密或疏的小樹,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
羅宜光介紹說,很早以前,古寨堡內聚集了不少人,為了不被侵犯,他們在四周沿著山頂邊沿用麻石築起堅固的圍牆,並安排村民輪班把守進入寨子的主要路口。他們依借山高險陡、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占據山頭,抵禦外敵,為寨內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營造出一份難得的安寧。

古寨堡地理環境

臨村依山建寨四面峭壁突兀古寨堡的選址非常值得考究。與人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山寨一樣,古寨堡也是選擇在臨近村莊、四面陡峭突兀但山頂平坦寬闊的山頭依山而建的,這是為了能更好地獲得物資補給。
此外,古寨堡的寨牆上建有寨門、寨堡、射孔等,構成了一套完備的防禦體系。寨內有齊全的生活設施,除建有足夠的堡壘式民房外,寨民生活所需和防禦必備的水井、馬坊、糧倉、炮台、藥庫等也都一應俱全。
“有的古寨面積達五六平方公里,還有水田、藕池、菜地、果園、寺廟,可進行農耕生產和長期固守。”羅宜光介紹說,古寨堡是獨立成寨的,不過也有寨寨相連或寨中寨等形式,形成了相對獨立又遙相呼應的防禦體系。
經過數百年的滄桑變遷,古寨堡原有的防禦功能早已不復存在,但其旅遊價值和客家歷史研究價值卻漸漸凸顯出來。如今,古寨堡已得到石城縣各級政府和當地民眾的重視,保護、修復、開發、利用好古寨堡這一客家先民的傑作,同樣能使其再現昔日的雄姿。

古寨堡歷史作用

特定地理環境吸引避難先民。石城縣的古山寨眾多,除古寨堡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山寨。這不由讓人產生興趣,為何古人多將山寨建於石城縣。記者了解到,這與其特定的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
石城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地處贛閩交界處武夷山脈中段西麓。可以說,古代的石城位置偏僻且近乎閉塞,四周崇山峻岭,往來極為不便,宛如世外桃源。又因從外地前往石城的山路崎嶇逶迤難行,對於統治者來說幾乎是鞭長莫及,對於移民來說則是避亂的首選之地。
境內高山眾多、河流交錯,貫穿著許多谷底小盆地、低矮丘陵地及緩坡地,適於墾殖,且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從自然條件來說,石城是宜於農耕之地。由於交通不便,歷史上沒有過兵馬大道,因而從地理環境來說,石城是屬於封閉性的農耕地區,十分宜於人類居住繁衍。為了躲避戰亂和匪患,客家先民便紛紛在石城建造了古寨,以求自保。

古寨堡地勢特點

建於丹霞地貌之上登臨寨頂絕非易事。登上古寨堡可以感受到,用險峻來形容這樣一處古山寨毫不為過。因其建立在丹霞地貌的山峰上,很多天然形成的丹霞洞穴直接替代了部分建築。羅宜光介紹說,這些洞穴因風化剝落經過幾千年發育而成,多呈現為扁平狀洞,且洞內岩層堅硬。

石城古寨堡地勢 石城古寨堡地勢

登上古寨堡的寨頂也絕非易事,既要有健壯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並且要掌握好技巧,缺少一項都無法登頂。正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經歷過攀登之險後,能夠到達一片開闊的平地,至今留有部分石塊砌築的牆基和石屋。
羅宜光告訴記者,古寨堡的險峻使其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它曾是當地土豪劣紳逃避農民起義軍懲罰的“避亂山寨”,附近的鄉紳居民每逢戰亂皆上寨避難,也曾是民眾躲避欺凌的“避難”之寨。至今,古寨堡內仍然保留著寨門、房屋、水井、池塘等古老的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