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古寨

南漳古寨

離開縣城,驅車向南行約80公里,是南漳縣東鞏鎮,這個鎮古山寨較多。 春秋寨是南漳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古山寨。 樊家寨是一個城堡式的古山寨,位於板橋鎮,與春秋寨風格迥異。

概述

南漳古寨是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東鞏鎮及周邊地區大大小小500多處古山寨的總稱,其實是一個山寨式古建築群。古寨的性質大多系民用避難設施,也有部分是軍事設施。

地理位置

南漳古寨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以東鞏鎮為主要分布地區。

基本情況

地處鄂西北秦巴山系余脈的湖北省南漳縣,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為“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境內崇山峻岭,山高谷深,有“八山半水分半

南漳古寨分布圖南漳古寨分布圖

田”之說。南漳多古寨,在當地幾乎無人不知。去年10月,南漳縣被湖北省確定為第三次文物普查試點縣,啟動了文物田野調查工作,古山寨走進了文物工作者的視野。離開縣城,驅車向南行約80公里,是南漳縣東鞏鎮,這個鎮古山寨較多。進入這個鎮的地界,沿途就可看到遠山上有不少石寨。在杜家坪村,遠處高山上有一座石寨聳立山頂綠陰叢中,若隱若現。山嶺下的一個小山峰上,另一座古寨的高聳寨門清晰可見。

隨行的南漳縣第三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庹先沮告訴記者,高山頂的大山寨叫老寨,從山腳攀登到老寨最少得4個半小時,因為沒有路,在普查時,他們是帶著鐮刀砍出一條小路上去的,這個山寨很大,裡面建有廟。半山腰的山寨叫新寨,其規模小於老寨。

庹先沮說,在此次文物普查試點中,南漳縣共發現大大小小古山寨500多處,被文物部門收錄了380多處。最大的山寨是東鞏鎮臥牛山上的古山寨,被專家稱為“華夏第一大山寨”,據初步考證,臥牛山寨始建於東漢末年,三國將領周倉曾在此築寨屯兵,明末李自成部下郝搖旗在此繼續築寨。臥牛山寨依山勢而建,跨越三個山頭,面積1.1平方公里,分設五個寨門,沿寨牆壘築掩體85個,瞭望台7個,炮台20個,寺廟建築和石壘房屋375間,規模之大令人驚嘆。

春秋寨

春秋寨是南漳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古山寨。位於東鞏鎮陸坪村。遠遠望去,山寨建在一座呈南北走向的山脊上,宛如一段長城橫亘于山頂。一條河繞山而流,使這座山東、西、北三面環水,猶如一個半島,只留下南面與陸地接壤。山的西面是斧削一般的懸崖絕壁,直入河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春秋寨依山就

春秋寨春秋寨

勢,建在這個易守難攻的山脊上。由於人跡罕至,以前通往山寨的羊腸小路已被叢生的灌木湮沒,我們踩著當地嚮導的腳印前進。上到山頂,只見這座南北縱向而臥的山脈,頂部東西寬度最寬處僅50米左右,山寨沿這個東西窄南北長的山脊呈“一字形”布局。山寨只有南門和北門兩個門,西面寨牆直接依絕壁而建,東、北面在寨外壘起了高高的石牆。有敵來犯時,只要派人扼守住南門和北門兩個進口,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進入山寨,穿行於山脊上南北兩排石屋中間的街巷式通道,大大小小150多間

春秋寨春秋寨

石屋赫然矗立,高高的炮台、瞭望台煞是森嚴。石屋沒有屋頂,地上到處是破碎的石塊,石縫裡荒草叢生,很多石屋四壁已殘缺不全。站在西面寨牆上往下看,六七十米高的石崖猶如刀削斧劈,令人不寒而慄。整個山寨南北長1200米,東西寬20米至40米不等,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山寨的寨牆全部由當地特有的片石砌成,厚度40到60公分。春秋寨又稱“鄧家寨”,是鄧家一個名叫鄧九公的祖先為防匪患帶人修建的。因傳說三國時關羽曾在此夜讀《春秋》,該寨又名春秋寨。目前,山寨主體結構保存較好,具有極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住在山腳下66歲的鄧鳴榮老人告訴記者,小時候他家在山寨里住過,最多時山寨住了100多戶人家,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慢慢搬下山來。

樊家寨

樊家寨是一個城堡式的古山寨,位於板橋鎮,與春秋寨風格迥異。山寨建在群峰中一個位置較高的山峰頂部,峰頂已被削平,地勢不及春秋寨險峻。但登臨此寨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樊家寨坐西朝東,呈長方形布局,南北長約百米,東西寬約60米,總面積近6000平方米,可容納數千人。全部用當地片石砌成的圍牆東、西面各有一道大門,是這個寨子僅有的兩個進出口。寨牆厚實,高聳峙立,寨中有堡,寨外有廓,多重防護,十分嚴密。沿鑲嵌在寨牆內的石梯攀上5米多高的牆頂,只見山寨西南和西北兩角分別建有堡樓,呈“八”字形向外伸出,堡樓下部兩側建有瞭望孔或射擊孔,形成掎角之勢。除了東面大門,寨牆西、南、北三面有外廓環繞,是山寨遇襲時的第一道防線,廓現大都毀損,只剩下孤零零的牆腳。上世紀70年代,樊家寨曾被作為村部辦公場所,後來村部搬出,闢為農田,現在山寨內長滿了綠油油的莊稼。今年70歲的楊才玉老人家離山寨不遠,他告訴記者,當年村民拆山寨石頭蓋房子時,曾發現一塊石碑,上面記載了山寨的修建過程,時間大約是清朝中期,是當地民眾為了抵禦白蓮教教徒及一些土匪的襲擾。

青龍寨

板橋鎮的青龍寨以布局巧妙聞名,板橋距離東鞏不遠。汽車沿漳河(沮漳河流域)行駛,在上世紀60年代修建“小北”公路(小漳河至北峰)前,一條古道

青龍寨青龍寨

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古老的山道是板橋通向西南山區的惟一途徑。在湍急的猛洞河上,一座顫巍巍的小木橋是古道的咽喉所在。順著小橋延伸的方向眺望對岸,一抬頭,在身披濃陰的山巔,一圓一方的兩個寨子出現了。

那就是青龍寨。它背靠大山,除了面對猛洞河的這一側,三面均為懸崖峭壁,絕難攀登。它就這樣扼守著古道,扼守著小木橋,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它的建築也別具一格,實際上由兩座山寨組成。兩寨一圓一方,象徵著天地合一,陰陽相配;間距僅3米,高低錯落有致;又一大一小,大寨為長方形,東西分設寨門,小寨建築為圓形,南北分設寨門。據說青龍寨是按照陰陽八卦設計的,寨的長度、寬度、房屋間數、門窗等有關數據均與八卦相符。大寨保存有大部分寨牆,石屋和箭堡、寨門也完好無損。不過,青龍寨的規模遠不及臥牛寨、春秋寨等,其大小寨內石屋總共不過32間。今天,小北公路就從青龍山的半腰通過,在數里之外就可以看到青龍兩寨的雄姿。沿著山間小徑漫步五六百米,經過一座近年修復的山神廟,青龍的大寨便呈現在眼前了。大寨西牆高4米,寨門高2米,寬1米,牆厚1米,寨門上方有3米高的箭樓。門後為指揮台,正方設有一排炮孔。

青龍寨建於清朝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是因白蓮教而建的。政府組建地方團練武裝,把百姓趕到寨堡,堅壁清野,對白蓮教實行分割包圍的戰略。當時,還派有徐總兵駐紮板橋的總兵寨(位於新集)。徐總兵組織地方聯防,共築有山寨48座,現在仍有包括青龍寨在內的36座山寨在風雨中屹立。

其它古寨

還有:白起修築的大包寨、秦王寨、雞冠寨等。

古寨作用

採訪中,南漳縣文體局局長郭永金告訴記者,南漳縣的古山寨早已有之,但誰也說不清其數量、興建年代等情況。在去年10月啟動的湖北第三次文物普查試點中,南漳縣的古山寨開始被文物部門系統收錄和研究,並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文化遺產列入當地政府的保護範圍。目前,已有13個古山寨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看到的春秋寨和樊家寨在其中。南漳為何有這么多古山寨?文物工作者的解釋是,由於歷史上這裡戰事頻仍,匪患猖獗,尤其是明清以來農民戰爭、流民起義以及民間土匪在這一帶活動,山寨是這個時期的產物。經初步考證,這些山寨有的是當時政府出資修建,但多數是民間自行出資修建。少數山寨是軍事設施,多數山寨實際上是當地村民的避難所,遇到戰火或匪盜來襲,當地村民就搬入山寨避難。南漳縣古山寨已引起外界人士的濃厚興趣,逐漸興起了一股以古山寨為對象的歷史研究、文學創作和旅遊熱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