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貨幣數量論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費雪(I.Fisher)、馬歇爾(A.Marshall)和庇古(A.C.Pigon)等古典經濟學家發展和完善的貨幣數量論,是一種探討貨幣需求和與名義國民收入之間關係的理論。

簡介

這種理論認為,貨幣本身是沒有內在價值的,而僅僅起到了交易媒介的作用。貨幣只是覆蓋於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對經濟不發生實際的影響。這就是著名的“貨幣面紗論”。

來源計算

該貨幣數量論的來源:

交易方程式:M*V=P*T

t為一年中用貨幣交易的產品或服務的次數

收入方程式:M×V=P×Y

其中:M=貨幣數量,V=貨幣流通速度,P=物價水平,Y=總產出

費雪認為貨幣流通速度在短期內相當穩定。

由於短期內認為 Y和V都是不變的,得出:

物價水平的變動僅僅源於貨幣數量的變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