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陣法

古代陣法

中國古代陣法陣法是古代冷兵器時代的一種戰鬥隊形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的。在古代戰爭短兵接戰的條件下,為著要求戰場上統一的指揮和協同動作而產生的\n。

《赤壁》中有哪些陣法?

錐形陣

錐形陣是一種古老的陣法,在當今出土的最早關於陣法記述的書籍《孫臏兵法》中就有錐形陣法的記錄,孫臏將其列為十陣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這種陣法已經被廣泛套用,事實證明錐形陣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衝鋒陣法。

根據兵書記載,錐形陣是一種前鋒如錐的戰鬥隊形,要套用這種陣法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這樣才能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行突擊的陣法。非勇悍無比的將領和精銳的攻擊型部隊無法使用。

在影片《赤壁》中,曹軍騎兵部隊採用的是錐形衝鋒陣,指揮官往往處於陣的最前方,適合勇猛型戰將帶領部下衝鋒。

雁行陣

雁行陣同樣是《孫臏兵法》中出現過的陣法,所以《赤壁》一片中諸葛亮說這個陣法過時了並非毫無道理。顧名思義,雁行陣就是模仿大雁飛行編隊的一種陣法,一直以來這是一種騎兵和步兵都可以套用的戰鬥隊形。騎兵的雁行陣主要用於快速突擊對面敵人的兩翼薄弱部位,而步兵往往用雁行陣克制敵軍的正面衝擊。先用橫陣面對敵軍衝鋒面,迅速展開雁行陣。這樣敵軍的衝鋒就會被夾在雁行陣的兩翼中間,同時受到兩側的攻擊。對付騎兵的錐形陣非常有效。

除了用於軟化敵軍鋒銳之外,由於雁行陣可以對敵人形成兩側的攻擊面,所以非常利於射擊武器的發揮。任何進入雁行陣夾擊範圍的敵軍都會同時遭遇兩面火力的交叉射擊,幾乎可以說是必死無疑。現代戰爭中機槍的部署就是一個典型的雁行陣,步槍手一般在陣地正面,而至少兩挺機槍部署在敵人進攻路線的兩個側翼。這樣任何進入機槍射程的敵軍都會被機槍的火力如割麥子一樣削平。

除了地面套用之外,雁行陣也用在海戰。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迎戰日本聯合艦隊的隊形就是犄角雁行陣,試圖發揮其鐵甲艦的遠程火力殲敵,但是由於訓練水平和指揮能力遠不如日軍最終失敗。

雁行陣最大的問題就是兩隻部隊中間沒有任何結合部,對指揮協同能力要求較高。而且後方完全無法防護,一旦被前後夾擊則必敗無疑,所以在戰場使用不算廣泛。

八卦陣

古代陣法古代陣法

《赤壁》中,諸葛亮布下的八卦陣是古代著名的陣法之一。在影片中諸葛亮說八卦陣是一種古老的陣法,這其實並不符合歷史。事實上八卦陣就是諸葛亮本人所創,而且在赤壁的時候他還沒發明這種陣法。據史書記載,八卦陣是蜀國政權建立後,諸葛亮根據蜀國軍隊的特點創立的新陣法,這種陣法在唐代就已經失傳。但是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這種壘石陣應該算是最早的沙盤推演了。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故意神話了八卦陣的威力,將其描述成一種進入之後就會飛沙走石天地變色的神怪陣法,這只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罷了。

片中的八卦陣完全按照八卦圖排列,內圈為一個原型陣,外圈則是按照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排列的方陣。《赤壁》中八卦陣內的士兵全部由一圈大型鋼鐵盾牌保護,幾乎就是一個活動的小型金屬堡壘。曹軍被引誘進入陣中後,被分割成小塊殲滅。從電影中看,八卦陣是一種利於分割包圍敵人的陣法。

劉備軍保護平民所用的陣法

《赤壁》中劉備手下大將張飛為了阻擊曹軍掩護難民撤退,也擺下了一個陣法。從影片中看該陣就是孫臏兵法中說的方陣,這種陣法利於長矛兵發揮。

除了中國之外西方軍隊也非常喜歡使用方陣作戰。西方最有名的是馬其頓方陣,這是一種由4096名步兵組成的大型戰鬥方陣,每一個方陣都可以獨立作戰。方陣中步兵攜帶馬其頓長矛(長約4米,一般單手操作,後期的馬其頓長矛超過5.5米),和一個直徑0.7米的圓盾。 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方陣非常利於長矛手的發揮,任何試圖衝進方陣的敵軍都會面對如林的長矛鑽刺,幾乎無法抵擋。所以無論是對抗步兵還是騎兵長矛方陣都是非常合適的,而且從任何一個方向進攻的敵人,只要調轉方向無需變陣就能應付。所以方陣是中西方軍隊套用最廣泛的陣法之一。在片中張飛的部下都是手持長矛的步兵,基本符合了方陣的作戰特點,說明導演在研究古代陣法的時候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

從對陣法的表現而言,赤壁確實是開了國產電影的先河,而且在世界影壇中如此細緻表現古代戰爭陣法對抗的電影都是少見的。

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yl/dyzx/news/2008/07-04/1301860.

shtml?from=814e.com

電影《赤壁》新浪官方網站 http://chibi.sina.com.c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