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嗜酸性肉芽腫

2.病變好發於舌,齦、唇、齶亦可發生。 組織細胞增生X的一種,10-20歲之內發病,骨組織。 對復發病例仍可再照,效果仍好。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的原因有:
1.寄生蟲病
2.過敏性疾病
3.皮膚疾病
4.血液病及腫瘤
5.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6.某些肺源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7.某些藥物如青、鏈黴素,磺胺等
8.其他

病理

火箭組織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並有大量組織細胞增生。組織細胞中有泡沫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呈瀰漫性或灶性,同時亦有淋巴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1.男性患者多見。
2.病變好發於舌,齦、唇、齶亦可發生。
3.主要表現為邊緣不整的黏膜潰瘍,表面有黃色滲出,面積較大。
4.可自愈,又可復發。
5.發生於牙齦的嗜酸性肉芽腫頗似壞死性齦口炎,齦緣壞死並形成肉芽組織,如伴有牙槽突及頜骨破壞,則出現牙齒鬆動。
6.有時伴隨皮疹,表現為紅色斑點或瘀點。
診斷
口腔黏膜潰瘍、病理出現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和泡沫細胞、病損不侵犯骨等特點均可作為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骨嗜酸性肉芽腫 組織細胞增生X的一種,10-20歲之內發病,骨組織。顱骨、下頜骨和肋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該病侵及牙齦、牙槽突,可導致牙齦腫脹,表面凹凸不平,齦緣壞死、腐臭,易出血。病變區牙齒鬆動脫落。X線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穿鑿樣骨缺損。預後較好。
治療
對於口腔潰瘍應予消炎、止痛、促進癒合等措施。
本病對放射治療敏感。對單發病損可採用放療,透照總量10-20Gy。對復發病例仍可再照,效果仍好。對多發性病損以化療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為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