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血管瘤

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血管疾病。一般會在出生時出現,及有少數會自動消失,如生長速度迅速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疾病名稱

口腔頜面部血管瘤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診斷檢查

1.詢問病史,疑為深部海綿狀血管瘤者應行診斷性穿刺。

2.視診口內外血管瘤的範圍。使患者垂頭(頭低至心臟平面),觀察血管瘤的大小變化,以推測血管瘤與血管的交通情況。

3.如血管瘤範圍深廣,應作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以確定其範圍及周圍狀況,同時便於區別血管畸形及血管瘤。

4.檢查血管瘤與肌肉的關係,應使肌肉收縮,同時觸診,以分析血管瘤部位的深淺。

治療方案

(一)治療

1、顏面部毛細血管瘤,可首選放射性核素32p、90Sr敷貼器或液氮冷凍治療。

2、深部的海綿狀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可選用5%魚肝油酸鈉、10%明礬液等硬化劑,分區多次注射治療。

3、巨大腫瘤侵及重要鄰近組織者,在兒童期可注射平陽黴素治療,成人可選用微波加手術治療或手術加二氧化碳雷射治療。

4、一般可作手術切除。

5、小兒患者,為避免術中出血較多,或腫瘤位於易引起畸形的部位,如內眥、眼瞼周圍等,可先作一段硬化劑注射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切除。

(二)麻醉 深部廣泛血管瘤手術時,宜作降溫、降壓、氣管內插管麻醉。

(三)術前準備

1、對巨型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或動靜脈瘺,有條件者可作介入性血管內栓塞術,通過股動脈置管進入頸外動脈系統,用線頭栓塞腫瘤的主要供血血管或瘺口,以減少術中出血。

2、有條件準備微波熱凝器,以備術中對腫瘤瘤體進行熱凝炭化,減少出血以利手術。

3、手術前必須確定心肺功能,肝腎功能是否正常。

4、巨型血管瘤配血不少於1500ml。

(四)術中注意

1、可在血管瘤周圍,稍用力縫扎正常組織,以阻斷其血液來源。必要時須先暴露頸外動脈,以暫時阻斷血流或作動脈結紮。

2、手術時應力求在血管瘤外圍正常組織內分離。應壓縮血管瘤以驅散瘤體內的血液,持續壓縮瘤體勿使膨脹,同時進行分離。

3、嚼肌下血管瘤,應作頜下切口,向上剝起嚼肌,再分離血管瘤。

4、黏膜下血管瘤,應在黏膜下組織內分離,保留黏膜。

5、腮腺血管瘤,保留面神經,可同時摘除腮腺組織。

6、頜面深部殘留血管瘤的出血面,可作多處縫扎,然後用碘仿紗條填塞止血;或用明膠海綿填於出血面,再以碘仿紗條填塞。

7、頜面部手術後可用加壓包紮止血,但頸部不可用加壓包紮止血。

8、創口內應置引流條。

(五)術後處理

1、術後注射止血劑及抗生素。

2、警惕敷料鬆脫,防止創口繼發出血。口咽及頸部的血管瘤手術後,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保健貼士

1、治療血管瘤應考慮血管瘤類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

2、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療、低溫治療、雷射治療、硬化劑注射等,一般採用綜合療法。

3、對嬰幼兒的血管瘤可考慮暫時觀察,有少數病員能自行消失,如生長迅速時,應及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