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第2版)》編寫的參考學時為60學時。內容分兩篇:第一篇為口腔組織胚胎學,共有七章;第二篇為口腔病理學,共十三章;其後附有十三次內容的實驗指導。各單位可根據學制長短和課程需要選用有關章節和內容。口腔組織病理學是口腔醫學中重要的基礎學科,掌握本學科基本知識是學習口腔各專業及從事口腔臨床工作的必備前提。本版教材的編寫以“三基、五性”為基本原則,針對特定的使用對象,確定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及側重點等,力求體現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內涵與特色。修訂後的第2版教材主要有如下改進: 1.內容選擇著重於學生必須理解和掌握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適當補充學科進展方面的新知識、新觀點,如口腔腫瘤採用了WHO的最新分類;黏膜病一章中增加了愛滋病的口腔表現等。 2.注意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套用的結合,增加了與口腔修復臨床聯繫較密切的內容,如顳下頜關節組織學;無牙頜、口腔種植修復的組織反應等。力求體現專業特色,使其更具適用性。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是根據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新一輪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嚴格遵照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口腔工藝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在第l版教材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在本教材編寫中,堅持“三基五性”的基本原則(“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根本,滿足三個需要(崗位需要、教學需要、社會需要),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提高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觀念;以規範職業能力體系為宗旨;以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原則;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從社會對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的特點和人才需求的實際出發,按崗位實際需求進行編寫,去培養技術型、套用型人才;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並根據全國一些中等職業學校對上版教材的反饋情況,對上版教材作了較多的修改和補充。

全書分為十三章,以通俗的語言和大量的圖例,由淺入深地闡述了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的相關理論,系統地介紹了必備的專業基本技能和各類修復體製作的工藝技術。

目錄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概況

一、內容、特點及意義

二、發展及展望

第二節口腔固定修復體的種類

第三節口腔檢查及修復前的準備

一、病史採集

二、檢查

三、治療計畫

四、病歷記錄

五、修復前的準備與處理

第四節醫師與技師的信息交流

一、醫師與技師信息交流的意義

二、醫師與技師信息交流障礙的原因

三、醫師與技師信息交流障礙的克服

四、信息交流通道

五、醫師與技師信息交流與合作

第五節 口腔固定修復體的修復原則與固位原理

一、修復原則

二、固定修復體的固位

第二章牙體缺損的修復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嵌體

一、概述

二、鑄造金屬嵌體

三、硬質樹脂嵌體

四、瓷嵌體

五、試戴及粘固

第三節部分冠

一、瓷貼面

二、3/4冠

第四節全冠

一、鑄造金屬全冠

二、瓷全冠

三、鑄造陶瓷全冠

四、塑膠暫時冠

五、硬質樹脂全冠

六、烤瓷熔附金屬全冠

第五節樁冠

一、概述

二、簡單樁冠

三、鑄造基底樁冠

四、鑄造核樁冠

五、多樁樁冠

第六節牙體缺損修復體的完成

一、試合

二、磨光、拋光

三、粘固

第七節牙體缺損修復體的設計與選擇

一、前牙

二、後牙

第八節牙體缺損修復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

一、疼痛

二、食物嵌塞

三、齦緣炎

四、修復體鬆動、脫落

五、修復體破裂、折斷、穿孔

六、修復體的拆除

第三章牙列缺損的固定橋修復

第一節概述

一、定義及特點

二、組成和類型

三、適應證與非適應證

四、固定橋修復的生理基礎

第二節固定橋的力學分析

一、簡單支持梁的受力反應

二、簡單固定梁的受力反應

第三節固定橋的固位

一、影響固定橋固位的因素

二、固定橋的穩定性與固位

第四節固定橋的設計

一、基牙的選擇及預備的要求

……

第四章印模技術

第五章工作模型與代型技術

第六章熔模技術

第七章鑄造技術

第八章瓷修復技術

第九章磨光和拋光技術

第十章金沉積修復技術

第十一章焊接技術

第十二章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製作技術

第十三章口腔修復體的質量管理

實踐指導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教學大綱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第2版)》是在衛生部教材辦公室的組織下,經過對第1版教材使用情況進行充分調研,根據使用單位的反饋意見,在第1版教材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主要供全國高職高專類口腔醫學及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使用。

文摘

插圖:

第一篇 口腔組織胚胎學

第一章 牙體組織

牙體組織即構成牙的所有組織的總稱,包括釉質、牙本質、牙骨質三種硬組織和一種軟組織一牙髓。

牙本質構成牙的主體,釉質復蓋在冠部牙本質表面,牙骨質復蓋於根部牙本質表面。牙本質中央有一空腔,稱為髓腔。髓腔充滿疏鬆的結締組織即牙髓,牙髓的血管和神經通過狹窄的根尖孔與牙周組織相通連(圖1-1)。釉質和牙本質相牙交的面稱釉牙本質界,釉質和牙骨質相交的面稱釉質牙骨質界,牙本質和牙骨質相交的面稱牙本質牙骨質界。

第一節 釉質

釉質(enamel)是既無血管、細胞又無再生能力的高度礦化組織,對咀嚼壓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耐受性。從胚胎髮生上看,釉質是唯一由上皮細胞分泌形成的硬組織。

一、理化特性

(一)外觀

釉質形似帽狀,罩於牙冠表面,形成厚度不等的保護層。恆切牙切緣和磨牙牙尖處釉質最厚,約2~2.5mm,至牙頸部逐漸變薄,呈刀刃狀。乳牙的牙釉質較薄,僅為0.5~1mm左右。

序言

近年來,我國口腔醫學教育快速發展,在學院數量、師資隊伍、學生數量和教學設施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日趨國際化。與此相適應的是口腔醫學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口腔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速。衛生部教材辦公室2002年啟動的高職高專口腔醫學、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用衛生部規劃教材改變了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沒有系統完整教材的局面,對口腔修復工藝技術朝著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一書是根據2008年4月在廈門召開的全國醫學高職高專口腔醫學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主編人會議精神,按照高職高專口腔醫學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在第1版教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是兼顧高職高專口腔醫學醫師和技師的共用教材。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均為活躍在口腔醫學教學和臨床第一線的教師和醫務人員,有著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與臨床經驗。本教材在重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結合口腔固定修復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採取理論聯繫實際、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法,力求做到圖文並茂,可讀性強。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賜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