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年代

叛逆年代

《叛逆年代》作者劉軒。書中,劉軒以青春年少的飛揚文字,以毫無羈絆的心境,寫出了許多趣味橫生的篇章。雖然有很多糗事、很多錯事、很多沒道理的事,但卻活脫脫展現了青春期少年的真性與張揚。因此該書會在贏得同齡人強烈共鳴的同時,也讓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從孩子的生動敘述中,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了解和理解孩子,與他們真誠溝通。其父劉墉在眾多著作中談勵志、談教育、談溝通,贏得無數讀者。而劉軒卻不以為然,他說:“不喜歡!沒講出我的話!”於是就有了眼下這本《叛逆年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劉軒 著
ISBN:10位[7535427604] 13位[7535427604]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定價:¥16.00 元

內容提要

劉墉在眾多著作中談勵志、談教育、談溝通,贏得無數讀者。而劉軒卻不以為然,他說:“不喜歡!沒講出我的話!”“我們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而自己想做的,常常是家長、老師不要我們做的。越不要我們做,我們越要做!我們進入了叛逆年代!”於是劉墉說:“那你就把一大堆年輕人的道理寫出來吧!”就有了眼下這本《叛逆年代》。

編輯推薦

酷”的真正定義,是“做自己想做的!”。而自己想做的,常常是家長、老師不要我們做的。愈是不要我們做的,我們愈要做!我們進入了叛逆年代!

作者簡介

劉軒——著名美籍華人作家劉墉之子。劉墉的書,暢銷華文界,而劉軒卻說:“不喜歡!沒講出我的話。”於是劉墉說:“你自己寫一本!”就有了這本《叛逆年代》。劉軒以青春少年的飛揚文字,以毫無羈絆的心境,寫出了“六歲的愛情”、“學琴像拔牙一樣痛”、“老爸的性教育”等趣味橫生的篇章。現在的劉軒除獲哈佛博士學位,已出版4本書以外,還有了自己的公司,在人生道路上“頗有斬獲”。

目錄

叛逆少年的成長
我參加了老爸的婚禮
媽媽說:“兒子是為奶奶生的!”
住在違建區
謝謝劉貓
馬桶的感動
他一去,改變了我的一生
六歲的愛情與權力
離別,很輕也很重!
我的初戀
滾回去,清國奴
贏老爸,有什麼意思
我的好友——藍波
好慘的中文課
性,很美
半夜家裡來了警察
學琴,從此變成了拔牙
騙術奇譚
第二次斷奶
“死待蚊生”高中
老爸的性教育
你被搶過幾次?
老子酷!老子不笨!
戀愛新鮮人
天天考大學
武林四毒
懸在空中的一天
曾經擁有的美麗
我是洗澡攝影家
扯下聖誕老公公的面具
臍帶纏頸的妹妹
衣櫃裡的親情
筷子的神話
說話的一雙手
老爸的笑
我從巫山來
昨天在哪裡?
做好貓,不做乖貓

劉軒小檔案

書 摘

老子酷!老子不笨!
最近我跟高中的死黨馬克吃飯,他說:
“你知道嗎?你是我在史岱文森遇到的第一個人。我還記得那天你穿著牛仔褲、球鞋和你老爸的皮夾克,看起來蠻孩子氣的,跟今天的你差了好多。”
我也記得遇見馬克那天,他還比我矮,更比我孩子氣。居然一晃眼,已經是個高高大大、兩百多磅的“巨人”。
實在很難相信,一個人在四年中會改變那么多。大家進入高中,也正式進入青春期。突然,“酷(Cool)”成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我開始早晨“拜”鏡子,花幾十分鐘梳頭,也不再吃營養午餐,因為在學校餐廳吃飯“不酷”。有一天,我也發現老爸的皮夾克太遜了。
女生也一樣,忙著找高年級的男朋友。“眼袋”是她們最大的敵人。最棒的話柄則是誰在胸罩里墊衛生紙,或是誰的迷你裙,短得露出三角褲。
可是大家也知道,這些都不夠。“酷”的真正定義,是“做自己想做的”!而自己想做的,常是家長、老師不要我們做的。愈不要我們做,我們愈要做。我們進入了叛逆的年代!
問題是,史岱文森的家長偏偏都很嚴,使我們在叛逆中加上了矛盾。在家裡死命K書,到學校則說:“我才不念那討厭的課本!”女生們白天指責別人化妝好濃:“簡直像蕩婦!”晚上參加舞會卻都穿著再緊不過的衣服。看到她們踩著高跟鞋,站著都快跌倒時,我真不曉得,大家如此叛逆,是為了表現自己,還是討好別人?
有一次馬克指著遠處一個抽著煙、叉著腰、頭髮做成Mohawk的龐克:“你知道他嗎?我跟他一起上過國小。去年,他還是每個扣子都扣、褲子拉得高高的乖孩子。想不到吧!一年間,竟換了個人!”
這就是尋找“酷”。你要想盡辦法,找最叛逆的朋友、穿最叛逆的衣服、做最叛逆的事。只是,當我們把自信穿在衣襟上,心裡卻是個大問號。
剛進高中時,別人的認同,就是自己的酷。偏偏有些人因此失去自己。那群整天坐在公園裡喝酒的同學,彼此總是在說:“哈哈!我們太酷了!”但是當哪個人不及格的時候,卻被那群很酷的人,認為還不夠酷。連這么一點簡單的功課都弄不好,在史岱文森,你還有什麼資格談“酷”?
跟“酷”相反的,當然是“不酷”——有些父母在門後掛上家法,不準兒女出去一步。有些甚至連流行歌曲都不讓聽,夜裡還偷偷到孩子房間,看他們在讀書或真睡著了,才能安心,生怕自己的小龍、小鳳,有一天也會叛逆,被“酷”的魔力吸走,不當醫生、律師了。
在史岱文森,小龍小鳳第一節背著書包到,第八節背著書包離開,沒有課外活動,也不敢交異性朋友。問:“你的熱愛是什麼?”他們只會茫然地看著你。我就認識這么一個人。在畢業冊上,他在自己的照片下寫:“我雖然離開學校,但離開得太安靜、太安靜了!”
叛逆的年代,是無法找替身的。它甚至令你難以理性來分析。有一次,我被很“酷”的同學邀請去他的Party。我們在餐館用食物打鬧,坐在大樓屋頂上死命灌酒,深夜時大家脫了衣服在馬路上裸奔。
又髒又累地到家,發現家人在門口點了一盞燈。上樓倒在床上,叛逆是夠了,可是為什麼覺得一點都不酷?
美國的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把人生分為八個階段。他說,每個人在青年期都會面臨“尋找自己角色”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自問:“我到底是誰?”
在高中四年,我常躺在床上,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痛恨自己老是跟著人家走,聽著流行使喚。奇怪的是,當我懷疑永遠找不到“酷”時,答案已在眼前。
有一天,那位曾經頭髮豎起來的龐克,竟改回老實的髮型、背著書包走進教室。大家差點不認得他。我們問他,為什麼一下子“變了”?他說:
“老子酷!但老子不笨!”
叛逆,只是尋找“酷”的過程。真正的“酷”,就是找到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