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民國

原生態民國

《原生態民國》,作者是孫中山,由中國長安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描述的是收錄了《建國大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總理遺囑》這三篇民國時期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原生態民國

定 價:¥76.00

作 者:孫中山 著

出 版 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頁 數:全2冊

字 數:320000

印刷時間:2011-3-1

開 本:16開

I S B N:9787510703973

內容簡介

《建國方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孫文學說》、《實業計畫》、《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從心理建設角度論述“知難行易”的哲學思想。《實業計畫》是一份全面快速進行經濟建設的宏偉綱領,提出了發展中國經濟的遠景規劃,其中包括建設鐵路十萬多公里,建設華北、華中、華南三大世界級港口等項目。第一次把經濟建設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經濟戰略思想。《民權初步》是《建國方略》的社會建設,是一部關於民主政治建設的論著,敘述了政府的組織、運作和普通大眾在社會生活中應掌握的具體民主原則、程式和方法,反映了孫中山倡導的民主政治思想。書的最後,特別收錄了《建國大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總理遺囑》這三篇民國時期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

在《建國方略》里,孫中山先生從思想層面到經濟層面,再至政治層面,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進行了系統化的詳細設計,被民國政府標榜為立國的第一指導綱領,具有深刻的時代色彩,是一份標誌性的重要史料文獻,同時也是研究民國史、近現代史的必讀經典。

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思想學說,指導中國同盟會和中國國民黨先後推翻了滿清王朝和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現代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在民國時期,《三民主義》、《建國方略》等孫中山著作,被視為立國施政之綱領,對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不僅如此,自孫中山逝世至今,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歷次革命實踐與政治改良,或多或少,也都與孫中山的思想學說有一定的關係。對於我們今天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建設,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學說,仍是一筆可資借鑑的歷史精神資源。

這本《三民主義》,主要內容是孫中山先生關於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闡釋性演說記錄,同時還收入《中國革命史》、《軍人精神教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等影響較大的孫中山名篇,並特別附錄了後來國民黨人草擬的五權憲法草案,即《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本書簡明扼要地體現了孫中山先生作為革命先行者,為實現其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中國夢,而進行的艱苦奮鬥和深入思考。讀者深入研讀這兩本書,可以掌握孫中山思想學說的核心精華,並藉此重新審視民國那段特殊的歷史。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系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一次國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仙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合作政策,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目錄

《建國方略》

第一部分 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

自序

第一章 以飲食為證

第二章 以用錢為證

第三章 以作文為證

第四章 以七事為證

第五章 知行總論

第六章 能知必能行

附錄 陳英士致黃克強書

第七章 不知亦能行

第八章 有志竟成

第二部分 實業計畫(物質建設)

自序

篇首

第一計畫

第一部 北方大港

第二部 西北鐵路系統

第三部 蒙古、新疆之殖民

第四部 開浚運河以聯絡中國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第五部 開發直隸、山西煤鐵礦源,設立制鐵煉鋼工廠

第二計畫

第一部 東方大港

第二部 整治揚子江

第三部 建設內河商埠

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第五部 創建大士敏土

第三計畫

第一部 改良廣州為一世界港

第二部 改良廣州水路系統

第三部 建設中國西南鐵路系統

第四部 建?沿海商埠及漁業港

第五部 創立造船廠

第四計畫

第一部 中央鐵路系統

第二部 東南鐵路系統

第三部 東北鐵路系統

第四部 擴張西北鐵路系統

第五部 高原鐵路系統

第六部 設機關車、客貨車製造廠

第五計畫

第一部 糧食工業

第二部 衣服工業

第三部 居室工業

第四部 行動工業

第五部 印刷工業

第六計畫

第一部 鐵礦

第二部 煤礦

第三部 油礦

第四部 銅礦

第五部 特種礦之採取

第六部 礦業機械之製造

第七部 冶礦廠之設立

結論

附錄一 關於廣州至重慶與蘭州支線之借款與建築契約草案

附錄二 駐京美國公使芮恩施復函譯文

附錄三 美國商務總長復函一通

附錄四 義大利陸軍大臣嘉域利亞將軍復函

附錄五 北京交通部顧問之鐵路專門家碧格君投函

附錄六 美國名士寓居羅馬以世界中都計畫著名之 安得生 君復函

第三部分 民權初步(社會建設)

卷一 結會

第一章 臨時集會之組織法

第二章 永久社會之成立法

第三章 議事之秩序?額數

第四章 會員之權利義務

卷二 動議

第五章 動議

第六章 離奇之動議並地位之釋義

第七章 討論

第八章 停止討論之動議

第九章 表決

第十章 表決之複議

卷三 修正案

第十一章 修正之性質與效力

第十二章 修正案之方法

第十三章 修正案之例外事件

卷四 動議順序

第十四章 附屬動議之順序

第十五章 散會與擱置動議

第十六章 延期動議

第十七章 付委動議

第十八章 委員及其報告

卷五 權宜及秩序問題

第十九章 權宜問題

第二十章 秩序問題

結論

附錄 章程並規則之模範

附編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建國大綱

總理遺囑

《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

自序

第一講 民族主義概論

第二講 中國民族的危機

第三講 中國民族主義精神消失的原因

第四講 民族主義是世界大同的基礎

第五講 恢復中國民族主義的方法

第六講 發揚中國民族主義的方法

民權主義

第一講 民權的發生和發展

第二講 自由的真諦

第三講 平等的真諦

第四講 歐美近代民權革命的障礙

第五講 “權”和“能”分開的政治機構

第六講 建設新中國的原則和辦法

民生主義

第一講 民生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異同

第二講 民生主義的具體辦法

第三講 吃飯問題

第四講 穿衣問題

五權憲法

中國革命史

其他作品

自述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中華民國之意義

地方自治為民國之礎石

三民主義精義

軍人精神教育

中國國民黨宣言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北上宣言

民主政治與人民知識程度的關係

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