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跡2:“種族”的恐慌與移民的記憶

印跡2:“種族”的恐慌與移民的記憶

《印跡2:“種族”的恐慌與移民的記憶》(英文名:"Race" Panic and the Memory of Migration)於2004年6月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墨美姬(澳)。

內容簡介

《印跡》是用四個語種同時出版的國際性文化論集。本輯探討了暴力、歷史記憶以及“種族”與“種族關係”的問題。其中有文章分析了令人震驚的“排異性”,正是這種“排異性”導致了針對印尼華人的暴光力行為;有的文章研究了以前人們知少甚少的發生在中國清代對回教徒的迫害,研究了發行在韓國濟州島的導屠殺;還有的文章考察 了流行在澳大利業、日本、美國以及愛爾蘭的圍繞著殖民主義、移民、公民權與民族形成的沉重話語。

作者簡介

墨美姬(澳,Meaghan Morris)是香港嶺南大學教授。她主要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新聞的歷史學研究。她的最新著作是Too Soon,Too Late:History in Popular Culture(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8)。

媒體推薦

這是一個我所見到的最為徹底而獨創的對以英語為媒介的理論霸權和對西方式的現代性與我多元文化主義分析的回應,這使得最為突出的關鍵字和對相關話題的討論要么受到強烈質疑,要么使它們黯然失色,無關緊要。
——Ariel Heryanto,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亞洲語言與社會研究所
組合在這裡的論文是尖銳而具有挑戰性的:它們拷問了矛盾心理和求告無們的記憶;它們記錄了遷移與團結的鬥爭;並且,它們不可避免地勾畫出了常常伴隨著因全民循環而具有的恐慌與暴力。
——Dilip Gaonkar,美國西北大學,《大眾文化》執行主編

圖書目錄

“種族”的恐慌與租用民的記憶
宗旨
墨美姬 1 導言
李媛媛 譯
第一部分 遷徒的道德問題
伊恩·昂 3“陷於自相矛盾之困境”:印尼華迫害問題與其歷史遺存
鄧文華 譯
維克托·科施曼 27 對伊恩·昂的“陷”文的回應
鄧文華 韓 凌 譯
周蕾 29 種族邊緣化的秘密
鄧文華 韓夫 譯
盧克·右本斯 52 國家的客人:愛爾蘭、移民與後殖民一致性
馬振濤 譯
第二部分 勞動的邏輯
亞·穆利耶·布唐 77 在對所有壁壘之間——流動性的少數派斜線
楊淑學 譯
黃平 100 當代中國農民尋求外出——遷移的潮流
鄭映惠 130 社會性別的政冶與國民的重構
沈建國 譯
田佐·莫里斯-鈴木 148歡迎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楊淑學 譯
第三部分 國家的記憶
駒*武 155 日本的列民統冶和近代——疊加的多重暴力
陳都偉 譯
金成禮 197 國家暴力的性政冶:論1948年濟州島四·三大屠殺
黃水嬰 譯
歷史的追憶:中國西南之穆斯林與1873年大屠殺
鄧文華 譯
第四部分 位移與民族基礎
污染性記憶:澳大利亞的移民與殖民地責任
馬振濤 譯
霸權邊際顛覆性主體的可能
陳都偉 譯
二風谷項目規劃
陳都偉 譯
創造記憶、傳達記憶、共有記憶
陳都偉 譯
他者的話語
沈建國 譯
尾志:編輯日誌
高建平 譯

文摘

“讓婦女說話”:人權問題
但是現在是讓婦女在現實世界中在光明中講話的時候了。她們將不再是在夢中講話。婦女如何能夠用她們自己的語言講述她們的身體被壓垮,被撕爛和謀殺?對痛苦所做的證詞是一個政治論壇。在這個論壇上,婦女遭受著痛苦的身體和被迫陷入沉默中的身體可以被看見。婦女的痛苦是以國家為其代表的男人的性幻想的產物。要想把嵌入婦女身體內的國家暴力的性幻想的能指解構掉,她必須用她自己的聲音講述她的經歷。講述一個有關長期遭受傷害的故事就是重新目擊被扣押在層層父權之下的無話語無物件的空空的記憶,就是重遊被死者的魂靈和他們的哀嘆所占據的想像的地帶。換句話說,它就是“直面痛苦的現實,改變痛苦的現實和爭取生存的一種行動”。①對於個體的女性受害者來說,直接講述她的經歷是解放困擾在身體裡的痛苦,也是獲得可以控制她自身生死的力量。同時,也是抹去被作為寫入婦女身體的共同體的國家所掌握的權利的界限。在這個意義上,國家對婦女來說是一個非實體。
用濟州島婦女自己的話物質化她們所經歷的痛苦可以使無辜的受害者也能夠被人注意到。這些無辜的受害者實際上就是生命(和死亡)受到四·三事件的影響的濟州島全體島民。這是因為對“赤色分子”的種族滅絕是通過對婦女的身體以及那些被當做“婦女的身體”濟州人的身體實施性侵犯和父權暴力才得以進行的。1999年12月16日,朝鮮共和國人民大會開始執行《濟州島四·三事件特別法》。調查事件真相的官方法律程式以及恢復濟州島名譽也獲得保證。以前非官方的澄清事件真相的努力主要是以受害者的斷斷續續的證詞為根據進行調查。現在,除了這種方式,將會開始挖掘那些可以正式確定四·三事件的原因和進程的官方檔案以及披露有關傷害的更客觀的事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