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英語:Heavy cruiser USS Indianapolis)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本艦為波特蘭級巡洋艦二號艦,於1930年3月31日開工,1931年11月7日下水,1932年11月15日服役,擔任美國海軍第五艦隊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的旗艦。1945年7月30日,本艦遭日本帝國海軍伊-58號潛水艇的襲擊,船上1200名美軍僅有317名死裡逃生,從而造成了800多人喪生的慘劇,成為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災難。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馬雷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馬雷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的代表戰鬥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歷史事件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遭襲擊後的倖存者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遭襲擊後的倖存者
1930年3月31日,一艘嶄新的波特蘭級(PORTLAND)重巡洋艦在美國新澤西州卡姆敦紐約造船廠鋪設了第一根龍骨,該艦的贊助人是已故參議員托馬斯·塔加特(Thomas Taggart)之女——露西·塔加特小姐(Lucy Taggart)。
1931年11月7日,該艦下水,舷號CA-35。由於贊助人曾擔任過印第安那波利斯的市長,因此該艦遂被命名為印第安納波利斯號(USS Indianapolis)。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國家紀念館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國家紀念館
按照海軍的傳統,艦員們都把這艘排水量9000噸的重巡洋艦親切地稱為“印地(Indy)”。“印地”標準排水量9950噸,艦長610英尺,寬24英尺,高66英尺,裝有8英寸主炮(203毫米艦炮)9門,5英寸副炮8門,4聯裝12.7毫米高射機槍8座。“印地”水線部分裝有5英寸厚的裝甲帶,炮塔及甲板裝甲厚度為2.5英寸,指揮塔裝甲厚1.25英寸,主機功率107000馬力,4軸推進。最高航速32.7節,艦員621人。
1932年11月15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費城海軍基地加入現役,首任艦長是約翰·M·斯麥利(John M. Smealli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羅斯福總統和高級軍政要員多次乘該艦視察和出訪。珍珠港事件後,該艦加入太平洋艦隊參戰。
二戰後期,作為美國海軍名將斯普魯恩斯將軍率領的第5艦隊旗艦參加過許多重要海戰,如馬里亞納群島登入戰、襲擊日本本土、硫黃島登入戰役、沖繩島戰役
1945年3月31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艦遭遇日本“神風”特攻自殺飛機的攻擊,艦體被炸開兩個大洞,迫使斯普魯恩斯將軍不得不將“新墨西哥”號戰列艦改為艦隊旗艦。
1945年7月,該艦完成運送核子彈的任務。
1945年7月30日,就在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夕,載有1200多名美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執行完一項決定戰爭進程的使命之後,駛往太平洋西部的菲律賓海蒂尼安島時,突然遭到了2英里外的日軍伊-58號潛水艇的魚雷襲擊,船上1200名美軍僅有317名死裡逃生,從而造成了800多人喪生的慘劇,成為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災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