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文化

印巴文化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及其周邊地區的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印巴地區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廣義上說,印巴文化就是南亞周邊國家的一種文化泛指,歷史上以印度宗教文化而得以延伸,是印度教、佛教、伊斯蘭、藏傳佛教等宗教影響下的文化氛圍,從其服裝、飾品、工藝品、家居、飲食、人文等因素可以看到濃重的印巴文化色彩,印度的舞蹈、食物中的咖喱、日常健身的瑜伽更是最印巴文化的一種美化詮釋。

印巴文化

印巴文化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及其周邊地區的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印巴地區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廣義上說,印巴文化就是南亞周邊國家的一種文化泛指,歷史上以印度宗教文化而得以延伸,是印度教、佛教、伊斯蘭、藏傳佛教等宗教音響下的文化氛圍,從其服裝、飾品、工藝品、家居、飲食、人文等因素可以看到濃重的印巴文化色彩,印度的舞蹈、食物中的咖喱、日常健身的瑜伽更是最印巴文化的一種美化詮釋。

印巴概況

印巴指亞洲南部地區,又有一種說法叫南亞以北地區,介於東南亞與西亞之間。位於0°―北緯40°,東經60°―100°之間,陸地基本在北緯10°―30°之間。大體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之間。印巴大約共有8個國家,其中尼泊爾、不丹、泰國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和克什米爾地區同中國相鄰。南北和東西距離各約3100公里,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人口10億以上,使用200餘種語言。

歷史文化

印巴地區既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發源地。早在5000年前,恆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現過一些繁華的城市,公元前3世紀以後,又相繼出現了囊括全區大部分版圖的四個統一的國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王朝,在這一過程里,南亞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之一,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首航印度之後,西方殖民勢力相繼侵入這一地區。到1757年,除“高山王國”尼泊爾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外,南亞其它地區均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其中,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合稱為英屬印度。在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過程中,南亞悠久的文明歷史被中斷,經濟發展處於相對停滯狀態,使南亞成為了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南亞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長達200年的殖民統治體系面臨瓦解。為了維護英國在南亞的殖民統治,英國殖民當局採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於1947年6月拋出了“蒙巴頓方案”。
所謂“蒙巴頓方案”是由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的一項“印巴分治”的具體計畫,主要內容是:把英屬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邦,分別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東巴和西巴組成,兩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權”後享有獨立地位,可分別談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頓方案拋出後,印度的國大黨和穆斯林接受了這個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實現分治,成為兩個自治邦,其後又於1950年和1956年分別宣布為獨立的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但均留在大英國協內,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大英國協。
印、巴分治以後,由於東、西兩巴被印度領土一分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勢力的影響,1971年,東巴宣布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國。
不丹在歷史上曾為一個獨立的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1865年,英國同不丹簽訂不平等條約,即《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地區。1910年1月,英國又強迫不丹簽訂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接受英國的“指導”。印、巴分治後,印度於1949年8月8日強迫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使不丹實際上淪為印度的附屬國。多年來,不丹王國政府對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滿,要求獨立自主,近年來又要求有直接同外國發生經濟聯繫和進行貿易的權利。
錫金原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內陸小國,面積7100平方公里,人口35萬。從19世紀上半葉,英國以印度為基地對錫金進行武裝侵略,1890年錫金淪為英的“保護國”。1947年,印度剛獨立不久便強迫錫金同它簽訂了《保護現狀協定》。1949年6月,印度派軍隊進駐錫金。1950年強迫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錫金除在內政上享有“自治權”外,國防、外交、經濟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後又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除上述國家外,印度洋上原為英屬殖民地的兩個島國斯里蘭卡(原名錫蘭)和馬爾地夫也先後於1948年和1965年宣布獨立。從此南亞國家全部獨立。
由於英國長期殖民統治以及後來實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惡果,南亞國家從取得獨立起,就存有許多綜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如克什米爾問題、俾路支斯坦問題、印中邊界問題等。這些問題與各國的種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織在一起,再加上冷戰時期美國、蘇聯在南亞的滲透和爭奪,使本區戰後幾十年來長期動盪不安。40多年來南亞各國雖然不斷進行雙邊談判,但許多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直接影響著南亞各國的穩定與安寧。
印巴地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也是印巴文化的衍生文化。目前,斯里蘭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爾等國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

對中國的影響

近年來印巴地區的餐飲、服飾、工藝品、舞蹈、電影產業不斷的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在中國30歲以上人群大多數人眼裡,印巴等地區是值得他們所喜愛和欣賞的,《大篷車》、《女友嫁了新郎不是我》等更是吸引了無數中國人的眼球。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發初見成效,人們逐漸把生活個性化、美好化,逐漸把目光投向了印巴文化渲染下的物品,炫目的首飾、多彩的服裝、獨特的家居、工藝品等日漸成為人們喜愛的文化映射品。

印巴文化品牌

印巴文化品牌是成都天藝新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品牌,專注南亞風情產品14年,目前成都天藝新商[1]貿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印巴風情手工藝品

印巴文化標誌印巴文化標誌

經營及文化傳播的特色企業。公司在本行業率先啟動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運營模式,主要經營商品包括:印巴風情服飾、印巴特色飾品、印巴純銀寶石飾品、印巴家居工藝品、印巴家具、印度香品。公司自2002年9月先後啟動“印巴文化新品味”行業標準,現擁有“印巴文化”“RAJ""天藝”三大品牌營運機構。
公司自1990年從事印巴風情手工藝品行業以來,已有近二十年的行業經驗,被媒體和業界稱為“國內印巴風情手工藝品專業經營第一家”。2004年,與印度等多個廠家建立長久合作夥伴關係,在印度服裝、薰香和飾品行業起到先導作用。
公司以手工藝術精品零售、特許經營、常規批發為商業運作模式,目前業務已覆蓋全國各地。公司營運的“印巴文化”加盟店已經覆蓋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大連、寧波、重慶、上海、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海口、三亞、台灣、哈爾濱、西安、武漢、成都等大中城市。
隨著社會的關注、媒體的支持、商家的厚愛都是對成都天藝印巴文化事業發展的肯定。印巴文化步入穩定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堅信:印巴文化將始終站在行業最前沿,並和我們的客戶及合作夥伴共同成長,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品牌定位

印巴文化主要針對於有品位、有個性、有收入的時尚女性,品牌定位為中高檔南亞風情服飾專業品牌。
◇品牌個性:神秘、浪漫、自由、個性
◇目標消費群體:覆蓋16—45歲的人群(女性為主)
16—20歲的人群(高中生、大學生)
21—26歲的人群(白領為主,涉及有固定收入,追求個性體現的年輕人)
27—45歲的人群(事業有成,忙裡偷閒的成功人士)
45歲以上人群(追求品位,提升生活品質的中老年人)

主營產品

一、印巴飾品(又稱西藏飾品),如:髮飾、耳環、項鍊、手鐲、戒指、掛墜、護身符、牛角梳、腰鏈、手鍊、臍環;
二、純銀飾品,如:銀踝飾、頭飾、耳環、項鍊、手鐲、戒指、胸墜、胸花、鼻釘、手鍊、手錶、臍環;
三、印巴服裝(波西米亞服飾),如:上衣、裙子、褲子、腰鏈、套裝、披肩、絲巾、帽子、手工鞋;
四、手工布藝,如:靠墊、掛毯、手工包、桌墊;
五、家居擺件,如:花瓶、燭台、果盤、家具、燈具、裝飾盒、菸具、裝飾擺件、裝飾掛件、門把手;
六、宗教用品,如:轉經筒、唐卡、面具、佛家配飾、念珠佛珠、佛音碗、法器、佛像;
七、印度薰香,如:香具、印度香;
八、其它,如:印度影音、廓爾喀刀、手工紙品、印度畫、印度筆、工藝壺、收藏品。
如:印度影音、廓爾喀刀、手工紙品、印度畫、印度筆、工藝壺、收藏品。

波西米亞服飾

波西米亞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賽人和頹廢派的文化人。但是現在泛指一種服裝的風格。波西米亞風的表性特徵是:層層疊疊的花邊,無領袒肩的寬鬆上衣、

印巴文化品牌服飾印巴文化品牌服飾

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邊和細繩結、皮質的流蘇、紛亂的珠串裝飾、還有波浪亂髮;其用色是運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寶藍與金啡,中灰與粉紅……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德式的繁複,注重領口和腰部設計。不僅在T台,波西米亞風格在近幾年被大眾很普遍的接受了,諸如女孩子腰間長長腰帶的流蘇、身上針織鏤空或者薄紗面料的手繪、露肩寬鬆上衣,以及層層疊疊的褶皺裙……
從波西米亞的這種特徵介紹來看的話,她完全屬於印巴文化風格系列的文化體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印巴文化的源遠流長之處。
在現在有很多服裝是屬於印巴文化風情,而在印巴文化中您可以完全找到比希米亞的風格。在現今印巴文化已經走向世界,目前中國銷售印巴風情系列的店面很多,她們就像一條絲帶一樣充當著傳遞印巴文化與波西米亞風格的使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