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迭石戰役

卡迭石戰役

卡迭石戰役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前1237年在位)率領了3500輛戰車和近4萬戰士,與西臺(Hittites)國王穆瓦塔爾(公元前1315-前1295年在位)爭取西臺在敘利亞的主要基地和軍事要塞的一次會戰。

歷史原因

公元前1700年,西臺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開始不斷地向外擴張。公元前1610年,他們攻占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幾年之後,又攻陷了巴比倫帝國地首都巴比倫城,洗劫了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地城市。為了爭奪中東地區的地盤,西臺人又與埃及人打了起來。這些行動嚴重威脅島了埃及的霸權地位。

經過

公元前1298年春,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前1237年在位)率領了3500輛戰和近4萬戰士,與西臺(Hittites)國王穆瓦塔爾(公元前1315-前1295年在位)爭取西臺在敘利亞的主要基地和軍事要塞——奧倫河畔的卡迭石(今泰勒奈比曼德,位於敘利亞霍姆斯城附近)地區而進行的會戰。
卡迭石——奧倫特河畔的一座古城和要塞。自公元前十四世紀初起為西臺王國的首都。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力圖在早期所征服的地區確立埃及的統治權,於公元前1312年春開始遠征西臺人占領的敘利亞。埃及部隊(2—3萬人,戰車多輛)分4個獨立支隊(均按神的名字命名,即太陽神支隊、拉神支隊、普塔赫神支隊和蘇泰赫神支隊)從巴勒斯坦出發,經過13晝夜的行軍到達卡迭石地區。由於橫渡奧龍特河(卡迭石以南10公里)組織不善,埃軍縱隊行動脫節:第一支隊(“太陽神”)在法老的率領下,已於午前進抵卡迭石,在該城西北紮營;第二支隊(“拉神”)渡河後尚在行軍,其他支隊仍在半渡之中。各支隊間失去聯繫。
西臺主力及其盟軍主力(總計2萬多士兵,2500輛戰車)隱蔽配置在卡迭石以北。當西臺國王穆瓦塔盧偵知埃及軍開進後,即令部隊渡到奧龍特河右岸,完成了卡迭石以東的翼側行軍,在卡迭石以南用戰車出其不意地襲擊埃及軍,並擊潰正在行軍中的“拉神”支隊。隨後,西臺軍又從南面和西面進攻“太陽神”支隊的營地。西臺戰車的攻擊與埃及軍的反擊,彼此交替進行。趕到戰場的“普塔赫神”支隊決定了戰鬥的結局。它以嚴整的戰鬥隊形(呈三線配置:一線位戰車並有輕步兵掩護;二線為步兵;三線為步兵和戰車各半)攻擊對方翼側。它對西臺軍後方的突擊迫使西臺人撤回要塞。次日,雙方再次開戰。穆瓦塔爾也投入步兵和戰車,猛衝埃及中軍,並令要塞守軍8000人出擊配合,戰鬥十分激烈,但各方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西臺軍退守要塞,拉美西斯二世亦無力奪取要塞,決定返回埃及。
但是,西臺與埃及的爭霸並沒有完結,戰爭又持續了16年。直到公元前1284年前後,新國王哈圖舒爾三世與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決定終止戰爭,締結和平條約。穆瓦塔爾把寫在銀板上的和議草案寄送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未基礎擬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給穆瓦塔爾。條約規定:雙方實現永久和平,“永遠不再發生敵對”,永遠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關係”;雙方實行軍事互助,共同防禦任何入侵之敵;雙方承諾不得接納對方的逃亡者,並有引渡逃亡者的義務。銀板和約是最早的國際條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平條約。
點評:這場戰爭中,雙方都遭受慘重的損失。此戰是古代軍事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會戰之一。運用軍事計謀調動敵軍,步兵與戰車兵協同,要塞守軍出擊與野戰部隊配合等是這此會戰的主要特點。凱爾奈克神廟壁畫中的埃及史詩作者彭陶爾里歌頌了這次戰役,這些壁畫描繪了戰爭酌全部過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