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斯卡斯水電站

卡瓦斯卡斯水電站,位於立陶宛斯凡托加河口上游69km,大壩建於1962年。

概況

卡瓦斯卡斯水電站位於立陶宛斯凡托加河口上游69km,河流平均流量31.4m3/s,靠近卡瓦斯卡斯小鎮。水庫大壩建於1962年,水庫面積0.8km2,電站裝機容量1000kW,工作水頭4.1m,發電流量28m3/s,年發電量6.4GW.h,2002年電站投產發電。
當時建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相鄰的內韋茲河在乾旱季節的流量,為此還修建了從斯凡托加河取水輸送到內韋茲河的泵站;但是當時沒有在壩上修建魚梯。內韋茲河的生態得到了改善,但是大壩卻使洄游魚類無法到達上游的產卵地。該大壩已歸屬國有40多年,卻沒有資金投入來消除這種不幸的狀況。

環保措施

位於卡瓦斯卡斯大壩下游的斯凡托加河是著名的洄游魚類保護區,保護區是大壩竣工以後設立的。河水中常有鮭魚、鱒魚、文鯿等珍貴魚種出沒。2001年,私營小水電開發公司艾柯瑪水電公司得到授權,在現有的壩上建設一座小水電站,前提是要解決魚類問題,所以要修建魚道。當地的設計公司考那斯水電工程公司設計了徑流式方案,立陶宛農業大學水土管理系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建立了魚梯的仿真模型。2002年末,包括魚梯在內的規劃開始實施。魚梯為混凝土結構,水池型帶有垂直的槽孔。設計時打算使魚梯的下端儘可能地靠近廠房,也就是靠近尾水管,這樣可以利用水流把魚類吸引到魚梯入口。魚梯的流量為1.3m3/s,也安裝了監視魚類通過的設備。魚梯占整個規劃成本的10%,達到30萬歐元。建成一年後,也就是建壩40多年後,有漁民發現在卡瓦斯卡斯小水電站上游出現了洄游魚類;負責操作監視器的生態學會的專家們證實了魚梯的有效性。此外,還計畫安裝新型的魚類計數系統。本案例充分表明了小水電開發商渴望改善河流生態狀況,而公共資金通常不會投入到這樣的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