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多人

卡多人,北美印第安部落聯盟中一員,所操語言構成卡多語系。正統卡多人原住紅河下游地區,相當於現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17世紀末,約有8,000人,村落分布於紅河及其支流兩岸。

這些地方也是卡多考古遺址的所在地,已發現大批引人注目的印第安工藝品。考古研究表明,卡多人的租佃制出現很早。18世紀期間法國和西班牙爭奪卡多地區。起初這個部落與法國人友善,到18世紀末,白人移民已給卡多人帶來種種壓力,使其部落生活解體,許多人造自己土地上流浪。美國買下路易斯安那後,白人移居日增,卡多人被迫向南部遷移。1835年卡多人與美國簽訂條約,將全部土地讓給美國人。路易斯安那卡多人遷往西南與德克薩斯卡多人聯合,一度生活平靜,但在1859年因遭到白人屠殺的威脅,卡多人又逃往奧克拉荷馬,被安置在沃希托河兩岸的居留地。
當首次為白人發現時,卡多人是半定居農民。住房圓錐形,木柱之上覆以茅草,環繞一中央高地上的神廟修建,神廟即是舉行典禮的中心。卡多人長於制陶、編筐。衣著以植物纖維織成,特殊場合,還披斗篷,飾以羽毛。戴鼻環,紋身。
按照母系傳代,有一個世襲的上層集團,其成員採用頭部變形和其他權位標誌等辦法,以示與眾不同,並指導各項政治和宗教活動。有一些零散報告,談到卡多人有人祭和食人習慣。這些特點再加上其他一些特點,把卡多人同墨西哥和猶加敦(Yucatan)高度發展的印第安文化中心聯繫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