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龍村民委員會

南龍村委會駐地。 南龍村面積4.5平方公里。 2001年底,與平南村合併為平南村。

南龍村民委員會(Nánlóng Cūnmín Wěiyuánhuì)轄1個自然村。 南龍(Nánlóng)在石岐南偏東20.2公里、三鄉鎮政府西偏南3.5公里處。南龍村委會駐地。由南坑、龍井2個村組成,各取首字而名。1983年與平一、平二合併為平嵐鄉;1986年12月析出,復稱今名。聚落在白水林山西北麓及南坑溪兩岸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磚木結構平房。村南是ㄚ髻山地,山上有天然石甃,深闊各2丈。甃中泉水充沛,“水色清澈,當日午俯視,池底有長虹橫臥,彩現五色”(清光緒《香山縣誌》,宛如彩龍,俗稱龍井,又名龍潭、觀音潭。古時鄉人常到此“祈雨”。1983年築成龍潭水庫。耕地1118畝;主產稻穀,次為花生和蔬菜。山地植松、杉、竹、茶和水果。大革命時期,該鎮第一個農民協會在南坑誕生。有國小和衛生站。是中山抗日根據地之一。村西有公路接廣珠公路。南龍村面積4.5平方公里。該村三面環山,村口緊靠105國道,興建金鳳公路由該村通往神灣港。境內有風景秀麗的白水林山脈和龍譚水庫,南面與坦洲鎮相連,西面與神灣鎮毗鄰,南龍河自西向南綿延。改革開放以來,該村百業並舉,基礎建設完善,有暢順的水泥路網6公里,日供水3千噸的獨立供水系統。集體開辦400畝工業區,已引資開辦玩具、包裝、工藝、五金機械等企業20多家。。開設占地40畝的商業區。並開發山坡連片種植優質水果一千多畝。尚有用地近千畝發展高檔住宅的金城房地產公司。占地六百多畝集休閒、娛樂、住宿為一體的泉林旅遊山莊在該村。目前該村集體經濟實力逐步壯大,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1年底,與平南村合併為平南村。2008年,常住人口122673人,法人單位29個,工業產值4266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