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風

"分類 生態分布 南蛇風(南蛇簕)種子12克

一級分類 老班藥(瑤族經典用藥)
二級分類 七十二風
分類 南蛇風
年份 normh zieh buerng
別名 石蓮藤、石花生、貓兒核、石蓮子
來源 雲實科植物南蛇的全株。
形態特徵 落葉有刺藤本,枝有棱,密生短柔毛。二回雙數羽狀複葉;羽片10~16片,對生,每羽片有小葉12~24枚,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4厘米,寬1.1~1.7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邊全緣。花黃白色,有紫紅色斑,圓錐花序頂生。莢果長橢圓形,長8~15厘米,寬4~5厘米,頂端有短喙,外表面密生針狀刺,有種子4~8顆。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態分布 生於山坡林中或灌叢中、山溝、溪邊、路旁。產於廣西南寧、邕寧、上林、都安、凌雲、隆林、那坡、金秀等縣市;分布於廣東、四川、雲南等省份。
採集加工 根、藤、莖全年可采,葉夏秋季采,種子冬季采,曬乾備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熱利濕,散瘀止痛。
傳統套用 治急性胃腸炎、痢疾、膀胱炎、熱淋、血尿、斑麻痧症、傷寒夾色、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根、莖3~9克,水煎服;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方例 1.睪丸腫大 南蛇風(南蛇簕)種子12克,水煎服或打碎配豬腳燉服。 2.陰囊腫大 南蛇風(南蛇簕)種子12克,仇賴咪(麥冬)15克,配豬腳燉服。 3.周身生蛇瘡 南蛇風(南蛇簕)、蝴蝶風(馬鞍羊蹄甲)、茶勞落(杜板歸)、銅腩諾姑美(紫珠)、仁同緊(鷹不撲)、黃紅弱(黃毛榕)、溫設留(華風車子)各適量水煎,先取大半碗服,余藥外洗患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