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集團

南沙集團

南沙集團這個概念源於馬來西亞的一個記者,以2009年上半年一些南海爭端國向聯合國相關機構提交各自的大陸架劃界提案引起的外交糾紛為背景,根據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幾位政府和國防官員的幾句簡略評語,得出結論,認為在南海問題上正在開始形成一個針對中國的東南亞“南沙集團”。通過所謂的‘南沙集團’這個事件,相信可以喚醒國民的海洋意識,提高我國領土危機感,加強對國家領土的關心程度。

名稱由來

南沙群島的主權屬於中國

南沙群島,位於中國南海分布,早在漢朝就已經被我國發現,到宋朝已被劃入我國版圖。在二戰時期《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就已明確為我國領土,並得到美英蘇等世界各國的一致承認。

南沙集團意圖謀求南沙群島的主權

70年代開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在美帝主義等勢力支持下以軍事手段占領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進行大規模的資源開發活動並提出主權要求。對此中國政府一再嚴正聲明,這些行為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非法的、無效的。這些國家的所謂法律依據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但是,這些國家仍然無視中國法律,以各種手段尋求南沙群島主權。
最近,馬來西亞媒體鼓吹:“一個令中國恐懼的東南亞’南沙集團‘正隱然成型。”一些南海周邊國家在今年5月向聯合國提交了外大陸架劃界申請 ,這一主張暗地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美國國會議員吉姆·韋布在7月十五日的一場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在‘幫助解決’南海爭端上可以發揮獨特作用。”
5月20日開始的美國與東南亞的“卡拉特”聯合軍演將持續到8月份,而美國與這些國家在爭議海域合作的油井仍在工作……有了美國的支持,東南亞國家爭奪中國島礁的行動更加肆無忌憚……

國家實力

菲律賓:

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864.1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1101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4):6.1% 菲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預備役和準軍事部隊組成,其中正規軍總兵力10.9萬人。現役陸軍6.6萬人,編成8個步兵師、23個步兵旅、8個炮兵營、1個裝甲旅、5個特種作戰旅、1個總統衛隊。海軍2.6萬人,編成1個作戰艦隊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陸戰旅。空軍1.7萬人,編成3個空軍師、9個飛行聯隊、7個勤務保障聯隊。
2009年2月17日,菲律賓國會通過領海基線法案。該法案將中國的黃岩島和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劃為菲律賓領土。
據外交部網站訊息,中國政府在此重申:黃岩島和南沙群島歷來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這些島嶼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任何其他國家對黃岩島和南沙群島的島嶼提出領土主權要求,都是非法的,無效的。
一艘大型護衛艦、13艘輕型護衛艦、52艘小型艦艇、海軍航空兵14架作戰飛機,大都老舊不堪,有些主要為二戰時期裝備,主要依靠美國軍事援助。

越南:

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約573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6年):8.17%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約722美元
越南人民軍於1944年12月22日建軍。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組成的三結合“全民國防”體制。國家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由國家主席阮明哲兼任。目前總兵力約為50萬,其中陸軍35萬,海軍近3萬,防空-空軍5萬。年均國防預算約10億美元。
目前越南海軍共擁有作戰艦艇110餘艘,包括護衛艦51艘,兩棲作戰艦艇、掃雷艇和潛艇50餘艘。大部分海軍裝備落後,缺少大型艦艇,目前仍以近海防禦為主。

馬來西亞:

國內生產總值:5427.66億令吉。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9%。
貨幣名稱:令吉(Ringgit)。
匯率:1美元=3.6 令吉(浮動匯率)。
陸軍的前身是193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組建的馬來兵團。1958年馬從英國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軍輔助部隊,1963年正式改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馬來皇家空軍。馬最高元首是三軍最高統帥。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總理任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是最高指揮官。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為10年。
目前馬來西亞海軍水面艦艇主要為10艘護衛艦和32艘近海快艇,一艘“鮋魚”級潛艇,海軍航空兵為18架直升機。

汶萊:

汶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是汶萊的經濟支柱,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6%和出口總收入的95%。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年采原油1200萬噸,居東南亞第二,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1萬美元(2007年數據),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汶萊政府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和私營化政策,力圖改變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
汶萊海軍兵力僅1000餘人,目前從英國引進的3艘F2000級護衛艦為其主力作戰艦艇。

印度尼西亞: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畫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畫,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國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準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印尼國民軍(TNI)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的"荷印殖民軍"和日本占領時期的"國民後備軍"基礎上改編而成,設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總兵力31萬人。其中陸軍24萬人,編成戰略預備隊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教育訓練司令部和11個軍區;海軍4.7萬人,編成西部、東部艦隊司令部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訓練司令部、軍事海運司令部;空軍2.3萬人,編成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空軍作戰司令部和訓練司令部、維修與物資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
目前主要以護衛艦和登入艦為主,其中護衛艦34艘,各種小型艦艇140餘艘;2艘德國209級潛艇,以及擁有112架作戰飛機的海軍航空兵。

南沙集團解析

南沙集團只是一個代名詞

從上文所知,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南沙集團’只是南海周邊國家為了對抗中國奪取中國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的一廂情願罷了,他並沒有固定形成聯盟的條約、也沒有固定的機制和領導機構,它只是一個代名詞,來指代想要奪取中國南海諸島主權的一些國家。

關於南海問題的國際條約

關於南海問題,不少國家政府和國際會議的決議也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的領土。例如,1955年在馬尼拉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太平洋地區航空會議通過的第24號決議,要求中國台灣當局在南沙群島加強氣象觀測,會上沒有任何一個代表對此提出異議或保留。許多國家出版的地圖也都標註南沙群島屬於中國。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務大臣岡崎勝男親筆推薦的《標準世界地圖集》,以及1962年由外務大臣大平正芳推薦出版的《世界新地圖集》,1954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出版的《世界大地圖集》,1956年英國出版的《企鵝世界地圖集》,1956年法國出版的《拉魯斯世界與政治經濟地圖集》等都明確標註南沙群島屬於中國。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圖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書都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二十世紀以來,許多國家權威性百科全書,如1963年美國出版的《威爾德麥克各國百科全書》,1973年的《蘇聯大百科全書》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鑑》都承認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
但是,那為什麼南海周邊國家無視世界普遍承認和中國法律,而明目張胆對我國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呢?

深入分析

隨著中國與東協友好合作的不斷深入,形成雙方“共贏”發展的利益共同體。今天整個東南亞利益局面錯綜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總體上,中國和南海諸國的共同利益大於紛爭。而在中國和東協的關係,由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國際間的話語權不斷提高,中國在這個利益共同體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今時今日,大馬個別人鼓吹重新成立對付中國的“南沙集團”,恐怕首先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鼓吹的文章。也承認目前“南沙集團”還未完全成型,但是其相信“一個強硬、富侵略性的中國必定會催生它成型”。文章還援引了印尼國防部長尤沃諾.蘇達索諾、新加坡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張志賢和澳洲國防軍總司令安格斯.豪斯頓3人的話指,印尼、澳洲和新加坡都相繼表態,認為維持在南中國海航行自由和開放是其利益所在。“南沙集團”的鼓吹者,說話很有技巧,說“南沙集團”的必要性不是正面去說,而是中國的“侵略性”迫使南海諸國團結;說印尼、澳洲和新加坡三國支持,也是兜了圈子。不過,反過來看,也說明“南沙集團”的成立,並不是易事。這也為北京應對,提供了迴旋的空間。富有合縱連橫傳統的中國人,現時要瓦解“南沙集團”,相信要比當年對付東南亞的“反華潮”是相對遊刃有餘。以中國目前的綜合國力有了質的飛躍,僅是外匯儲備之多,足以作為對南海諸國策略運用的經濟武器。
當然,北京需要警惕美國從中扮演角色。這個鼓吹者雖沒有就此問題採訪到美國官員,但其根據所掌握的資料,指“美國海軍在戰術上已準備好隨時介入南沙衝突”。前些時候,美國曾表示不會介入南海爭端,指美國在南海糾紛沒有角色。不過,北京可以信誰的?自然,美國不介入,中國就好辦的多,但是,歷史的經驗說明,北京做美國介入準備比沒有準備好。然而,憑中國目前的實力,也有“勸”華府“不問津”的本錢。
事實上,北京在南海爭端,恐怕最大問題不在於“南沙集團”,而是某些國家的“雙加快”,“加快事實占領”,“加快獨自開發”。相關國家在南海各自占領的島嶼上修建戰略工事,已經呈現出“駐軍常態化、工事永久化、陣地縱深化”的特點。如越南南威島機場、長沙島機場分別於相繼完工。而菲律賓已在其所占8個島礁上修建了2個空軍基地、3個陸軍基地。其中,中業島被設定為菲律賓南沙群島指揮中心,島上建有長1500米、寬90米的溷凝土機場跑道。至於南海的石油,開採最多的是越南。中國必須遏制這種“雙加快”。

產生原因

海洋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中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中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繫。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
除了上述之外,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由此可知,中國南海所蘊藏的巨大資源絕對是這些國家不顧中國反對和世界認可, 以各種方式侵占中國領土主權的積極動力。一旦將這些島嶼劃為他們的領土,根據世界共同制定的海洋領土劃定的《聯合國海洋領土公約》,這些島嶼周邊的海洋將劃入島嶼所有國的領土之中,或是可以將這些海域劃為專屬經濟區,那么自然南海的豐富資源將歸島嶼的持有國所有,由島嶼持有國開發。

外來勢力介入

眾所周知,就算這些國家有覬覦南海的野心,但這些國家無論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是在國家實體上,這些國家遠不是中國對手。那么,能使這些國家如此囂張地對中國領土宣稱擁有主權的外來因素究竟是什麼呢?很顯然,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後台——美國支持的話,這些小國是不可能與中國抗衡的。
只要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有美國的影子,這話一點不假。在南海事件中,美國聯合“南沙集團”進行軍事演習、派間諜船公然航行到我國海域、支持南海周邊國家對南沙群島提出領土主權,這些事件都能看見美國的身影。況且,由於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崛起,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變強,使得美國將最有希望替代自己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中國視為潛在敵人,所以關乎中國領土主權問題的事件,美國通常採取的是支持中國的敵對勢力,比如分裂西藏的達賴、疆獨的熱比婭,背後都有美國資金的支持。美國的戰略就是通過扶植中國的反對勢力來遏制中國,以此延緩或阻止中國進一步的崛起。

公民海洋意識的淡薄

無法否定,中國國民的海洋意識淡薄也是導致了所謂的“南沙集團”的逐漸形成。我國的大部分公民都知道我國的陸地疆域最南處是海南島,而忽視了海洋疆域的最南處——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陸地強國,海洋意識極為淡薄,這在歷史上就遺留下了國民不重視海洋疆域的病根。在鄭和下西洋後,明清政府的統治者都採取了“閉關鎖國”的策略,以至於鴉片戰爭英國的戰艦重新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現在,雖然改革開放使中國變得富強,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中國國民的海洋意識並沒有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而提高,而學生課本上對於中國海洋疆域也只是一筆帶過,以至於現代學生對於中國海洋疆域的不甚了解。而這些種種原因,都給南海周邊國家搶占中國島礁以便利。

結語

綜上所述,南沙集團只是概念上的名詞,對於中國領土主權的問題上這個集團根本不可能形成——因為理在中國一方,無論是在實力上還是道義上中國都是占盡優勢。通過所謂的‘南沙集團’這個事件,相信可以喚醒國民的海洋意識,提高我國領土危機感,加強對國家領土的關心程度。
經歷過這些事件,相信可以幫助中國在崛起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