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會村

南會村

南會村位於麻田鎮西北3公里處,全村203戶, 688口人,耕地面積200餘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並且盛產核桃、花椒、柿子等農副產品。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長達五年之久,他們住過的舊址至今還保存完好。

基本信息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南會村

南會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2008年,南會村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圍繞“打造白鷺文化,發展旅遊服務”的工作思路,紮實推進精品村建設。一、立足旅遊,特色策劃。一是“白鷺人家”。白鷺洲整個村莊及農家飯店名稱、內部裝修、節點設計都與“鷺文化”有機結合,新建了1座白鷺雕塑景觀門,完成占地600餘平方米的白鷺公園建設,先後開辦“鷺友香”、“白鷺居”、“鷺緣”等農家飯店15家,推出“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藏丹霞”等“白鷺”系列農家特色菜,使遊客享受農家風味,汲取“鷺”的韻味。二是“森林人家”。李家坊依託環境優勢積極申報“森林人家”項目,利用該項目的優惠政策,規劃建設1000餘平方米的旅遊商品交易中心,引導農戶經營農家飯店及旅館,現有“森林人家”農家飯店10家。三是“碧湖山莊”。南星利用庫灣常年有水的有利優勢,以農戶聯合經營的模式,建設集“吃、住、娛、游”為一體的休閒農家樂山莊,引導該組農戶走農家樂之路。二、引導宣傳,激發主體。一是宣傳發動。為解決民眾發展旅遊產業的思想顧慮,該村選擇了經濟基礎較好的幾戶農戶,做為農家飯店的試點,縣鎮村三級幹部深入到農戶家中做思想工作,提高民眾發展旅遊意識。二是政策促動。在宣傳落實縣、鎮新農村建設優惠政策的同時,該村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如對新開辦農家飯店每戶獎勵1000元,目前全村農家飯店已經發展到25家,轉移農村勞動力300餘人,2007年戶均收入2萬元。三是協會帶動。為適應農家餐館行業發展,提高農家餐館行業的產業化、組織化程度,該村於2007年10月發動農家樂業主成立了“鷺之緣農家樂協會”,協會統一了菜價,統一以“南會村鷺之緣農家樂協會”的名義製作宣傳廣告,打造品牌。三、整治村貌,最佳化環境。一是突出整治。以白鷺洲、李家坊為突破口,大力實施“三清六改”工程,整治點共拆除違章搭蓋21處、空心房4座,鋪設村莊主道5條,進戶路12條,砌花圃1600平方米,建綠化帶1200米,鋪草皮300平方米,栽種各類花卉、樹木18000餘株,石砌排水溝1500米,完成外牆粉刷5261平方米,建垃圾池2個。二是示範引導。在白鷺洲、李家坊整治點的帶動下,南星自然村農戶自發提供土地,由村統一規劃設計發展“碧湖山莊”大型農家樂旅遊服務項目。現已完成整體規劃、土地平整、苗木種植等基礎工作,種植苗木20餘個品種、2萬餘株,計畫投資20萬元,已投入6萬餘元。三是長效管理。為確保創建成果,制定了村文明衛生公約、村衛生保潔制度,成立了衛生監督隊伍,並與農戶簽定“門前三包責任制”,有效的保持了村莊環境整潔。四、全面建設,和諧發展。一是加強文化建設。認真組織實施“文明新風六進農家”活動,深入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新建圖書室,添置1000餘冊圖書;設立文化中心戶,且配備電腦,接入了寬頻;建立了文化長廊;舉辦了農家飯店業主餐飲服務培訓班2期,參加人數達60餘人次。二是推進民主進程。進一步完善了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系列制度,對涉及村集體重大事項,一律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和民主聽證會討論通過,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對涉及村民利益的招標、計生指標、救濟補助、財務收支等都向村民公開公示,保障村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權。三是夯實基層組織。積極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實施“五雙工程”,設立了黨員民眾學習娛樂活動室,建立了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設立了村“八大員”服務站,通過完善職責,充分發揮“八大員”服務作用;大力開展“五五”普法和創建“平安村”、“平安家庭”活動,使村民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社會風氣明顯好轉[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