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南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南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於1989年1月,出版各類文藝書籍500餘部,國家、省、市級會員從706人發展到1160人,文壇藝苑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南平市文聯(原稱建陽地區文聯)成立於1989年1月。20多年來,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將創作自由和社會責任相統一,在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舞蹈、戲曲、民間文藝、電影和電視等領域,創作、出版、表演、展示了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文學創作欣欣向榮,著述豐厚;戲曲創作不斷創新,頻頻獲獎;舞蹈創作緊隨時代,異彩紛呈;音樂創作不同凡響,聲名遠揚;美術創作色彩斑斕,丹青情濃;書法創作筆硯當歌,翰墨飄香;攝影創作捕捉美好,瞬間永恆;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影響廣泛。據不完全統計,20多年間,我市在國家、省級入選和獲獎作品300餘件,出版各類文藝書籍500餘部,國家、省、市級會員從706人發展到1160人,文壇藝苑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文化是基,文化是魂;文聯是橋,文聯是力。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文藝工作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渠道、表現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必然要求文聯工作要有新的進展、工作水平要有新的提高。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之魂和魅力之本,也是促進文聯工作、推動文藝發展的強大動力。近年來,我市在文聯與文藝的工作機制、內容形式、隊伍建設、服務民眾等方面立足閩北,力求創新,在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搭建文藝創作平台、營造良好文藝創作氛圍的同時,較好地實踐了以優秀作品鼓舞人的目標,助推閩北文化文藝事業不斷走向發展繁榮。
主要做法:
一是創新機制體制,激發創造創作活力。
從閩北實際出發,採取“政府支持、協會合力,整體策劃、整體運作”的模式,不斷改善文藝創作環境和氛圍。我們注重加強對文化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的文化發展戰略,明確目標,理清思路,推動文化文藝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市文聯明確要求各地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改進領導方式,以更加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方式領導文化文藝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政策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初步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持續執行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經濟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等方面的政策。我市設立了政府百花文藝獎,對文藝工作者創作生產的優秀文藝作品給以表彰獎勵,激勵我市文藝工作者辛勤耕耘,提高文藝創作水平。集中組織策劃編輯出版文化文藝叢書。對閩北重要的老中青作家有計畫、分步驟,整體運作、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精心組織策劃編輯出版了《武夷文苑叢書》,推出一批閩北有影響的作家。通過每年全市讀書月活動,開展作家與文學愛好者近距離對話,在新華書店設立閩北作家展示專櫃,進一步擴大閩北作家的影響力,提高了《武夷文苑叢書》的知名度。建立《武夷》文藝刊物編委管理機制,聘用一批由作協、美協知名專家組成的編委,對編輯一審稿件進行二審修定,最後由主編終定,“三審制”的建立,確保了稿件質量的明顯提高。
二是創新內容形式,豐富文藝題材體裁。
我市文藝創作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集中反映人民民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展現的新思想新風貌,集中反映經濟社會生活的新變化新進步,不斷豐富創作內容。海峽社出版發行的《南平歷史文化叢書》是我市第一次對南平地域文化的系統化整理,對南平山水名勝的全景式掃描,對南平民俗風情的全方位展示。叢書首次將10個縣(市、區)全部納入整體策劃,統一裝幀,統一格式,統一內文體例,以縣級為單元出版。叢書在表現手法上以南平歷史文化的系統性發掘和研究為主線,以通俗記事為創作原則,以文學的筆觸書寫文化,以文化的情懷品讀歷史,兼具權威性、文史性、藝術性和可讀性。這套叢書凝結著各地文聯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出版後受到各界好評,對外可作為展示閩北的文化禮品,對內可作為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的生動教材,這是我們大膽創新文藝內容與形式的一個範例。我們積極推動不同藝術門類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推動傳統文藝與現代文藝、民族文藝與外國文藝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不斷創新表現形式。近年來,我市開展一縣一歌“春滿綠色腹地”主題歌曲創作活動;圍繞閩北茶業,編輯出版三本風格各異的茶書,其中,雲集閩北眾多作家精品力作的《大紅袍天下》深受好評。實踐中,我們進一步拓寬思路,加強策劃,強力推出一批具有閩北特色、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如一部專題片、一本畫冊、一台戲、一把壺(茶產業)等項目,既展示了閩北豐厚的文化底蘊,也豐富了文藝家們的創作空間。
三是創新載體平台,拓展提升文藝隊伍。
市文聯不斷拓寬工作領域和覆蓋面,把新的文化組織和自由文藝職業者納入工作範圍,加強與不同體制下的文藝工作者的聯繫。文聯各級組織設定向行業、學校和城市社區以及農村小城鎮延伸,拓寬發展外圍組織,吸收民眾文藝骨幹,培養少兒苗子,讓更多喜愛文藝的人們參加到文聯的組織或活動中來。市文聯通過人物推介、出版作品和舉辦相關藝術研討活動等服務方式,加強與知名文藝家的聯繫,讓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熱愛文聯組織這個文藝工作者之家。截至目前,我市擁有一大批植根閩北,熱心創作,富有才華的專業文藝工作者和眾多的文藝愛好者,這支隊伍分布廣泛,活躍在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書法、攝影、曲藝等眾多領域,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評比中屢創佳績。2008年我市報送參評省百花文藝獎的33件作品中,涉及11種文藝門類,參與面、涵蓋面之廣可見一斑。以文學創作為例,閩北有一批多年從事創作且成果突出的作家作者群,近年來創作活動更趨活躍;同時更有為數眾多的閩北本土文學新人也相繼開始嶄露頭角。他們依託武夷文學網,作品紛紛見於《詩刊》、《福建文學》、《生活?創造》、《武夷》文學雙月刊、《閩北日報》、《星星》等報刊,贏得了聲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我市攝影愛好者隊伍中,有國家級會員17人,省級會員90人,近年來先後有300多幅攝影作品在國際、國家和省級展覽比賽中獲獎,有近千幅作品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不僅如此,在影視戲曲、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眾多領域,也呈現人才輩出,精品紛呈,佳作迭出的喜人局面。
多年來,我市認真履行文聯“協調、聯絡、服務”的職能,建立文藝創作展示平台。以多種形式舉辦主題文藝展覽、展示、展映等活動,如“慶祝建國發表60周年徵文大賽”、“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演唱會”、“南平市優秀文藝作品成果展”、“南平市少兒才藝大賽”、“南平市書畫、攝影作品展”等。2008年的全民讀書月期間,為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總結文學藝術成就,鼓勵文學生產創作,我們舉辦了“新華杯”閩北改革開放30周年好書評選活動,經過網路投票和評審認定,7部書籍榮獲特別獎,30部書籍入選,這既是對閩北文學藝術創作成就的一次展示,也是獎掖先進、推介閩北文藝家的重要之舉。建立文藝刊物創作平台,《武夷》文藝期刊已發表各類文藝作品5000餘篇(幅)。近年來,我們有重點地推介了新人新作,採取“優先用稿、優先審稿、優先編排”,每年舉辦各類型主題性徵文活動,設立新人創作獎。建立“武夷文學網”等網路交流平台,開設了武夷詩歌港、散文隨筆、小說廣場、讀書專欄、古典詩歌、旅行與攝影等15個網站欄目,建網5年共收帖164381篇。
多年來,我市文聯著力為文藝創作營造良好氛圍。一是開展文學作品研討會,營造文學作品研討的學術氛圍。如舉辦 “宋桓的《一切為了考生》”、“潘志光的《龍脊洲》”、“馬星輝的《閉嘴》作品研討會”等,由市文聯組織邀請省市知名作家、文學愛好者,圍繞作家關注的社會、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並結合閩北文學創作提出建議;二是舉辦文藝界讀書班。從2008年以來,我市每年舉辦一期南平市文藝界讀書班,組織專題講座,邀請當地專家授課,主講閩北文化、歷史等有關課程;三是舉辦筆會講座。邀請省內外知名文藝家到閩北舉辦筆會和講座;四是加強文藝交流活動。多年來,南平市文聯和各協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文藝交流與合作。配合省文聯接待中國文聯領導、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福建省青年作家採風團、“輝煌60年”海西發展巡禮大型文藝家採風團等到我市進行採風等活動。我們與泉州文聯開展“山海協作”交流,進一步加強兩市文學藝術方面的聯繫和交流,從而在兩地多年來加強經濟協作的基礎上,加強兩地文化協作交流,進一步拓展兩地山海協作的空間。市文藝家協會與兄弟地區文藝家協會加強協會間交流,如市書協與廈門、泉州三地市的書法交流,市美協與泉州美協的美術作品交流等。通過上述文藝交流,進一步增進了省市和兄弟地區之間文藝交流,拓寬了我市文藝家的視野。
四是創新對接渠徑,面向基層服務民眾。
文聯工作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我市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為基層民眾喜聞樂見、願意參與的文藝活動。八閩大地蓬勃興起的“激情廣場”民眾文藝活動是一個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的新生事物,我市文聯積極發動音樂家、舞蹈家包括各級音協會員、舞協會員以及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人才,深入到“激情廣場”,開展專業輔導,提升民眾文化活動水平,在服務中起引領作用,與民眾同歌同舞中傳播先進文化,從而感受自身社會價值,體會到做一個真正人民藝術的幸福和快樂。組織創作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文化水平民眾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使基層民眾真正享受到文化發展的實惠。市文聯每年都舉辦不同藝術門類採風創作活動,圍繞閩北綠色腹地建設為主題,深入農村、古民居、公路等進行採風。如“和平古鎮採風”、“閩北高速公路建設採風”、“武夷五夫採風寫生”等活動。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自2003年7月,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活動,將公益文化陣地、產品、文化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精心策劃包裝成一個個項目,形成年度公益文化服務項目超市,向企業和社會各界進行推介。項目涉及文化藝術精品工程、文化陣地建設、“三下鄉”活動、專題展覽、電影和文藝演出等。此舉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公益文化建設的熱情,眾多文藝家和愛好者參與期間,與人民民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服務。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活動至今已舉辦7屆,累計簽約項目1000多個,金額8000多萬元,其中僅“新農村大舞台”已在閩北農村演出逾千場。公益文化借水行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幾點啟示:
一、加強文聯工作必須解放思想、創新思路。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文聯,就是要聯。上聯、下聯、左聯、右聯、內聯、外聯。文聯這個橋樑、這根紐帶聯著黨委、政府,聯著文藝工作者,聯著社會各界,要通過方方面面、縱橫交錯的“聯”來煥發生機。在思路上要重視發掘區域內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資源,著力打造名人名品,樹立金字招牌。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出點子,以項目計畫牽動、以社會扶持拉動、以先進典型推動、以文藝活動帶動文聯的各項工作,如每年舉辦一兩項、兩三件有聲勢有影響的文藝活動,以好的創意、精品項目尋求資金、爭取支持、樹立影響。要積極介入政府公共文化建設工作部署,借勢造勢、借力發展、上下聯動,形成集束效應。要推進基層的文聯和協會逐步由聯誼型組織向功能型組織轉變,由名人協會向民眾協會轉變,把面向基層服務民眾與面向市場服務民眾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方式。
二、加強文聯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當前,海西綠色腹地建設熱潮湧動、氣勢如虹,充滿激情、充滿創造、充滿活力,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令人驚喜、催人奮進的變化,這為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寶藏、用之不竭的旺盛源泉。文聯要主動圍繞大局服務大局,堅持正確文藝方向,從建設海西綠色腹地這個大局出發開展工作。身處今天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能否留下足以令後人引為驕傲和自豪的精品力作,是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都必須面對的莊嚴而嚴肅的課題。無論是文聯組織,還是文藝工作者,都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覺、更加主動”的要求,以更加符合時代要求、反映人民願望的文藝創作,以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譜寫海西腹地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輝煌篇章。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肩負起建設先進文化的歷史責任,唱響時代發展的社會進步的主鏇律。一切優秀的文化作品都反映了時代最迫切的前進要求和人民最深刻的心靈呼喚。只有與時代同行,踏準時代前進的鼓點,回應時代風雲的激盪,在作品中生動體現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道德準則和審美要求,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文藝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實踐證明,我們這個多彩社會的精美詩篇,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黃鐘大呂,無一不是那些藝術地體現時代風尚、社會正氣和民族品格的精品力作,無一不是那些生動地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的精品力作,無一不是那些讚頌以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精品力作。只有把文藝的生動創造寓於時代進步的運動之中,大力弘揚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和主導精神,唱響時代發展方向、體現社會進步要求的主鏇律,才能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民眾的需求展示才華,奉獻力量。
三、加強文聯工作必須貼近民眾、服務人民。
文聯要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良好文化環境。要充分利用節慶文化、廣場文化、公園文化等載體,組織文藝工作者開展民眾性的歌詠、舞蹈、書畫、朗誦、故事等文化活動,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的文化素質。要加強與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採取多種形式,鼓勵、資助和支持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服務民眾。通過文藝工作者的出色勞動,影響和帶動人民民眾投身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人民民眾在文化創造上各盡其能,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要在地方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轉變職能、改進作風,進一步明確文聯組織實行行業維權、服務、協調、自律、教育等行業管理的功能定位,學會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授權、技術等手段實施行業管理。總之,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力爭在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功能互補、運轉協調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位置、發揮作用。要倡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走與人民相結合的創作道路,積極反映人民民眾的心聲。人民創造歷史的活動,是文藝創作的豐厚土壤和源頭活水。只有真情熱愛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誠理解人民,才能創作出深受人民歡迎、對人民有深刻影響的優秀作品。
四、加強文聯工作必須發揮優勢、協調服務。
文聯做為橋樑和紐帶,在團結和組織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中具有重要作用。文聯組織要準確把握文藝界人民團體的性質,有別於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方式,努力探索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做好聯絡、協調、服務工作的新路子,更好地把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團結和凝聚起來,共同推進閩北文學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要適應文藝從業方式、生產經營方式、傳播消費方式多樣化的新趨勢,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文藝發展規律和人民團體特點的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要發揮特長,廣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做增進了解、加強交流、化解矛盾的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情舒暢地幹事業。努力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多辦實事好事,使文聯作協真正成為文學藝術工作者之家。主動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及時反映大家的要求,維護和保障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要努力提高文聯服務文藝工作者的水平。一是要牢固樹立文聯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要滿腔熱忱地和文藝工作者交朋友,要關心文藝工作者的學習、生活,盡心盡力地在改善待遇、創作經費、成就展示、藝術傳承等方面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二是要拓展服務思路。要了解和掌握轄區內文藝隊伍的狀況,善於發現、積極培養、熱情幫助社會各方面各領域有潛力的文藝人才,運用資金資助、提供平台、教育培訓、表彰宣傳等方式,為他們脫穎而出、健康成長提供幫助。要面向市場服務文藝工作者,積極為他們提供執業培訓、推介諮詢等社會服務,貼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三是要增強服務本領、提高服務能力。文聯編制少、人員少,要求我們的幹部具有多方面的本領。要努力學習理論、學習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學習文學藝術知識、學習各種適應現代管理的技能和本事。努力為幹部提供各種學習和鍛鍊的機會,要著力營造鼓勵幹部幹事業、支持幹部乾成事業、幫助幹部乾好事業的環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