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容鄉

南容鄉位於涇縣南方,距縣城36公里。東鄰榔橋、浙溪,南與銅山鄉、旌德縣交界,西臨茂林,北依鳳村。總面積85.64平方公里。

簡介

南容鄉位於涇縣南方,距縣城36公里。東鄰榔橋、浙溪,南與銅山鄉、旌德縣交界,西臨茂林,北依鳳村。總面積85.64平方公里。

發展

以所轄南容村命名。解放後,初設8個行政村。1952年劃為西景、新南、山水、高湖、濂長5個鄉。1956年調整為新湖、山水、濂長3個鄉。1957年合併為南容鄉。1958年屬茂林公社。1961年析置南容公社,1984年改為鄉,轄8個行政村,62個村民組。鄉政府嬖越凌家灣。1995年全鄉共1873戶,6680人。回族2人,余為漢族。

地形氣候

東南方痢高山緝縣。海拔900米以上的高山有葉家窩、萬龍尖、放牛郎,赤坑山海拔1。16米,為鄉境內最高點。四座高山主峰,挺撩俊秀,高聳雲端;古松爬岩雲霧瀰漫。四條山脈由東向南蜿蜒起伏,環抱境內大小山巒。森林密茂,鳥語花番。溝壑縱橫,泉水穿流。西北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高汕有齊雲山(750)、玉屏山(523)、蘆蓋山(590)、東流山(835)。西起茂林唐里,北至風村長征,似4隻守衛雄獅,鎮坐南容大地。山上茂林修竹,山下梯田層層。東流山西南,玉屏山、蘆蓋山西北地帶,展現一片平坦農田。
濂溪源出濂嶺,由東南向西北流經濂長、高坦、高湖、凌陽村,直下茂林溪口注入青弋江。思溪源出獅子山,向北流經山水、南容、凌陽村,在左家匯入濂溪。
鄉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0-15C.東南方向有明顯小氣候,氣溫低於西北地段。夏、冬季節常有“西邊紅日東邊雨”、“西邊日照雪山景”的自然景象。全年無霜期230天左右,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

工農商業

鄉鎮企業有硫鐵礦、宣紙廠、磚瓦廠、大理石板材廠、安全帽廠、地板條廠、石子廠、木竹加工廠、糧油食品加工廠等。礦藏資源有鐵、硫、煤、大理石、花崗岩、石英石、石灰石等,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韻有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農業有耕地7205畝,(水田6439畝).生產水稻、油菜籽、大豆、玉米、花生、芝麻及小雜糧等。林業是縣境內主要產區之一。山場9.8萬畝,有林面積近9萬畝。森林復蓋率73.9%,綠化程度91%主要樹種有松、杉、檫、株、楝、青檀等,珍貴樹種有銀杏、四季桂等。盛產木竹柴炭及其副產品。南容茶葉遠近聞名。“提魁”、“貢尖”、“特尖”等傳統名茶,90年代以來,直銷蕪湖、馬鞍山、合月巴、南京、上海、大連等大中城市。土特產有香菇、筍乾、冬筍、板栗、箬葉及各種藥材.

商業交通

林工商公司、供銷社、糧油分站是全鄉林、茶、糧、油及土特產品的三條主要購銷渠道,以此為龍頭帶動集體、個體多條渠道,上通大市場,下連千家萬戶,形成商業網路。涇縣柏油公路直通鄉境內,簡易公路通往各行政村和林區。農電直通各村民組。

文教衛生

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國小10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均在98%以上。鄉設廣播電視站、文化站、影劇院、衛生院。
古蹟有里潭倉村口貞節牌坊l座,建於清道光年間。

其他

南容鄉是革命老區之一。1934年方誌敏領導的抗日先遣隊曾到濂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新四軍游擊隊主要活動區域。1941年皖南事變,新四軍同國民黨部隊初戰於丕嶺,激戰於東流山。新四軍政委兼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犧牲於濂坑蜜蜂洞。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皖南特委曾設在濂坑,領導“涇、旌、寧、宣’’、“涇、旌、太”、“涇、青、南”、“涇、石、太”縣委,組織游擊隊,廣泛開展對敵武裝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