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規劃總面積49.37平方公里,以“補天闕、修聖道、藏地宮、現雙塔、興佛寺、弘文化”為核心設計理念,全面保護牛首山歷史文化遺存,修復牛首山自然生態景觀。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牛首山風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譽,古有牛首煙嵐、獻花清興、祖堂振錫等金陵美景,還遺存了很多歷史古蹟,如岳飛抗金故壘、摩崖石刻、弘覺寺塔、鄭和文化園等,吸引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養性、品茗作賦,留下詩詞400多首。

景點簡介

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牛首山風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譽,古有牛首煙嵐、獻花清興、祖堂振錫等金陵美景,還遺存了很多歷史古蹟,如岳飛抗金故壘、摩崖石刻、弘覺寺塔、鄭和文化園等,吸引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養性、品茗作賦,留下詩詞400多首。

近年,世界佛教界至高聖物——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於南京盛世重光,經宗教界、文化界、文物界研究同意,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長期供奉佛頂骨舍利。牛首山文化旅遊區以“補天闕、藏地宮、修聖道、現雙塔、興佛寺、弘文化”為核心設計理念,全面保護牛首山歷史文化遺存,修復牛首山自然生態景觀,利用原有礦坑建地宮,長期供奉佛頂骨舍利。整個文化旅遊區涵蓋佛頂聖境、寶相獻花、隱龍禪谷、謐境禪林、天闕小鎮五大功能區,致力於打造融佛禪文化、金陵文化、生態景觀為一體的生態勝景、文化聖境、休閒勝地。

歷史文化

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牛首山獨占三景,分別是牛首煙嵐、獻花清興和祖堂振錫。

祖堂振錫

祖堂振錫 祖堂振錫

明代以前,祖堂山也屬於牛首山脈。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祖堂振錫就發生在那裡,祖堂山原名幽棲山,因為山上建有幽棲寺而得名,唐代法融禪師就是在那裡得道,並且開創了牛頭禪宗,成為牛頭禪的第一祖師,因此幽棲山更名為祖堂山。振錫的意思是僧人持錫杖出行,錫杖頭有裝飾環,拄杖行動時裝飾環振動有聲,所以叫振錫。祖堂振錫所描繪的是當時佛教盛行,僧人眾多的場景。

獻花清興

獻花清興 獻花清興

祖堂山上的黃色建築所在的那片區域叫獻花岩。傳說唐代貞觀年間,法融禪師在獻花岩下講《法華經》,冰天雪地中竟然生長出燦如金色的鮮花,天空中突然出現百鳥翔集,銜花來獻,這就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獻花清興”。2008年,這個傳說被江寧區政府列入江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

牛首煙嵐

牛首煙嵐 牛首煙嵐

在牛首山的東峰西峰之間可以看到“牛首煙嵐”。“牛首煙嵐”描繪的是山間雲霧繚繞、山谷幽深的美麗景象。民間對形成牛首煙嵐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與牛首山的氣候有關,牛首山常年多雨,特別是春季和秋季,雨量不大,煙雨朦朧,瀰漫著山谷,煙嵐在山峰間飄來盪去,形成了幽靜深邃的景象,好比人間仙境(兩個山峰極象兩個久別重逢的戀人,相擁而立);另一種是說當時牛首山寺廟繁多,香火旺盛,“牛首煙嵐”其實是青煙裊裊升起的奇妙景象,剛好與牛首山的佛禪意趣相融合。

佛禪淵源

牛首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梁代高僧寶志和尚曾對梁武帝說,牛首山是文殊菩薩的冬宮,相傳文殊菩薩曾領一萬菩薩冬居於此;牛首山的第一座寺廟佛窟寺也修建於梁代(司空徐度);唐代時,牛首山曾與西北之清涼、西南之峨嵋並稱佛教三大名山 。幽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大明三年(459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早期著名廟宇;梁朝天監二年(503年)司空徐度初建佛窟寺,南唐後主李煜更名為弘覺寺;唐代宗“曾夢牛首山辟支佛來見,”故有辟支塔。唐代,被譽為“東夏之達摩”的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立了牛頭禪宗,古稱“江表牛頭”,牛頭禪宗的創立使印度禪真正蛻變為中華禪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中認為法融才是真正中國禪的建造者,“才是中華禪的根源”。

歷史人文

南唐烈祖李昪在政務空閒之際,常來此山游賞,中主李璟也多次來此禮懺拜佛,南唐二陵李昪、李璟之墓即葬於此,後主李煜更在此處大興土木,造寺千間;牛首雙峰之上昭明太子飲馬池、東峰山坡岳飛牛首山大捷留下的抗金故壘也隱約可見;曾經七下西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帶回佛牙舍利的鄭和也曾在這裡建寺立願,死後賜葬於牛首山西南側;民國學者、教育家三江學堂學監李瑞清也墓葬於此;古代很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喜歡在牛首山修身養性,踏青品茗,他們在牛首山留下的詩詞多達400多首,如今,都被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收錄在了《牛首山詩詞》這本書里。

山體原狀

山體原狀 山體原狀

牛首山海拔242.9米,因為東、西峰對峙的形狀像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又叫牛頭山,目前牛首山上只留下了東峰,西峰的山體在1937-1958期間受到了兩次破壞性的鐵礦開採,形成了一個60多米深的礦坑。

牛首勝景

東入口風鈴塔 東入口風鈴塔

2012年,經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佛教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確定在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建地宮安奉佛頂骨舍利的意向。牛首山核心區設計理念為補天闕、修聖道、藏地宮、現雙塔、興佛寺、弘文化,以“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再現當代建築藝術新景觀”。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10月27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頂宮內,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正式開園。

佛頂骨舍利的盛世重光,既甘霖普被,更給力天闕。巍峨雄壯的佛頂宮,高聳入雲的佛頂塔,靜謐藏幽的佛頂寺,連同散發著自然禪趣的牛頭禪文化園,聯袂呈現了一個“佛頂重光,昌明中外;牛頭一脈,融貫古今”的“佛頂聖境”。而安放於佛頂宮的頂骨舍利更時時為國運昌隆、民族復興默默加持!

主要景點

佛頂宮

佛頂宮 佛頂宮

作為佛頂聖境區的核心之一,佛頂宮坐落於牛首山西峰之處,建基於歷史遺留礦坑之上,總建築面積約13.6萬平方米,與佛頂塔共同構成牛首西峰新景象,與牛首東峰遙相呼應,再現牛首“雙峰雙闕”並峙的宏偉盛景。整個佛頂宮以佛祖頂骨舍利供奉為主題,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和內供養。大穹頂形如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之上,象徵著佛祖的無量加持;小穹頂下部為蓮花寶座造型,上部為摩尼寶珠造型,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聖意象。

佛頂宮內部由地上部分的禪境大觀和地下部分的地宮構成,其中地宮分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兩個空間。整個佛頂宮不僅是珍藏佛祖頂骨舍利、接受信眾瞻禮參拜的主要場所,還是將舍利文化、世界佛禪文化以各種藝術手法集中呈現的文化展陳場所,其中匯集了全國宗教界、藝術界、建築界的一流專家團隊,旨在實現“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當代建築藝術新景觀”的宏偉目標。

禪境大觀

禪境大觀 禪境大觀

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內部淨高約41.2米,涵蓋了地上三層。整個空間面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以黃、白、灰三色為基調,布置出人間山水,從而讓人們在行走之際領略禪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禪境花園及中間的如蓮劇場三個部分組成,展現了佛祖一生的行跡。

禪境大觀的頂部是娑羅穹頂,圖案來源於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穹頂採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可以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正午熱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臥佛 臥佛

中心為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表面仿以漢白玉材質,能360度緩慢地鏇轉,表現了佛祖寧靜、安詳的涅槃境界。

劇場的南北兩側是兩個禪境花園。南側是象徵佛陀出生的禪境花園,整體造型像一朵蓮花,中間是一棵生生不息的無憂樹。北側是表現佛陀成道的禪境花園,中間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樹,地上用黑白兩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純潔。

佛頂塔 佛頂塔

佛頂塔


佛頂塔是佛頂聖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建築高度約88米,建築面積5065平方米,九級四面,與明代弘覺寺塔相為呼應,重現歷史上牛首山“雙塔”的恢弘格局。塔內供奉一尊毗盧遮那佛坐像,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銅鑄金剛鍾,還有各種經藏展示。整個佛頂塔造型宏偉,盡顯唐風古韻,登塔望遠,可盡收牛首山四季美景。


佛頂寺

佛頂寺 佛頂寺

佛頂寺位於牛首山主峰西南側,坐西朝東,占地面積35.6畝,總建築面積10549平方米。整體建築群依山造勢,寺院佛殿建築以中軸線貫穿對稱布局。佛頂寺建築群沿襲古代宗教建築禮制——佛院的伽藍七堂之制,秉承唐代建築風格,按功能劃分為禮佛、弘法、齋堂、僧寮、茶苑5個區域。

牛頭禪文化園

宏覺寺塔 宏覺寺塔

牛頭禪文化園位於牛首山東峰南側山腰,以傳承法融禪師的牛頭禪宗文化為核心,保留弘覺寺塔、摩崖石刻等歷史遺存。採用傳統江南園林風格木結構建築,單體建築以榫卯結構顯唐風古建風格。其景觀載體通過文字、光影、石頭、花木等藝術表現形式,傳達“空”“本”“幽”“簡”的禪意內涵。弘覺寺塔位於牛首山東峰南坡,塔高38.49米,七級八面,是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始建於唐大曆九年(774年),相傳是唐代宗李豫為“感夢而築”後毀,現塔身為明初重建。1956年弘覺寺塔的地宮裡出土了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在塔的第三至第七層,有70多條題記,最早的是明正統五年(1440年)題。此塔歷經兵燹,明代重修,為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磚塔。1997年按原有風貌修復,千年古塔得意重現雄姿。2002年弘覺寺塔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摩崖石刻,位於牛首山東峰兜率岩北崖,距離弘覺寺塔約一百米,旁邊是羅漢泉。石刻整體呈“幾”字形,三面岩石南北長11.5m,東西寬5.8-8m,中間圍合成約77平方米的平地空間。崖壁上共開鑿5個佛龕,北壁3個,東壁2個,共有133尊雕像。

鄭和文化園 鄭和文化園

鄭和文化園

鄭和文化園,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的墓冢。從永樂3年到宣德8年,鄭和7下西洋,歷盡艱險,與沿岸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締結邦交,促進友誼。死後賜葬於牛首山。


岳飛抗金故壘

南宋建炎四年(1130)四月,金兀朮率金軍逼近建康,岳飛在牛首山設伏,構築石壘,大敗金兀朮大軍。岳飛抗金故壘,就是岳飛大戰於牛首山時用赤褐色石塊壘成的圍牆,圍牆底寬0.5米,高約1.5米,蜿蜒起伏,高低錯落。目前只保留下一段200米長的石壘遺址。

隱龍湖

隱龍湖 隱龍湖

隱龍湖原名八畝塘。在民間,隱龍湖還是自然的天氣預報員,據說每當湖面上起霧,就預示著要下雨。隱龍湖的周圍修建了一條環湖路,遊客可以在這條路上環湖步行。廣場周圍種植了黑麥草和果嶺草,交替生長、四季常青。


禪林路景觀區 禪林路景觀區

禪林路景觀區

禪林路全長3.7公里,是一條生態游線,涵蓋多個生態景觀區,景色優美,是遊客們體驗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放鬆身心的天然氧吧。

建設意義

建設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全面保護弘覺寺塔等歷史文化遺蹟,修復牛首山自然生態,將大力弘揚牛首山生態文化、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一件一舉多得、巧奪天工、天人合一、眾緣和合的大事好事喜事。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集文化、旅遊、生態、佛教、建築等元素於一體,充分體現了建築與文化、旅遊、生態、佛教的和諧,是南京文化戰略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對推進南京歷史文化整體脈絡的系統保護,全面彰顯南京歷史文化風采,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交通介紹

外部交通

飛機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位於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東南方向,距離約三十公里,抵達機場後可選擇乘坐捷運、機場大巴、計程車前往景區。

(1)自機場乘坐捷運S1號線(機場線),約30分鐘到達佛城西路站,出站後步行15分鐘或轉乘公交754路至景區東入口遊客中心。

(2)自機場乘坐機場大巴至翠屏山賓館站,轉乘計程車前往。

(3)自機場直接乘坐計程車,約30分鐘可到達景區。

如乘坐飛機抵達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可於上海當地乘坐高鐵或動車,約2小時到達南京。

區域交通圖 區域交通圖

火車(動車、高鐵)

南京有南京火車站和南京南站兩大鐵路客運樞紐,各地遊客均可乘坐普鐵、動車、高鐵直達南京。

(1)南京火車站位於南京市玄武區,與牛首山距離約二十公里。自南京火車站乘坐捷運1號線,約30分鐘到達軟體大道站,出站後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2)南京南站位於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區,與牛首山距離約十公里。自南京南站乘坐捷運S1號線,約10分鐘到達佛城西路站,出站後步行15分鐘或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輪船

(1)南京中山碼頭(用於市民過江)位於南京市下關區,與牛首山直線距離約三十公里。自碼頭乘坐公交31路至鼓樓站,換乘捷運1號線,自鼓樓站進站乘坐,約30分鐘到達軟體大道站,出站後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五馬渡遊輪碼頭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與牛首山直線距離約三十五公里。自碼頭乘坐公交307路至上元門站,轉乘公交1路至玄武湖隧道站,換乘捷運1號線,自新模範馬路站進站乘坐,約25分鐘到達軟體大道站,出站後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長途汽車

(1)南京汽車客運總站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毗鄰南京火車站,自捷運南京站站乘坐1號線,約30分鐘到達軟體大道站,出站後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2)南京汽車客運南站位於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區,毗鄰南京南站,自捷運南京南站站乘坐S1號線,約10分鐘到達佛城西路站,出站後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3)南京長途汽車北站位於南京市浦口區,自橋北客運站乘坐D2路至中山北路 鼓樓站,轉乘捷運1號線,約30分鐘到達軟體大道站,出站後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4)南京江寧汽車客運站位於江寧區境內,乘坐829路、851路轉乘853路,或乘坐768路轉乘754路,均可到達景區。

區內公交

南京市內可到達景區的公交線路有:754路、755路、712路、G5、G70路。

乘坐S1號線到達佛城西路站,出站後步行15分鐘或轉乘公交754路至東入口遊客中心附近。

自駕路線

地理位置圖 地理位置圖

上海、蘇南方向:滬蓉高速(G42)—繞城高速—寧丹大道

蘇中方向:滬陝高速(G40)—長深高速—繞城高速—寧丹大道

蘇北方向:長深高速(G25)—南京二橋—繞城高速—寧丹大道

浙江方向:寧杭高速(G25)—繞城高速—寧丹大道

安徽(合肥)方向:寧合高速(G42)—繞城高速—寧丹大道

安徽(馬鞍山、蕪湖)方向:寧蕪高速(G4211)—繞城高速—寧丹大道

內部交通

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導覽圖 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導覽圖

景區內交通方式主要為電動中巴班車,票價為20元/人,一票制,當日有效;

東線:遊客從東入口入園,在牛首東站→佛頂寺站→天闕東站→天闕西站→隱龍湖站→返回牛首東站

西線:牛首西站→三寶站→天闕西站(來回往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