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堡

南中堡

南中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春秋,古屬曲梁,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至魏晉時期,已有村落規模,資源豐富,人才薈萃!據載該村原名河西堡,燕王掃碑時,全村均遭劫難。明初從山西遷來占產立莊。因為村北有北中堡,遂改村名為南中堡,延續至今!

基本介紹

南中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春秋,古屬曲梁,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至魏晉時期,已有村落規模,資源豐富,人才薈萃!據載該村原名河西堡,燕王掃碑時,全村均遭劫難。明初從山西遷來占產立莊。因為村北有北中堡,遂改村名為 南中堡,延續至今!

在夏商周三代屬冀州之地,戰國時期屬趙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屬邯鄲郡。明清時期屬直隸廣平府,建國後屬永年縣!1953年建南中堡鄉,轄(南中堡、梨林堡、南王莊、張李莊、清涼寺、南郝莊、南李莊、沙屯、牛堡、郭家堡、袁莊、西河東堡、東河東堡。)1961年改建為南中堡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6年併入姚寨鄉。2014年3月劃歸邯鄲縣管轄(託管)!為邯鄲縣規劃美麗鄉村中的省級重點村!2016年9月30日,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召開,宣讀了《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一、同意撤銷肥鄉縣,設立邯鄲市肥鄉區,以原肥鄉縣的行政區域為肥鄉區的行政區域,肥鄉區人民政府駐肥鄉鎮廣安東路1號。
二、同意撤銷永年縣,設立邯鄲市永年區,以原永年縣的行政區域(不含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為永年區的行政區域,永年區人民政府駐臨洺關鎮洺洲大道25號。
三、同意撤銷邯鄲縣,將原邯鄲縣的河沙鎮鎮、南堡鄉、代召鄉劃歸邯鄲市邯山區管轄,將原邯鄲縣的尚璧鎮、南呂固鄉、兼莊鄉、三陵鄉劃歸邯鄲市叢台區管轄。
四、同意將磁縣的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台城鄉劃歸邯鄲市邯山區管轄,將磁縣的林壇鎮、南城鄉劃歸邯鄲市復興區管轄,將原永年縣的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邯鄲縣託管)劃歸邯鄲市叢台區管轄。。

位置交通

南中堡位於邯鄲市人民路東段,邯鄲東高速出入口,原邯鄲縣農產品加工園區東側,園區創業路對接南中堡政府街。面積7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緊鄰青蘭高速公路邯鄲東出入口,邯鄲市人民路.邯肥幸福大道,趙辛線等,交通便利!西距邯鄲市七色光開陽中學僅幾百米!開往永年縣城臨洺關的班車每天發車,為公交316路開往邯鄲火車站的始發站。

行政區劃

下設1、2、3、4、5分區!

地理環境

南中堡.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多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低氣溫-19℃,最熱月份(七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2.5℃,全年無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時。南中堡屬平原,土質多輕壤土,共有耕地0.5萬畝,土質肥沃,主產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盛產各種蔬菜、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

歷史文化

每年農曆十月初七為南中堡傳統廟會!(原為農曆七月初七,後廢除)。廟會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口民族

南中堡均為漢族,主要姓氏有申、王、豆、張、武、.........

通訊

南中堡信息化發達,全村主要街道路口裝有監控攝像頭100多個,24小時監控全村安防!村東北處和村西創業路北各有移動基站1座!固話,寬頻縱橫交織,網通、移動、鐵通、電信光纖接入給居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社會事業

2011年9月29日-投資10萬元新建的南中堡供水站,完成了附近幾個村生活用水管網鋪設,實現了周邊村及原邯鄲縣農產品加工園區項目單位的集中供水!2015年6月鋪設了天然氣管道,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水泥硬化了全村街道和各條小巷!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6年10月15日由姚寨鄉和南中堡村委會謀劃,河北光牌面業有限公司出資在南中堡古市街武義街交叉口(健身廣場北側)創辦了弘揚敬老愛老傳統文化的孝德堂!社區70歲以上的老人及不滿70歲的孤寡老人、喪失正常勞動能力的人可享受免費的午餐和義診、理髮等一系列敬老愛心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