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風景區

十大風景區是中國十大景區,包括九寨溝、城樓、張家界、八達嶺、黃山、故宮桂林山水、泰山、東方明珠和西湖。

世界十大風景

1、九寨溝
沒有一個到過九寨溝的人,能否認她超凡的魅力。人們說,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溝。這是一個佳景薈萃、神奇莫測的曠世勝地;是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淨的“童話世界”。“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溝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的精靈是水、湖、泉、瀑、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不愧為“中華水景之王”。
九寨溝位於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巍峨的岷山山脈深處,距成都400多公里,縱深40多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度達60餘公里。原來這裡由於交通不便,幾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叢山峻岭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這裡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因而有著自己的特殊景觀。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九個寨子又稱為“何藥九寨”。這裡藏胞的語言、服飾和習俗,與四鄰的藏胞有著明顯的差異。據考證,他們的祖先原來生活在甘肅省的瑪曲,屬阿尼卿山腳下的一個強悍的部落,隨松贊乾布東征松州時留在了白水江畔。>中記載了唐初葉蕃東征時,松贊乾布以勇悍善戰的河曲部為先鋒,一舉占領松州,後部分人馬被留在了弓槓嶺下。他們將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傳說及部落出生傳說均帶到了九寨溝內。九寨溝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傳說都源於河曲。
2、城樓
坐落在廣場北端的城樓雖飽經滄桑卻依舊朝氣蓬勃、威嚴四儀。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城樓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門,當時叫“承天門”,有承天啟運之意。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可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模樣,而是五座木牌坊,後來改建成九開間門樓。清順治八年(公元 1651年),清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建國後,人民說什麼又重建了城樓上的木建築、加厚城牆,才成了現在的樣子。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老百姓不準過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國家有大慶典(如皇帝登極、冊立皇后)時在此舉行“頒詔”儀式。而如今只要有機會,你隨時都能登上這座城樓,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廣場。
在晴朗的天宇下,城樓上有黃色琉璃瓦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朱紅的柱子和城台,白色的華表、石欄桿、石獅子,金水橋一一浮現。碧水青天,丹牆綠樹,石欄黃瓦,畫梁朱柱,色彩豐富,輪廓美麗,宏偉端莊。
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這些氣勢軒昂的現代大建築豎立在寬闊的廣場上,使廣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莊嚴的布局、磅礴的氣勢,會使每一個中國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歷史的回聲仿佛還在迴響,歷史的步伐依然在前行,雄偉壯觀的同共和國一道迎接著一個又一個新的黎明。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3、張家界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位於湖南的西北部﹐總面積為二千三百四十三平方公里﹐武陵山脈橫貫市境南部﹐其氣候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8C﹐四季宜人。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類活動。在古代﹐張家界被稱為九州以外﹐聖人聽其自然的南蠻荒蕪之地。 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絢麗多彩的風情習俗。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部,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塌,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說什麼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 張家界地域古屬朝天山,因明崇禎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於此而得名。也曾稱張家界為馬鬃嶺。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由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示範森林公園”。境內峰密岩險,谷深澗幽,水秀林碧,雲繚霧繞。集雄、奇、幽、野、秀於一體,匯峰、谷、壑、林、水一色。有金鞭溪、黃獅寨、琵琶溪、腰子寨、畲刀溝、袁家界等6個小景區遊覽線,已命名景點90多個。有標準石板游道6條,總長21.8公里;車行游道總長29.8公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有三千多座奇峰異石,似人似物,神形兼備,或粗獷,或細密,或奇絕,或詭秘,渾樸中略帶狂狷,威猛中又帶妖媚,危岩絕壁,雍容大氣。張家界集山奇、水奇、石奇、雲奇、動物奇與植物奇六奇於一體,匯秀麗、原始、幽靜、齊全、清新五絕於一身,納南北風光,兼諸山之美,是大自然的迷宮,也是中國畫的原本!
4、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是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城牆全長3741米,八達嶺長城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此段長城修築工程非常宏大,城牆高大堅固,敵樓密集。城牆隨著山峰的走勢,蜿蜒起伏,如巨龍盤繞。
八達嶺長城馳名中外,譽滿全球。它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長城非好漢”。迄今。八達嶺已接待中外遊人一億三千萬,先後有尼克森、里根、柴契爾、戈巴契夫、伊莉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國首腦和眾多的世界風雲人物,登上八達嶺觀光遊覽。這種情況,在世界風光名勝景點中,實屬罕見。八達嶺長城給來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味。
八達嶺長城,作為萬里長城的精華,正以古老而年輕的雄姿,迎接慕名而至、紛至沓來的天下遊人。登過長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
5、黃山
黃山,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遣產”名錄,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 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讚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將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四海賓客。
黃山,古稱黟山,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依軒轅黃帝曾在黃山煉丹羽化升天的傳說,唐明皇敕改黟山為黃山。它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現劃入黃山風景區的154平方公里,是號稱“五百里黃山”的精華部分。
黃山是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嶽旅遊風景區,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素稱黃山“四絕”,令海內外遊人嘆為觀止。黃山有名可數的7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是黃山的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並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乾曲枝虬,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6、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約有600年的歷史。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各式宮室8千餘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明清兩代先後有24位皇帝居住在這裡。1924年北京政變後,被廢黜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1925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院。解放後,故宮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成為我國最大的國家博物館。
紫禁城宮殿保持著明代的布局,宮殿按前朝後寢的制度分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為皇帝和大臣們舉行大典、朝賀、筵宴和行使權力的地方,建築高大堂皇,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內廷是皇帝處理曰常朝政和后妃、皇子們居住、遊玩和奉神的地方,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紫禁城中有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另有寧壽宮花園(也稱乾隆花園)。四個城角都有,建造精巧美觀。
紫禁城北有天然屏障萬歲山(清改名景山),南有金水河,構成前水後山的格局。紫禁城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共有四個宮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宮牆四角各有一設計獨特、精巧玲瓏的角樓——9梁18柱72條脊。宮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獨成體系。
明清故宮(英文名稱: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03)。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7、桂林山水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她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45''-109''104''40'',北緯24''18''-25''41'',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很久很久以前,桂林這個地方既沒有山,也沒有水,更談不上人煙繁盛,桂樹成林。那么,桂林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生長出成林的桂花樹?為什麼會有奇山秀水而名滿天下呢?這還得從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象鼻山坐落在灕江邊,象鼻正好伸進灕江之中,酷似一隻酣飲江水的神象。象鼻山舉世聞名,而離它不遠的雉山卻鮮為人知。有一天,一大一小兩個怪物來到桂林,小的騎著大的,小的自稱“雉鳳大仙”,大的名叫“象”……
8、泰山
泰山在五嶽中名聲最著,其原因亦與秦漢之際開始的封禪活動有關。封建帝王的封禪活動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在壇上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禪”是在泰山下掃除一片淨土,在淨土上祭祀土神,報答后土的功績。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於天;然後,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
歷代帝王封禪泰山活動,有其開始和發展的過程。封禪泰山,大約可溯源於原始人群對自然山川的崇拜。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東漢哲學家王充在他的《論衡·書虛》中也說:“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紛紛湮滅者,不可勝數。”司馬遷從《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是傳說中的人物。《尚書·舜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所謂“巡狩”是指遊牧民的巡行狩獵。“柴”,燒柴火。“望”,是一種祭祀形式。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崇拜,與後世有目的的神道設教,告成功於天,以強調帝王統治權力的禮儀活動,有明顯區別。
9、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是新上海的標誌性建築,2001年5月開放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成為新的亮點,形成了"上塔觀新上海、下塔看老城廂、登船游母親河"三位一體的都市旅遊格局;控股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包括1家5星級賓館、大小各異的多功能會議廳和一個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大宴會廳,2001年10月成功承辦了上海APEC部分會議;東方明珠傳輸公司承擔著整個上海地區無線廣播和電視發射以及數據傳輸等任務,24小時不間斷地把幾十套廣播電視節目傳輸到上海乃至華東部分地區的千家萬戶,並利用其獨特優勢,開拓傳輸增值業務;上海東方綠舟管理中心是集團管理品牌輸出的成功範例,中心管理著占地面積達5600畝的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東方綠舟",已經成為上海又一個重要的青少年校外活動素質教育、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景觀;集團投資教育產業,建設和管理了松江大學城學生公寓項目。
10、西湖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裡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灩,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曰里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民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覆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相關條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