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讀·社會建設篇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2月1日)
叢書名: 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讀叢書
平裝: 29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10068527
條形碼: 9787010068527
尺寸: 20.6 x 14.6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青連斌,1961年生,湖南寧鄉人。1984年畢業於湘潭大學哲學系,198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同年入職中共中央黨校。1999年晉升為教授,現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建設、社會結構、社會政策等。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十餘項。在《社會學研究》、《求是》等雜誌以及《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論文和文章三百多篇。出版的個人學術專著有《城市生活方式》、《鄧小平發展理論》利《分配製度改革與共同富裕》等。出版合著三十餘部。

內容簡介

《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讀?社會建設篇》內容簡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全面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大問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科學界定了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
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目錄

導語
一、加快推進社會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二、社會建設的內涵與要義
三、十七大報告關於社會建設的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
第一章 優先發展教育
第一節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
第二節 我國教育發展的成就和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第四節 堅持教育的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 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第一節 就業是民生之本
第二節 堅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第三節 規範和協調勞動關係,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第三章 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第一節 我國收入分配的現狀
第二節 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歷史軌跡
第三節 深化分配製度改革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一節 社會保障體系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網和穩定器
第二節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重點
第三節 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章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第一節 醫療衛生是保障公民健康權的根本事業
第二節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第六章 改革和完善社會管理
第一節 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第二節 健全社會管理的新格局
第三節 整合社會管理資源
第四節 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第五節 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第七章 健全統籌和協調社會利益關係的機制
第一節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妥善處理利益關係
第二節 統籌和協調利益關係必須健全科學有效的機制
第八章 形成合理的區域結構
第九章 重建新型城鄉結構
第十章 形成合理的社會階級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