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是區域之間在經濟交往上日趨密切、相互依賴日益加深、發展上關聯互動,從而達到各區域的經濟均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是處理好東部和中西部的關係、沿海和內地的關係。我國區域經濟布局更趨合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取得了更大的成效,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區域發展基本格局。

基本信息

簡介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是指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統籌區域經濟,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不但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關係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係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國內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事關社會主義建設大局的十大關係問題,其中就包括東西部發展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為我國指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包括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的“兩個大局”思想。

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根據鄧小平的“兩個大局”思想,在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是面向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而作出的重大的決策。黨中央提出了通過幾十年的乃至整個世紀的艱苦努力,建設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區的戰略目標。進入新世紀,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當前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結構,推動各地區共同發展。

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的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這是我國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基本目標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

三個重點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一是推進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要通過經濟適度發展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區域間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使不同區域的居民都能喝上乾淨的水,享受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統一的醫療衛生條件、社會保障待遇、基礎教育條件等,從而使不同區域人民生活的綜合質量與水平逐步趨於均等化。

二是在產業發展上體現各區域的比較優勢。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每個區域都要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使自身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

三是在區域間關係上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機制。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保障。全國的發展是個整體,各區域在產業分布上不能自成一體、面面俱到,需要加強區域間經濟聯繫,提升全國作為整體的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率,避免重複建設、相互封鎖和產業結構趨同化。為此,我們要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同時,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的要求,鼓勵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合理流動,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發展成效

2015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7.6%和7.8%,分別快於東部地區0.9和1.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5.7%,快於東部地區3.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比城鎮居民的收入實際增長速度要高0.9個百分點,城鄉差距縮小。這說明我國城鄉區域經濟協調、協同發展程度在不斷提高。這為“十三五”時期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未來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還將繼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亮點,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有序實施,區域發展不平衡明顯改善,區域增長格局發生重大轉變,新的區域經濟成長極不斷湧現。尤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備受國內外矚目和認同。具體來講當前區域經濟還呈現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動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開放性大幅提升。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總攬全局的高度提出“一帶一路”“中緬孟印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戰略,正在並將長期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這些重大戰略不僅直接影響沿帶、沿路、沿廊的省區市,而且間接影響廣大的其他省區市的區域經濟發展趨勢,極大地開拓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和國際化視野,大幅度提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開放意識和開放水平。

二是突出區域經濟成長極的引領輻射作用。自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在金融、貿易、投資、通關等領域先行先試,已經形成一系列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模式率先在長江沿線城市推廣。另外,國務院相繼批准設立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青島西海岸新區、陝西西鹹新區等一批重要的國家級新區,分布在東西部不同發展水平的區域,目的是在這些點上通過集中政策資源和項目資金的投入,加快培育壯大一批區域經濟成長極,發揮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和引領示範作用。

三是注重對後發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國家專門出台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方面的規劃、意見和試點,繼續加大對這些區域的財政投入,有針對性解決問題區域存在的產業結構老化、下崗失業人員多、生態環境欠賬大等突出問題。同時,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弱勢地區的扶持,致力於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區域協調均衡發展的良好格局。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數據和亮點都表明,中國經濟的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很大。因此,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必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科學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了從低水平平衡發展到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轉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帶動國民經濟整體增長的經濟核心區和增長極,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失誤和問題。進入新世紀,我們確立了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路,開始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從而進入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時期。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特點突出表現在其內部區域發展格局的演進中。在中國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中,區域經濟發展無疑是最具有特色、最彰顯活力、最值得總結的重要內容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