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特產

區域特產

特產: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一定要有歷史,最好有文化內涵。

名稱介紹

在英文中,特產譯作speciality product或Specialty,後者特指“特製獨特品種或具有特殊優勢的項目或產品”(An item or a product of a distinctive kind or of particular superiority),強調品質上具有“特別的或獨特的狀況或品質”(The quality of being special or distinctive)。有時為了強調特產的地域特性,使用special local product來表示地方特產,相當於漢語中的“土特產”的概念

區域特產:某產品在某個地區生產,種植或培育技術以及產量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品質。

理論體系

特產的理論研究需要建立不同的分類體系,並對特產進行較為細緻的歸類。劃分標準來源於研究實踐。特產稅收法規中的分類標準儘管較為粗糙,但在稅收工作中,每類特產基本上採用相同的稅率,給巨觀管理和統計工作帶來很大便利。分類體系的建設工作十分重要,將是特產理論研究中一個重要內容。本項研究從國家的巨觀產業經濟出發,從發展我國特色農業角度,注重對我國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特產資源的研究範疇。

(1)我國資源量巨大的品種。我國也有許多植物資源,其資源蘊藏量在世界上占有絕對的優勢,這類植物資源產品形成了國際大宗貿易型特產。如花椒,全國播種面積達到40萬公頃,年產量約在4萬噸,以陝西韓城市、湖北涉縣、山東沂源縣、四川漢源縣產量最大。我國的薄荷、桉樹、肉桂、八角茴香、香茅都是資源量極大的香料植物品種,我國薄荷油、桉葉油、桂油、茴油的年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國的生薑、大蒜、香蔥、核桃、板栗、香菇、蘑菇等品種,由於分布廣、種植面積大,在資源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國際貿易中也占據較大的份額,因而該類植物資源納入特產經濟植物資源範疇。

(2)品質優異的品種。特優的品質既是特殊的地里條件的產物,也是優異的種質資源所決定的。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是形成我國特產植物資源豐富性一個主要原因。我國具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等類型的多種生態環境,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國家之一,具有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種質資源多樣性,植物種類繁多,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餘種。在這些植物中,不乏我國特有的、珍稀的品種,也不乏一些品質超群的特別優異的植物品種。

(3)特殊的功用。有些特產經濟動植物能夠提供給人們極具風味和地域特色的食用產品,如山野珍果、野菜野菌;有的特產資源提供的是具有廣泛工業用途的植物性原料,如植物膠類植物、特種脂肪酸植物等;還有的特產經濟植物本身不能直接利用,亦不能通過簡單加工予以利用,但是通過特殊的深加工技術處理,可以得到具有特殊套用價值的產品,此類植物產品的開發和套用可帶動醫藥、食品、日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對傳統產業變革產生深遠影響。

(4)具有特殊的利用習慣。我國對野生植物的澱粉利用在國際上是獨特的,如葛、百合、首烏、蓮藕、芡實、薐角,都有獨特的加工技術,獲得其澱粉組分,然後利用該澱粉做成多種風味濃郁的食品。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日益擴大,我國的部分飲食習慣傳播到國外,該類植物的開發利用呈增長態勢,因而也將其納入特產植物範疇。此外,我國人們喜食野菜,很多種野生植物,如山蕨菜、野莧菜、蒲公英、馬齒莧、香椿、折耳根、薄荷等品種也日漸風行全國,部分加工品種已外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