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高祖神武皇帝

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渤海蓨人。世居懷化,為鮮卑化的漢人。雖為漢人,但舉止與鮮卑人差不多。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廣結士人,為豪俠所宗。自幼家貧。起初投靠契胡酋長爾朱榮一起作反叛魏,但後來北魏孝莊帝殺死爾朱榮,高歡引二十萬餘眾回河北,歸降元魏皇室,以保存勢力,於是另立北魏孝文帝之孫元修為北魏孝武帝。但是高歡與孝武帝關係一直不好,矛盾日深,孝武帝終於在534年逃往關中投靠宇文泰,而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由高歡任相。


沙苑之役

天平四年(537年)十月,高歡率兵二十萬至蒲津(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攻打西魏,志在為竇泰復仇,高歡命令高昂領兵三萬出河南。時關中大飢,宇文泰所將不滿萬人。東魏右長史薛提議堅守糧道,不可渡河野戰;侯景也勸高歡分成二軍,相繼而進,但高歡不接受建議
後高歡渡河至馮翊城下,西魏華州刺史王羆有備,不可攖其鋒,乃涉洛水,軍於許原西。宇文泰至渭南,徵諸州兵馬,諸將認為眾寡不敵,請求緩進,不許。宇文泰令造浮橋於渭河,軍隊備有三日糧食,以輕騎渡渭河,至沙苑(今陝西大荔南,洛、渭之間)距東魏軍僅六十里。宇文泰採用李弼的計謀,列陣於渭曲,又命將士將武器藏在蘆葦中,候聞鼓聲而起。不久,高歡遣東魏兵至,見西魏兵少人乏,於是兵馬輕敵冒進,一時行伍亂次。宇文泰遂鳴鼓擊之,于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率鐵騎橫擊,東魏兵潰散敗北,喪兵七萬。這時李穆獻計:「高歡膽破矣,逐之可獲。」宇文泰不聽,還軍渭南,這時所徵諸州之兵剛到前線,宇文泰命令士兵每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李弼等十二大將,以功進爵。

執政生涯

高歡善於玩弄權術,足智多謀,精通權宜之計,朝中實力蒸蒸日上,連孝靜帝都對他有所敬畏,為北齊立國打下了堅固的基礎。高歡用人惟才是用,因此北齊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夥伴。然而他戰術不及宇文泰,屢敗於焉。武定四年(546年),高歡率十萬大軍在玉璧(山西稷山)與宇文泰交戰,高歡戰敗,死傷七萬餘人。西魏造謠高歡中箭病危,高歡回師途中帶病召集群臣,請斛律金高歌〈敕勒歌〉一首:“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曲中高歡親自和唱,哀慟流淚。隔年去世。
此外他執政期間只顧鞏固自己的實力,忽視民間疾苦,因此東魏境內土地兼併情況嚴重,社會、民族矛盾激化。大致而言,高歡是一名目光遠大的政客。
家族
父親︰高樹
正妻︰武明婁太后
子︰高歡一共生子15人
長子︰高澄,北齊文襄帝,母為武明婁太后
次子︰高洋,北齊文宣帝,母為武明婁太后
三子︰高浚,永安簡平王,母王氏
四子︰高淹,平陽靖翼王,母穆氏
五子︰高,彭城景思王,母大爾朱氏
六子︰高演,北齊孝昭帝,母為武明婁太后
七子︰高渙,上黨剛肅王,母韓氏
八子︰高淯,襄城景王,母為武明婁太后
九子︰高湛,北齊武成帝,母為武明婁太后
十子︰高湝,任城王,母小爾朱氏
十一子︰高湜,陽康穆王,母游氏
十二子︰高濟博陵文簡王,母為武明婁太后
十三子︰高凝,華山王,母大爾朱氏
十四子︰高潤,馮翊王,母鄭氏
十五子︰高洽,漢陽敬懷王,母馮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