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大街國小

北門大街國小,屬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國小。學校現有教學班12個,學生700多名。

基本信息

簡介

濰坊市濰城區北門大街國小位於濰坊市濰城區北門大街6號。創建於1928年,是一所占地面積不足六畝的“袖珍式”學校。走進這所學校,小巧、整潔的校園,窗明几淨的教室,功能先進、設施完備的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科技活動室,還有那悅耳的讀書聲……無不顯示出勃勃生機。學校現有教學班12個,學生700多名,教職工43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人,中級職稱教師24人,初級職稱教師17人;市級教學能手5人,區級教學能手12人,市、區級優秀教師14人;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60多篇。
近幾年來,學校本著“大膽創新,和諧發展”這一主題,大膽改革,銳意進取,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特色和亮點:
一、彰顯人文化管理,體驗“工作著是快樂的”人生境界
“如果把工作看作一種快樂,那么人生就是天堂”,這是學校管理者的理想,也是創造和諧教育的需求。學校通過班子帶動、情感管理、思想引領等,激發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出了:“真誠+愛心=生命力”的情感管理方略。通過制度規範、名人引路、總結交流、評先樹優等方式,在教師中樹立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通過“尋找學生閃光點”“我成長我快樂”“度幸福人生”等活動,追求“工作著是快樂的”崇高境界;通過技能培訓、專業比武等措施,實現教師整體素質提高。讓教師們在自我總結中不斷提高,在相互學習中不斷進步。
二、家校聯合,打造素質教育新品牌
近幾年,我校通過強化家教隊伍建設,打造本校專家團隊;定期出版《親職教育報》,為家校聯合,親子溝通搭建平台;加強課程建設,啟動“家長課程培訓”;加強課題研究,以課題促科研;開展優秀家長評比活動等創造性地開展親職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06年,我校被評為濰坊市首批家長課程實驗學校、區級文明單位等稱號。
今年5月11日,中央電視台對我校的親職教育工作做了專題採訪;9月份,我校被評為山東省親職教育師範學校,這在我區尚屬首家。
三、以科學教育為突破口,整合校內外一切資源,為素質教育實施打開一扇敞亮的大門
在2004年我們向中央教科所申報了《科學教育在學科間的整合效應》這一國家級子課題,並在課題實驗過程中成功整合了課程資源,老師們逐漸形成了新的課程觀,提高了資源意識和專業水平,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2004年10月,中央教科所領導來我校評估驗收科學教育的實施情況,對我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成為全國首批“科學教育實驗基地。”2007年12月,全國級子課題《科學教育在學科間的整合效應》成功結題,研究成果在全國推廣。
四、少年交警學校碩果纍纍
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更加準確、更加系統的讓學生學會一些交通安全知識,2000年,我們編寫了《交通安全基礎知識》一書,確定為校本教材,有專職老師授課,定期組織考核;該教材獲市級校本課程二等獎,被多所中、國小採用。同年創編了小交警韻律操,納入大課間操,實現了知識、興趣、娛樂的完美結合。我們積極給學生創造實踐活動機會:以城隍廟小區、頤園小區、北門大街和東風大街為實驗基地,學生在交警叔叔的帶領下,上崗執勤,指揮交通,宣傳法規;以“暢通工程”為契機,組織學生在社區、學校、家庭開展交通宣傳活動;開展環境保護、尊老敬老、學雷鋒、手拉手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小交警活動事跡先後在《濰坊日報》、《濰坊晚報》、《齊魯晚報》等報紙和山東省電視台、齊魯電視台、濰坊電視台等多家媒體作過報導,我校先後評為山東省優秀交通安全、示範學校、濰城區平安學校、濰坊市優秀少先大隊。《特色育人強素質,警校之花顯風采》一文獲創新燎原獎。
幾年來,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實現了辦學效益與辦學水平的最最佳化,各項工作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教改、科研項目全面開花。學校先後被評為或榮獲:
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重點課題《合作教學》重點研究基地、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英語競賽優秀單位、全國小學生讀寫能力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迎奧運小學生作文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語言文字示範校、山東省親職教育優秀學校、山東省交通安全教育示範校、山東省創新教育基地、濰坊市朝陽讀書優秀學校、濰坊市小學生探索與套用能力一等獎、濰坊市親職教育典範學校、區級規範化學校、區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區巾幗文明示範崗、區級文明單位、區信訪工作先進單位,濰坊市政府成果獎2項、濰坊市金點子案例獎2項、濰坊市區優秀成果獎、濰坊市創新燎原獎、06重大教育問題行動研究成果獎、濰城區教學工作創新先進單位、濰城區“拿好筆,坐端正,靜下心,寫好字”活動二等獎、濰城區棋類比賽國小組象棋團體第五名、濰城區辦學水平辦學效益先進單位、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區二等獎,教師棋類比賽濰城區第二名等……眾多的榮譽,驕人的成績,與袖珍學校規模不成比例的名師隊伍,更顯出師生奮發向上、敢為人先的實幹、創新精神。這一切真實地反映了學校永恆不變的辦學理念:教師工作著是快樂的,學生學習著是幸福的。

辦學特色

近幾年來,我校本著“大膽創新,和諧發展”這一基本主題,密切關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動向,緊密聯繫本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項工作開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在實踐中尋找到了一些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了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四個亮點。
一、彰顯人文化管理,體驗“工作著是快樂的”人生境界
“如果把工作看作一種快樂,那么人生就是天堂”,這是學校管理者的理想,也是創造和諧教育的需求。為此,我們著重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班子帶動。要求每一位班子成員做到:樂於學習,業務求精----用自己的能力征服老師;樂於奉獻,甘當楷模-----用自己的行動啟發老師;自儉自律,廉潔清正----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老師。
2、情感管理。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要保證學校教育事業始終充滿活力,就要充分發揮人的因素,激發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熱情,把教育這份事業當作生命的一部分來經營。為實現這一管理目標,我們提出了“情感管理方略”,即用真誠換去真誠,用愛心換取愛心,工作中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形成了我校的一種創新性管理公式:真誠+愛心=生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領導做到與教師平等相處,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解除後顧之憂。
3、思想引領。具體做法是:通過制度規範、名人引路、總結交流、評先樹優等方式,在教師中樹立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通過“尋找學生閃光點”“我成長我快樂”“度幸福人生”等活動,追求“工作著是快樂的”崇高境界;通過技能培訓、專業比武等措施,實現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同時,我們還通過“塑師德、正師風”‘鑄師魂、獻愛心”“我反思、我成長”等主題演講比賽,讓教師們在自我總結中不斷提高,在相互學習中不斷進步。
二、家校聯合,打造素質教育新品牌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一切行為無不折射出父母的影子。”由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特殊感情,使得親職教育成為對孩子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權威的教育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對孩子產生著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無數優秀人才成長的經驗說明:子女的成長,不論是知識的增長,還是思想的修養、體力的增強,都與親職教育有直接的聯繫。可以說,親職教育直接關係到年輕一代的素質優劣,關係到民族的興衰,關係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時,親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二)實施過程與方法
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學校結合自身特點確立了親職教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採取了“多措並舉、家校聯合、關注素質、打造品牌”的戰略思路。
1、強化家教隊伍建設,打造本校專家團隊。面對這一新課題,我們採取了“培訓和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自06年以來,先後有兩人取得了“親職教育指導師”的資格;同年暑假期間,選派10名熱心於親職教育工作的老師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培訓,逐漸形成了我校第一支親職教育隊伍。為能不斷充實和壯大這個團隊,學校還挑選了部分富有指導經驗的家長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組成了我校的“親職教育指導組”。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張進欄校長本身就熱心於親職教育,取得了國家權威機構認證的“親職教育高級指導師”資格,這無疑對我校親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2、定期出版《親職教育報》,為家校聯合,親子溝通搭建平台。2006年,我校成功出版了四期親職教育報,該報開設“本期話題、案例選萃、家教誤區、疑難會診、心靈驛站、家長課堂、教子心得”等欄目,讓家長談、教師談、學生談,達到零距離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理解,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需要說明的是報紙多數稿件來自於家長和學生,每期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確保了內容的可讀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強課程建設,啟動“家長課程培訓”。如何組織和開展家長課程培訓在親職教育領域還是一個空白,對此我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成立了“家長課堂”和“親子課堂”。課程內容以“青蘋果講堂”系列教材為依託,借鑑外地成功經驗,以自主開發和整合為主線,密切聯繫我校學生及家長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主體單元的形式組織授課材料;在授課的形式上,根據年級的不同和老師的風格特點分別採用講授式、討論式、參與式、親子互動式等方法,該活動的開展切切實實地提高了家長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4、加強課題研究,以課題促科研。2006年11月我們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家長學校課程建設研究》,申報了“親職教育中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現、成因及指導”這一子課題。本課題的研究基於當前親職教育現狀的分析,梳理出普遍存在的的問題,然後通過橫向對比和縱向追蹤、發放調查問卷、個體諮詢、座談會等研究方法,科學論證現存問題的成因以及對兒童的不良影響,幫助家長尋求一些有效的指導策略。
5、開展優秀家長評比活動。學校制定了“優秀家長”評選制度,根據家長參與培訓的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及孩子在校表現,每學年評選出20位優秀家長,在全體家長會上表彰獎勵。
(三)成果回顧
1、積極參與市教育局組織的《親子共成長》叢書的編寫,我校承擔了國小高年級部分,有25篇文章被錄用。有四篇案例入選市教育局發行的《家長課程安理彙編》,一位老師在全市班主任培訓班上提供示範課一節。
2、向濰坊市電視台成功提供三塊電視節目《綽號的故事》《零花錢》《乘著歌聲的翅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成果獲全國一等獎。
3、2006年,我校被評為濰坊市首批家長課程實驗學校、區級文明單位等稱號。
是金子總會發光。今年5月11日,中央電視台對我校的親職教育工作做了專題採訪;9月份,我校被評為山東省親職教育師範學校,這在我區尚屬首家。
三、以科學教育為突破口,整合校內外一切資源,為素質教育實施打開一扇敞亮的大門
科學教育是我校的另一個工作亮點。幾年前我們就確立了“把科技教育作為我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的思路,並提出了“創建科技教育,辦特色學校”的目標,力圖探索出一條國小校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
(一)通過學科的整合,為科學教育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我們研究後發現:從現在開設的各個學科中,幾乎都可以挖掘出科學因素,而這些,在傳統課程觀和教學觀的影響下被無情的掩蓋了,這也使學生喪失了許多發展的機會。基於此,在2004年我們向中央教科所申報了《科學教育在學科間的整合效應》這一國家級子課題,並在課題實驗過程中成功整合了課程資源,老師們逐漸形成了新的課程觀,提高了資源意識和專業水平,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自2004年以來,在各級各類科技活動比賽中獲獎級別和等級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老師撰寫的科學教育論文獲市級以上獎勵的有30人次,占全校總人數的70%以上,學生獲得市級以上獎項(含發表文章)的人數達60人。
本年度,《立足於學科整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一文獲市級金點子案例一等獎。
(二)主動整合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2003年,我們對科技系列活動的設計進行了研究和創新,在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結合獨特的地域文化、校園文化,形成以科技教育為特色的學校風格,合理、高效地整合了校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科技活動從此走向正規化和制度化。
(1)努力開闢科技活動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學校利用冬令營、夏令營時間將組織學生到刺繡廠、氣象局、炮八師等活動基地集中參觀學習。
(2)每年組織一次校園科技節,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評比活動,做到以活動促發展。校園科技節是我校的傳統節日,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現在根據學生的需要,由過去單一的製作、發明評比向更加豐富多彩的項目發展,如疊羅漢、搭紙橋、遙控車、紙飛機等表演比賽,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貼近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且做到了成本低,學生參與面廣。
(3)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在實驗、製作、發明的基礎上,增設生物環保、氣象觀測、模型、計算機等活動小組。
(三)加大對科技活動的投資力度。
1、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擴建實驗室,加強“少年牛頓研究院”領導工作。
2、增添設備儀器。在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學校在財力困難的情況下決定增加對科技活動的投資,並逐年提高。
3、設立“少年科技成果獎”,對在科技活動中表現突出的老師和學生給與獎勵,藉以促進我校科技教育活動的發展。
(四)加強了科普宣傳工作。
1、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參加科普展覽。
2、通過開闢科普宣傳專欄、製作手抄小報、觀看科普電影、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3、六一兒童節各中隊製作科普刊版,學校組織評比。
4、每學期組織一次科普知識競賽活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全校領導和師生辛勤的汗水化作豐收的果實。2004年10月,中央教科所領導來我校評估驗收科學教育的實施情況,對我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成為全國首批“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四、少年交警學校碩果纍纍
1、管理方面。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為了更加準確、更加系統的讓學生學會一些交通安全知識,2000年,我們編寫了《交通安全基礎知識》一書,確定為校本教材,有專職老師授課,定期組織考核;該教材獲市級校本課程二等獎,被多所中、國小採用。同年創編了小交警韻律操,納入大課間操,實現了知識、興趣、娛樂的完美結合。
同時,定期請法制校長和交警大隊指導員上交通安全知識課;定期進行列隊、行走、著裝和交通指揮等方面的訓練;每學期舉辦一次交警手勢、交通標識競賽活動。
2、積極給學生創造實踐活動機會。
(1)以城隍廟小區、頤園小區、門大街和東風大街為實驗基地,學生在交警叔叔的帶領下,上崗執勤,指揮交通,宣傳法規。
(2)以“暢通工程”為契機,組織學生在社區、學校、家庭開展交通宣傳活動。
(3)開展環境保護、尊老敬老、學雷鋒、手拉手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小交警活動事跡也先後在《濰坊日報》、《濰坊晚報》、《齊魯晚報》等報紙和山東省電視台、齊魯電視台、濰坊電視台等多家媒體作過報導,我校先後評為山東省優秀交通安全、示範學校、濰城區平安學校、濰坊市優秀少先大隊。《特色育人強素質,警校之花顯風采》一文獲創新燎原獎。
總結近四年來的學校工作,我們實施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管理,多項工作交叉進行。在“和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實現了整體辦學效益最大化與和諧發展的原則,學校的各項工作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最明顯的表現在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上:
在濰城區教科研培訓中心連續兩年組織的數學學科抽考中,我校均獲得全區第一名。在全區教育教學督導中,我校連續三年名列前茅,教學質量部分連續兩年取得全區第一名,並被評為全區教學質量、辦學效益先進單位。06重大教育問題《當堂檢測、跟蹤檢測反饋與糾正的研究》獲市三等獎。
2006年,我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省國語校園語言示範校、區級文明單位等稱號。
最後,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思想決定一種命運,創造源於實踐。在各行各業的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一個單位要想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要有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引領,必須立足於實踐進行大膽的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