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許村

北許村,位於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葵等農作物,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美好前景。

基本信息

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南辛店鄉北許村

南辛店鄉北許村距縣城12公里,臨夏線公路旁,交通便利。現有人口2000人,戶數435戶,總土地面積4862畝,其中耕地面積3816畝,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落。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葵等農作物,人均收入4000餘元。硬化路面約2.5公里,面積15000平方米。
北許村現有晉鑫鑼鼓廠等知名威風鑼鼓生產廠家6個,服裝等各種配套齊全、多樣,尤其鑼鼓教練多。5個鑄造廠,銅器製作比較普遍。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樣,注重實效,量力而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以良好的作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美好前景。
威風鑼鼓是北許村民眾春節鬧社火特有的民間藝術。村中有大型威風鑼鼓隊,經常走出臨汾,走出娘子關,威震中原,聲聞海外。享有“天下鑼鼓第一村”美譽。

河南省偃師市翟鎮鎮北許村

北許村位於偃師市西南伊河、洛河之間,二里頭村西。全村15個村民組,569戶,2589人,耕地2123畝。村兩委幹部8名,其中支委4名,村委6名,交叉任職2名,共有村民組17個,戶數742戶,現有人口3072人,勞動力1763人,轉移勞動力870人,該村超市及小商店有13個,村年度集體總收入為22.8萬元,年人均純收入5008元。
北許村耕地面積1500畝,種植樹木32000餘棵,該村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是生產小麥、玉米、蔬菜的好地方。
北許村在發展經濟上,村兩委制定符合村情的發展思路,以結構調整激活農業,以林果加工帶動工業,以木業加工為主導產業。該村養殖小區1個,專業戶20戶,畜禽圈養戶15戶,占農戶比例4.7%。
北許村村委會被洛陽市政府評為“達標小康村”,被偃師市政府評為“計畫生育先進村”、“文明村” 、“鄉鎮企業十二強村”、“農業生產先進單位”,村黨支部被偃師市委評為“五好黨支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該村村辦企業蓬勃發展,農業生產也有較大提高。民眾的生活富裕後,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為此,村黨支部請求城建部門組織技術力量,於1983年8月,本著近(期)遠(期)結合,以近為主,因地制宜的原則,對全村的住房建設作了一次全面的、系統的規劃。1984年6月開始,採用拆舊建新,邊拆邊建,民建公助的辦法改造舊村,建設新村。
街道,全村規劃東西大街2條,南北大街5條。到1985年底,已形成硬化路面的有:偃(師)佃(莊)公路過境段,全長800米,寬12米,柏油路面;東二路,全長212米,寬7米,水泥路面。
1985年底,全村共有住宅563處,35163.6平方米。其中,舊住宅398處,14859.6平方米,居住人口1798人,人均8.25平方米;新建住宅165處,20304平方米,居住人口788口,人均25平方米。舊住宅大多為土木結構的小青瓦房,部分為磚木結構的小青瓦房。新建住宅全部為磚混結構的二層樓房。其規模大小,視人口多少而定。每處院落長度均為17米;寬窄不等,連底四間寬8.8米,連底六間寬12.1米,連底八間寬17.6米,連底十間寬20.9米。每間房寬3.3米,進深6米。走廊1.5米。樓高每層3米,兩層6米。住房全部面南,建在院子後部。前院臨街建有比較講究的磚混結構門樓。整座宅院設計合理,美觀大方。
在新農村建設上,一是該村在主要街道規劃了垃圾堆放點,並在遠離村莊的空閒地帶建設了垃圾填埋坑,每天定時清理垃圾。二是完成村莊規劃,對所有村道、街道統一綠化、美化。三是籌資打深井一眼,改善民眾飲水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