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尹湛納希高級中學

北票市尹湛納希高級中學

北票市尹湛納希高級中學(原北票市第二高級中學)始建於1957年,學校占地68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900平方米;現有50個教學班,學生3098名,其中蒙語生700名,日語生180名,藝術生300名;教職員工228名,專任教師本科率98.9%,有14名教師獲研究生同等學歷,11名在職教育碩士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89名,省特級教師1名,獲國、省、市、縣級各類先進稱號教師176人次。

基本信息

引子

古老的白川州,悠悠歷史幾千秋。世界上第一隻鳥從這裡展翅,第一朵花從這裡綻放。在這裡誕生的蒙古族文學巨匠尹湛納希,以《一層樓》、《青史演義》、《泣紅亭》和《紅雲淚》等多部長篇小說,開創了蒙古族文學先河,用他那史詩般的篇章,給我們留下了凝重的歷史和民族融合的耀眼光芒。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學校北票市尹湛納希高級中學,秉承其睿智,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時代車輪,在古老的川州大地悄然崛起。

學校簡介

校園風采 校園風采

北票市尹湛納希高級中學(原北票市第二高級中學)始建於1957年,學校占地682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900平方米;現有50個教學班,學生3098名,其中蒙語生700名,日語生180名,藝術生300名;教職員工228名,專任教師本科率98.9%,有14名教師獲研究生同等學歷,11名在職教育碩士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89名,省特級教師1名,獲國、省、市、縣級各類先進稱號教師176人次。

硬體設施

市政府投資160萬元裝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學校有標準的實驗室、電教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體育館、藝術館、圖書館,2002年裝備了校園網路中心。圖書館藏書18萬冊。現有計算機266台,實現了遠程教育,基本上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

市政府投資500多萬元為該校新建圖書藝術館4310㎡和標準體育館1680㎡,投資80萬元實施了校園美化、綠化、硬化、藝術化工程,形成了假山、瀑布、小橋、水潭為一體,長廊、廣場、綠樹、花草相輝映的學校園林小區。學校又通過實施後勤社會化工程,建設學生公寓、食堂、超市等8180㎡。朝陽日報曾以頭版報導該校後勤社會化情況,並配發短評《突破性的改革》。從而使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辦學質量和效益逐年提高。招生人數由2000年的520人增至2004年的1140人,在今年平分學苗畢業生參加高考784人中,有558人進入本科線,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特別是藝術教育成效十分顯著,其影響已擴展到省內外一些地區。

領導班子

學校現有校級幹部4人,中層幹部9人。現任黨委書記、校長李建華是市教育局副局長,被朝陽市政府授予“名校長”稱號,2004年又被授予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朝陽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他參加省首期中學校長高級研修班,併到歐洲進行教育考察,對教育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並產生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該校領導班子在將現代教育管理理論運用到本校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面向全體、分層施教、全面發展、展示個性”的辦學思想;確立了“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的辦學宗旨;創造性的實施了“科學化管理、開放式教學、立體化育人”的辦學模式。

管理創新

學校在班子工作中著重推行了“四線工作制”,即教學為中心工作線;德育工作為重要工作線;總務後勤工作為服務線;黨建工作為保障監督線。

在內部管理上建立了動態機制,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實施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制;教職員工聘任制;特別是後勤社會化管理制是對教育多元投入機制的嘗試,對我市高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示範帶動作用。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員工208人,其中專任教師166名,26名教師獲研究生同等學力,具有中學一級教師以上職稱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學校結合實際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計畫和措施。採取的主要方式有拜師帶徒、課題參與、校際協作、網路學習、動態教研等。如請省實驗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劉朝忠等人到校教研,請英籍教師到校進行英語學科教研活動,並多次組織各學科教師到省實驗中學、朝陽一高、朝陽二高等兄弟校聽課、觀摩學習,對該校的教學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學校通過網路的方式,為提高教師素質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現在該校教師可以通過騰圖遠程教育網、網際網路、北京101中學遠程教育網和校園網查閱資料,加大了信息量。

另外,該校實施了“二二一”工程:即在2005年前培養朝陽市級教學能手20名,研究生20名,每一學科都有1名在朝陽市有知名度的教師。

教學成果

通過以上工作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大見成效,現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學科結構合理、業務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教師有69人次獲國家、省、市、縣級各類先進稱號,89節次獲國家、省、市級優質課,224篇論文分別在國、省級刊物發表或被評為優秀論文,42人次獲朝陽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稱號。

學校全面實施科研興校戰略,站在教科研最前沿,承擔了國、省、市級教育科研項目。其中,《學法、教法同步改革實驗研究》獲朝陽市教育科學成果二等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獲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網路教育與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優勢互補的研究》成果獲省二等獎。學校被評為朝陽市首屆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稱號。

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確立了“立足本地、面向學生、適應社會”的校本課程模式,現已開發校本課程13種,課程、教材、師資均已落實。通過搭建平台,創新載體等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校園“雨絲”文學社開展活動已堅持20年,被國家教委和團中央授予一面錦旗。楹聯創作活動成效顯著,被命名為朝陽市楹聯之校。

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框架要求,該校積極拓展特色教育實驗,突出辦學特色,形成了學校進一步發展的三個支點。

特色教育

藝術教育

該校藝術教育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已初具規模,在朝陽市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把藝術教育做大做強,他們建設了2100平方米的圖書藝術綜合館,使藝術教室由原來3個增加到10個,新增藝術教師4人。目前,在校藝術生已達375人。美術教師李廷文在今年教師節期間被朝陽市人民政府授予功勳教師稱號。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也是該校的特色之一。為加強蒙漢雙語教學,他們特意從內蒙新調入一名蒙語教師,提高了蒙語師資水平。蒙語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招生人數也由原來的100人增加到195人。

小語種教育

針對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對英語缺乏興趣等狀態,該校特別開設了日語零起點班,聘請日籍教師到校上課,為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空間。

心理健康教育

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他們通過拓寬育人渠道,建設德育網路,建立科學、嚴密、健全、有效的德育管理機制以及配備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指導,構建了“大德育”體系,形成了從學校到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網路。

多年來學校注重德育管理制度化建設,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從升降國旗的規定到學生一日常規,從學生思想品德評定到宿舍管理,全面實行量化管理,目標管理。在對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的過程中,堅持校內校外相結合。堅持周一及重大活動舉行升旗儀式,精心安排國旗下講話,進行愛國主義主鏇律教育;通過“告別不文明陋習,爭做文明中學生”簽名宣誓活動,進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聘請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制教育;開展“保護美麗家園”等活動,進行環保教育。開設心理健康諮詢信箱,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助學舉措

學校關心學生成長,設立了獎學金和助學金,該校1983年畢業生李立明慷慨捐資100萬元,設立了盛達教育基金,目前已有324人受到扶助和獎勵。

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以德育處、團委、班主任、政治科教師、學生會幹部為骨幹的德育工作隊伍,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的三條渠道。

一是課堂教學主渠道。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

二是藉助家庭在教育中的強大影響和社會教育的輔助作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全方位的教育網路。

三是全面實施校園環境藝術化工程,注重知識含量和文化底蘊,努力為學生營造健康文明、寬鬆和諧的教育氛圍,把德育寓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此外,利用學校建立的德育基地和學工、學農、學軍基地,組織學生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延伸了課堂的觸角。

2002年6月,邀請著名作家高玉寶到校做了《理想·信念》專題報告,高玉寶還為學校題寫了“名校名師育明星”。

2003年8月,該校與台灣中華博遠文化經濟協會聯合舉辦了“紀念尹湛納希逝世110周年書畫展”,弘揚了民族文化。

學校展望

幾年來,學校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懷。遼寧省教育廳廳長張德祥、副廳長周浩波、原朝陽市市委書記周忠軒、市委副書記鮑振東、市政府副市長韓軍、高煒、市教育局局長遲雲敏、副局長李彥春、韓雲獻、王文明、北票市市委書記周玉華、市人大主任王子龍、市長肖建輝、市政協主席邱忠春、市委副書記肖森、市政府副市長王艷彬等領導先後到校視察,對學校的工作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體育達標先進單位、省花園式學校、朝陽市名學校、朝陽市文明單位、朝陽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朝陽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在遼寧省民委、省電視台舉辦的“尹湛納希杯”民族知識電視邀請賽中獲得特等獎。在2004年朝陽市重點高中運動會上獲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團體總分第二名的佳績。

幾十年的奮鬥凝結成了尹湛納希高中現在的成績,展望未來,尹湛納希高中師生以無悔的人文追求,期待著和中華龍鳥一起展開騰飛的翅膀,不懈的拼搏進取,努力為北票打造出一張響徹遼寧的名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