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家灘

王家灘村現在有老村民170戶,470人,改革開放後,不斷有外來人員遷入,先後有36戶,100多人進村入住。 王家灘村地外新城區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自2002年,新政府搬來後,這裡的土地成為熱土,價格一路飆升。

政區人口 地處膠州新市府駐地,北京東路以南,上海路以北,位於新城區中心地帶,東與趙家灘村相鄰, 膠黃鐵路橫穿其中,南與著名的國家3A級旅遊風景區——三里河公園接壤,西端是膠州市政治中心——膠州市政府,北與莊裡頭村相毗鄰。全村在改革開放以前有土地800畝,現在只剩下80畝耕地。王家灘村現在有老村民170戶,470人,改革開放後,不斷有外來人員遷入,先後有36戶,100多人進村入住。
村莊由來 原先這裡人煙稀少,到處是鹽鹼灘,夏天遍地泥濘。最早來王家灘村定居的是王氏家族,距今將近300年的歷史。據三官廟《王氏族譜》記載:王立勛於元朝至正年間(約1341-1356年)由江蘇海州遷膠州城南窯頭村居住,經營海鮮買賣。明末清初遷到此地,繁衍成村。王氏族人王元浩中了狀元後,因這裡鹽鹼成片,沒有村名,於是他便賜名——王家灘,一直沿用至今。1980年9月,因縣內重名,更名為北王家灘。
經濟狀況 王家灘村的土地原來分布很廣,平原地帶,土質也不同,主要是黃土,鹼土,黑土,上世紀七十年代,通過種植水稻改良鹼性土壤,到現在這些土地基本上都可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土地相當肥沃,極宜莊稼生長高產。王家灘上世紀主要靠農吃飯,收入不多,改革開放後,村兩委大膽創新,開拓進取,鼓勵村民走工、副、養、商、運等致富路,將土地承包給村民辦商店、飯店、工廠、養殖場。王家灘地理位置優越,許多村民養起了汽車搞起了運輸。村里還拿出大量土地招商引資,集體收入增加了,村民增加了就業掙錢的機會。
社會事業 王家灘村地外新城區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2002年,新政府搬來後,這裡的土地成為熱土,價格一路飆升。隨著土地被徵用,集體經濟壯大起來。先後有近700畝土地被市政府、三里河公園、映月園、廣播電視中心、中國網通、明傑眼鏡、大明皮革等徵用,土地補償金收入達1000萬元。村民每年都有利息分紅,可無償使用自來水,村容村貌整潔美觀,道路得到了硬化,路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50歲以下村民每月補助80元,60歲以上老人每月130元,70歲以上老人每月140元。上國中、高中的學生每生每年補助300元,考上大學獎勵1000—1500元。全體村民到年底還可領到200元的過年錢。村里還拿出專項資金對困難村民進行資助照顧。現在,王家灘村的孩子可以不出村上幼稚園,1983年建的幼稚園,不斷改善條件,成為孩子們生活的樂園。1964年,籌建國小,因校舍大,連莊裡頭、樓子底的都前來上學,1980年合併到莊裡頭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