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旁聽哥

北大旁聽哥,名字為鄭球洋,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系統性地旁聽求學,被各路媒體和社會大眾稱為最牛“北大旁聽哥”。

人物介紹

2012年12月26 日,《華西都市報》(第36版)大特稿報導最牛“北大旁聽哥”鄭球洋:《11年堅持,最牛“旁聽哥”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此後,被各路媒體和社會大眾稱 為最牛“北大旁聽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鄭球洋,出生於1983年2月25日,男,客家人,籍貫江西省南康市。郡望為河南滎陽鄭氏,系鄭氏始祖鄭桓公第104世孫,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第70世孫,福建汀州永定縣(鄭氏入閩)一世祖、南宋丞相鄭清之第35世孫。
鄭球洋自幼酷愛文學,據贛南坊間鄉曲傳聞,其少年時代以文才知名閭里,其後命途多舛、坎坷跌宕。18歲高中畢業後,鄭球洋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系統性地旁聽求學 5年,後離開北大回到贛南客家人山區中學復讀3年,歷經各種艱難困苦、一波三折,2009年6月,鄭球洋參加高考。2009年9月,鄭球洋考上、就讀大學 後,又在北大時斷時續地堅守旁聽、求學,總共堅持11年後於2012年考上北大,轉正成為北大正式學生。18歲進入北大中文系堅持旁聽了11年,於 2012年10月,在北大參加成人高考專升本的考試,當年12月24日,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被各路媒體和社會大眾稱為最牛“北大旁聽哥”。

相關事件

事件經過

2012年9月至10月,鄭球洋受騰訊網視頻《某某某——做唯一的自己》欄目組導演朱茂文邀請拍攝新聞專題紀錄片:《北大旁聽生鄭球洋——我是未名湖的一棵浮萍》,該紀錄片在2012年11月7日上線。
2012年11月6日,該騰訊視頻主頁新聞節目:《北大旁聽生自比青年毛澤東》正式上線。該節目在騰訊視頻新聞主頁的訪問點擊量截至2013年5月15日達到 145.6 萬次播放。
2012年11月6日,騰訊某某某微博視頻節目:【當保全成考北大神器?北大旁聽哥自稱少年沈從文、青年毛澤東,堅持十年能否圓夢?】正式上線。該微博視頻節目訪問點擊量截至2013年5月15日達到 3186 萬 次播放。
2012年11月8日,騰訊某某某微博視頻節目上線:【北大旁聽哥鄭球洋語錄:在北大就應該挺住,不應該做一個懦夫,而是應該做一個文學上的勇士。就像當年沈從文一樣,1922年,沈從文20齣頭,他從湘西千里迢迢跑到北大求學。我相信作為前輩他的情況應該是比我還要艱難困苦,但是他挺下來了,所以我經常以他作為我文學上的榜樣。】該微博視頻節目【北大旁聽哥鄭球洋語錄】訪問點擊量截至2013年5月15日達到 16 萬次播放。

社會評價

2012年11月6日晚上,該視頻節目上線後,北大旁聽哥鄭球洋的一些個人事跡,出身社會底層的農村低保貧困家庭,年近三十、堅守半生的文學人生,堅持 不懈長達15年的文學創作生涯,發表文學作品經常石沉大海的慘痛經歷,一波三折、艱難坎坷、命途多舛的求學歷程,在網際網路及現實社會引起廣大網友與民眾廣 泛關注與強烈反響。

社會影響

騰訊網視頻《某某某——做唯一的自己》第77期:《北大旁聽生鄭球洋——我是未名湖的一棵浮萍》上線後,鄭球洋被各大媒體跟進報導迅速走紅,成為網路名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跟蹤報導

報導概況
①2012年11月12日《成都商報》跟進整版報導鄭球洋及其旁聽生涯、文學人生;
②2012年11月22日新華社《參考訊息》跟進整版報導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旁聽夢想守候;
③2012年12月26日《華西都市報》(第36版)整版大特稿報導鄭球洋一波三折的艱難求學歷程及貧困家境。
報導詳情
2011年1月,受《九江日報》新聞記者邀請,鄭球洋接受採訪,採訪稿文學人物鄭球洋專訪:《北漂數載苦求索精神家園在九江》刊登於《九江日報》長江周刊第5版“關注”欄目(刊登日期:2011年1月21日)。
2012年9月至10月,受騰訊網視頻《某某某——做唯一的自己》欄目組導演邀請拍攝新聞紀錄片《北大旁聽生鄭球洋——我是未名湖的一棵浮萍》。
2012年11月12日,《成都商報》專訪報導鄭球洋:《一餐不超3元,在北大旁聽11年,終於有機會當北大“親兒子”了》。
2012年11月22日,新華社《參考訊息》(北京參考/教育參考周刊(每周四)第13版教育關注版面)對鄭球洋做了題為《北大旁聽生的夢想守候》的新聞專版報導。
2012年12月25日,時年29歲的鄭球洋在11年的不懈堅持後,最牛“北大旁聽哥”鄭球洋拿到北大中文專業錄取通知書,轉正成為北大正式學生。
2012年12月26日,《華西都市報》(第36版)大特稿報導鄭球洋:《11年堅持,最牛“北大旁聽哥”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

電視節目

2013年1月15日,江西衛視《深度觀察》播出關於最牛“北大旁聽哥”鄭球洋的節目《北大旁聽生的文豪夢》。節目播出後,最牛“北大旁聽哥”鄭球洋引起了更大的爭議。

事件經過

2013年1月15日晚上21:15時分至22:00時分,江西衛視《深度觀察》欄目播出電視節目《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文豪夢》。
在節目中,部分專家、觀眾等對當事人鄭球洋頻頻質疑,苛責不斷,缺乏應有的同情與理解。同時,該衛視及節目的新聞輿論導向、節目中所涉事件當事人鄭球洋的部分事件的真實性也備受廣大電視觀眾與網友們的質疑。

社會評價

該衛視及節目的新聞輿論導向、節目中所涉及事件當事人鄭球洋的部分事件的真實性也備受廣大電視觀眾與網友們、地方媒體《贛州晚報》等的質疑。

社會影響

江西衛視《深度觀察》欄目播出電視節目:《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文豪夢》前後,該節目的新聞通稿:《江西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稱 受韓寒影響曹文軒鼓勵》被國內外數十家紙質報紙媒體、數千家大型新聞入口網站、主流網路媒體瘋狂轉載,同時遍布各大中文網路社區、各大BBS論壇。
江西衛視深度觀察節目《北大旁聽生的文豪夢》新聞通稿在各大新聞網路媒體、紙質報紙媒體等的轉載、傳播過程當中,各 大媒體及其記者們未經向新聞事件當事人 鄭球洋進行核實採訪,該節目的新聞通稿標題被各大媒體肆意歪曲、炒作編造為:《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 11年,母親被氣精神分裂》。
數十家紙質報刊媒體和數千家主流新聞網路媒體等,未經向事件當事人採訪、未經核實的虛假、編造、歪曲的跟風類新聞報 道構成對新聞事件當事人鄭球洋個人名 譽、家庭成員隱私的肆意侵犯與嚴重損害。該節目及其他新聞媒體後續的推波助瀾式報導、若干時事評論媒體亦對該新聞事件 加以評論,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風 潮,在網路世界引發2013年初關於“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全民話題大爭議,輿論影響廣泛。

跟風報導

1、湖北省《楚天都市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導:《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得精神分裂》;
2、福建省《福州晚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導:《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江西一學子(鄭球洋)痛苦遭遇遭質疑》;
3、山東省《青島晚報》(2013年1月17日)國內新聞特稿報導:《(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晚報》(2013年01月17日)新聞報導:《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氣瘋》;
5、江西省《上饒日報/上饒大都市》(2013年1月18日)國內新聞報導:《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瘋》;
6、浙江省《江南晚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導:《高三生(鄭球洋)退學到北大旁聽11年》;
7、證券時報網報導:《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精神分裂》;
8、重慶晨報網報導:《高三學子(鄭球洋)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如願被正式錄取》;
9、香港自治區《香港成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導:《棄考北大旁聽生(鄭球洋)被質疑》;
10、美國華僑報紙《美華商報》:《高三生(鄭球洋)退學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病》。

後續時評

1、浙江《現代金報》(2013年1月17日)時事評論(A02今日金評):《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失去的和得到的》。
轉載媒體:光明網、鳳凰網、和訊網、21世紀財經網、南海網、阿里巴巴、漢豐網等新聞入口網站。

媒體闢謠

1、香港《大公報》2013年2月8日副刊B17版面刊登柳哲闢謠澄清文章:《為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喝彩》;
2、《石油管道報》2013年1月25日刊登柳哲文章:《我也是北大旁聽生》,呼籲社會及民眾多些理解與同情、尊重,不要頻頻苛責北大旁聽生鄭球洋。
3、江西省《贛州晚報》記者喻曉佩、見習記者鄧偉韜等於2013年2月8日對新聞事件當事人鄭球洋進行了實地採訪報導:《“最牛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回到家鄉,向本報記者吐心聲:外界對我有誤解》。【贛南日報社記者喻曉佩、見習記者鄧偉韜等 實地採訪新聞事件當事人鄭球洋。鄭球洋直面爭議,對於外界所傳的母親因其在北大旁聽求學而氣瘋的質疑。他說:“我 的夢想和北大求學這個事情,父母都是一直 支持的,尤其是我母親,一直在支持我北大旁聽求學。18歲離家北上那個傍晚,就是母親送我上班車的,世界上哪有 母親會為兒子出外讀書而氣瘋的?我追求夢 想,父母都是支持的。”;“外界認為我不孝,那是一種誤解,我母親精神分裂是另有原因,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患有此 病,她年輕的時候曾經遭受過精神刺激,並不 是像各大媒體所謠傳的‘因兒子赴北大旁聽11年被氣成精神分裂’。”說起母親的病情,鄭球洋顯得有些無奈。】
4、湖南省《高中生/職教與就業》雜誌(2013年第3期)職校達人欄目報導文學人物鄭球洋:《“文學根鳥”(鄭球洋)的北大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