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公園[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

北回歸線公園[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

北回歸線公園位於廣西桂平市城東約5公里石咀鎮小汶村南梧二級公路旁,因公園建在北回歸線上而得名,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就建在該公園內。主體工程於1996年11月1日動工,1997年6月21日竣工落成。

歷史沿革

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公園位於廣西桂平市城東約5公里石咀鎮小汶村南梧二級公路旁,因公園建在北回歸線上而得名,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就建在該公園內。主體工程於1996年11月1日動工,1997年6月21日竣工落成。

園內風景

窺陽孔下睹驕陽,可真正領會到地球斜著身子在黃道十二宮之間轉動,太陽直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擺動的大自然奧秘。太陽光經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圖”的桂平點上。標誌的東西方向嵌有寬5厘米,長20多米的北回歸線標誌指示線,也是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站在這裡,可以一隻腳踩在熱帶上,另一隻腳踩在溫帶上。站在標誌正中的桂平點上發音,聲音特別洪亮,好似使用麥克風一樣,在該處相距32米的南北兩地說悄悄話,竟似通電話般清晰,沿東—西弦線分別向外沿伸,洪亮貫頂的聲音逐漸減弱,極為有趣。 這是全球9個北回歸線標誌中唯一有強回音的標誌塔。

北回歸線公園[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 北回歸線公園[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

這座標誌塔由跨度26米,高度17.2米的拱型建築托著一個直徑6米狀似地球形象的圓球為主體。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陽光會通過該圓球中心的一個直徑16厘米的"窺陽孔",直射到在標誌下地面上用花崗岩石塊鋪設而成的廣西地圖的桂平市位置上,成為神奇壯觀的"立竿無影"現象,過了這一時刻,若要想在此再看到這個景象,就要等到翌年的夏至日了。所以這一天到標誌塔來觀看的本地市民和外地遊人特別多,大家都想目睹這個一年等一回的罕見景象。

在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塔下年年夏至日都能看到"立竿無影"的現象,既說明了標誌塔定點的準確性,又顯示了它的科學性。人們發現這個標誌塔還有兩個奇特的現象:人若站在標誌塔圓球底下中心點地面直徑1.5平方米範圍內說話,聲音就特別的洪亮,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就沒有此現象;另外一個現象是在標誌塔平台南北軸線兩端,各有一個1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兩個人分別站立在這兩個相距18米的地方輕聲對話,又沒有類似"回音壁"的東西,卻能夠彼此清楚聽到,就象打電話一樣,假如稍微偏離這兩個位置,就無法獲得這個效果。有關方面人士說,這兩個奇特現象確實不可思議,有待專家學者去解開這個神奇之謎

由於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塔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科學研究價值,並且蘊含著兩個神奇之謎,正逐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這座南國旅遊名城觀光旅遊。

桂平古郡,素以人文勝跡和綺麗風光聞名遐邇。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塔的建立,對開展科學普及、國情教育、旅遊開發等有積極的意義。整個公園融科學技術與旅遊觀光於一體。公園內有彩色噴泉和天文科學知識展覽館,是人們直觀了解自然的科普教育基地。此標誌占地2462平方米,高17.2米,為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貴港市人民政府與桂平市人民政府撥款,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局選址定點並承建。

交流影響

北回歸線公園[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 北回歸線公園[廣西桂平北回歸線公園]

北回歸線是赤道以北的一個緯度圈,也是太陽垂直照射北半球的極限。夏至日正午,陽光直射其上,豎竿無影。其北諸域物影亦最短;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逐漸南移。冬去春來,太陽再度直射於此,謂之“回歸”。

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天文分界線,沿線區域為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我國台、粵、桂、滇四省區陸地線總長兩千多公里,在廣西經過梧州、桂平、上林、平果、那坡等16個市縣,長達500多公里。

北回歸線標誌位於東經110°08'36",北緯23°26'17"。此標誌占地2462平方米,塔高17.2米,跨度26米,象徵極線,猶如長虹般美麗的弧柱穿過象徵地球的直徑為6米的大球體,球體中間有一個10公分的窺陽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