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潞河中學

北京潞河中學

潞河中學創辦於1867年,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謝衛樓先生(1841-1913),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史使潞河中學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目前是北京市為數不多的國家級示範高中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潞河中學創辦於1867年,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謝衛樓先生(1841-1913),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史使潞河中學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目前是北京市為數不多的國家級示範高中之一。

北京潞河中學 北京潞河中學

潞河校園占地23萬平方米,擁有完備的體育、娛樂和生活設施以及非常廣闊的生活空間,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舒適的生活條件。 潞河中學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學校的每一間教室和實驗室都具有多媒體教學環境,國際網際網路可以通到教室、實驗室、學生公寓和教師公寓。學校的校園網為學生準備了300G的信息資源,並專門建有學生電子閱覽室、期刊閱覽室、多媒體報告廳和各類專用教室以及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學生多樣式、多渠道的學習創設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潞河中學始終把“為了學生髮展”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著眼於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在課程設定上,除規定的必修課之外還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選修課程,並把綜合實踐活動、藝術教育和勞動技能課列為學生必選課程,為學生的自我設計、自我發展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

潞河中學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每位教師都十分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學生,工作認真負責,我相信學生在這裡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目前,潞河中學是北京是獲得政府批准的少數招收外國學生的學校之一。學校專門設有對外交流合作部,負責教育的國際交流和海外學生管理以及相關的教學組織。 我真誠的希望來自不同國度的學生選擇潞河中學,在潞河的校園裡任何國家和民族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和最周到的服務,使學生能夠愉快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文化底蘊 一個多世紀以來,潞河中學的歷任校長和代代教師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發展、積澱,形成了一脈 相承的優良傳統和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風格,在北京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發展史上都有不容爭議的一席之地。在這片教育沃土上,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著名中科院院士黃昆、侯仁之、秦馨菱,西部歌王王洛賓,著名鄉土文學大師劉紹棠,著名表演藝術家李仁堂以及一大批共和國的部長和將軍,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群星燦爛,為潞河贏得了崇高的社會聲譽。潞河是崇尚科學、民主的象徵,潞河是追求真理永不自滿的象徵,潞河是人格力量的象徵……  世紀之交,潞河中學明確提出以“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統一的教育觀為辦學指導思想,以“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為辦學宗旨,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潞河人”為具體培養目標,以及“三強兩優一領先”的發展策略。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地理位置 潞河中學坐落在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北端的通州區,西距天安門僅僅17千米。在占地23萬平方米的潞園內,世紀初建成的風格古樸獨特的建築群與八十年代以後新建的設備先進的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信息中心錯落有致,和諧統一,相映生輝。古槐翠柏參天,奇花綠草覆地,碑、亭、湖、山,通衢曲徑散落其間。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濃郁的現代學府氛圍使潞河中學成為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校,置身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特色成就

第一所教會學校“潞河男塾”

1867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立的第一所教會學校就在通州,始稱八境神學院,後即改稱潞河書院,潞河中學,以“師資優良...潞河中學內有“協和湖”,水面開闊,夏可游泳,冬可滑冰,也構成京都的特殊風景。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謝衛樓先生(1841-1913),1867年12月  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江戴德夫婦在通州開闢傳教站,進行傳教並在新城開辦男童寄宿學校,即為“潞河男塾”,學生10多名,都為入教之貧家子弟。  1871年  華北公理會表決通過在通州建立一所神學院,由各傳教站派人來學習,訓練布道師。  1872年  華北公理會又作出決定,把它的教育工作集中於潞河男塾和貝滿女塾。

八境神學院

1873年  美國基督教公理會正式在通州建立“八境神學院”,富善慕柯任院長。潞河男塾實為八境神學院的預備學院,兩個學校一起生存、繁榮和發展,互相幫助和促進。  1874年  潞河男塾第一名畢業生全啟(字耀東)轉入八境神學院就學。

著名校友

孔祥熙,黃昆,侯仁之,王洛賓等都是潞河中學的著名校友

新建理念學校

1875年  有13名學生,建築了一座新校舍,增設了西學和神學各科課程,學校主要目標是訓練福音傳教士的助手,其標準是掌握漢語口語能力,能用中國古典文體寫作,並在為中國創作基督教文獻的工作中能與傳教士合作。

畢業生及學生增加

1882年  潞河男塾又有8名學生畢業。

1883年  潞河男塾學生達40多人,其中八境神學院學生10名。  江戴德因身體原因離任,由畢海瀾接替。

1886年  潞河男塾又有八名學生畢業。

1887年  有23名畢業生全部轉入八境神學院。

1888年  神學院又有11名學生入學。

從事基督教傳教

1889年  “八境神學院”18名畢業生全部從事基督教傳教。  美國華北基督教公理會舉行年會,表決通過把學校的課程提高到大學程度,並且申請資金,美部會撥款2500美元用以購買土地,建設校舍,於當年在通州正式開辦“潞河書院”,美國基督教牧師謝衛樓(又名謝子榮)任院長。  潞河書院成立並開始招生,當年有37名學生入學。  1890年  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都春圃來通州協助潞河書院管理。  1891年  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在西門外以南買下十英畝土地,修建新校舍,通永道員(無錫人)楊宗濂在靳家胡同原址重建“潞河書院”,國學“潞河書院”恢復開辦,(今靳家胡同國小保存有“潞河書院”匾額)。  1892年  “潞河書院”學生增到62人,其中10人為大學等級。  大學班有6名學生畢業。他們已學過聖經、基督見證、精神哲學、三角、數學、國際公法、政治經濟學、地質學、自然地理、世界史和中文學科。沒有學英文,所有課程都用的是中文,為了做到用中文教學謝衛樓花了很多時間用中文編寫翻譯教科書。

新建校舍及設施

1893年  新校舍建成使用,共有五幢房子,四幢是傳教士的住宅,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是衛氏樓(現在的人民樓),八境神學院與潞河書院均遷入新址,分別建立,均由公理會管轄,八境神學院改為“戈登紀念神學院”,學制三年,“潞河書院”分為大學、中學兩部,學制為大學四年,中學三年。  謝衛樓為潞河書院院長,富善為神學院院長。

1895年  潞河書院開展了棒球、足球、籃球、網球和田徑等項目體育活動,是  我國開展近代體育最早的幾所學校之一。

1895年  孔祥熙由山西太谷保送到潞河書院學習(中學部)。

1898年  印製了附有精美插圖的《潞河書院和戈登紀念學院一覽表》。通州潞河書院有65名大學生和38名中學生,神學生9人,總計112人。  孔祥熙中學畢業,接著學習大學課程。  1899年  美基督教牧師都春圃任潞河書院院長。

1900年  6月8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通州,傳教士和大部分教師學生離開通州逃往北京上課。  6月9日通州義和團展開反美教會活動,神學院、潞河書院被燒毀。

1901年  秋,都春圃回到通州逼迫知州賠款16萬兩白銀(國庫10萬兩,地方6萬兩)並將後南倉官地劃歸公理會使用,準備建新校舍。8月孔祥熙赴美國歐柏林大學學習。

1902年  潞河書院由北京返回通州。秋,美國基督教公理會、長老會、英國倫敦聯合會在通州重建學校,將“潞河書院”改為“協和書院”。  衛氏樓(現人民樓)建成。

1903年  謝氏樓(現名紅樓)建成。

1905年  協和書院與匯文書院、天津科學書院舉行田徑對抗賽,是我國最早的校際間體育競賽交往。

各種榮譽

1906年  協和書院足球隊與英國兵比賽以2:0獲勝(天安門足球場),獲得白磁“九龍杯”獎勵,這場足球賽被譽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國際足球比賽,載入我國體育史冊。

1907年  潞河書院與匯文書院舉行的一場棒球比賽,被譽為我國近代體育史上第一場正式棒球比賽。

1909年  天津第七屆聯合運動會,協和書院學生全紹武獲一英里賽跑第一名。

1911年  天津第八屆聯合運動會上協和書院學生劉明義獲100碼120碼高欄第一名。

1912年  1月17日革命黨人通州協和書院學生蔡德辰被殺害,是年,教會把“通州協和書院”改為“華北協和大學”。  1913年  學生會開始籌建。  協和大學運動員劉明義代表我國參加在菲律賓舉行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獲一英里賽跑第二名。  在首屆華北地區運動會上協和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二名。

1914年  第二屆華北運動會華北協和大學李如松獲100、220、440碼第一名。協和大學獲總分第二名。  5月21日協和大學李如松等人代表北部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運動會,李如松獲100、220、440碼第一。白葆獲得五英里賽跑第一名,陳昌獲十項全能第二名。

1915年  第三屆華北聯合運動會上華北協大學白葆獲八英里賽跑第一名。協  和大學獲團體總分第二名。  在遠東運動會上李如松獲440碼第一名,白葆獲八英里賽跑第二名。  陳昌佑先生畢業於通州協和大學,後在潞河中學任教。

1917年  周文彬升入潞河中學。  協和大學運動員陳昌佑等人代表我國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遠東運動會。

1919年  華北協和大學與北京匯文大學合併成立燕京大學,協和大學中齋部(中學)留通縣原址改為私立潞河中學校,美教會牧師田和瑞任校長。  飯廳建成。  潞河中學運動員朱恩德等人代表我國參加了第四屆遠東運動會。

1921年  潞河中學代表隊參加了在奉天舉行的第九屆華北運動會,會上李友珍獲100碼第一名,學校田徑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潞河中學運動員朱恩德等人代表我國參加了第五屆遠東運動會。  1922年  文氏樓(現名解放樓)建成。

1923年  潞河中學運動員金永鎬等人代表我國參加了第六屆遠東運動會。  陳昌佑先生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哈德福特大學。  四年制中學改為三年制兩級中學。

1924年  4月19日在北京天壇舉行華北童子軍觀摩比賽會,通縣私立潞河中學和女蒙館組成的童子軍獲得第一名。

1925年  潞河中學運動員金永鎬等人代表我國參加了第七屆遠東運動會,金永鎬獲十項全能第四名。  博唐亭(現名凱旋亭)建成。

1926年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規定:“外國人在華辦的學校必須辦理立案手續,校長必須由中國人擔任”,潞河中學校董會選舉陳昌佑為校長。

1927年2月  在潞河中學內秘密成立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金成鎬(又名周文彬,朝鮮人)任書記,團員有:康景新、張珍、張樹棣、張彝、宏慶隆,還秘密成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習小組。秋,以金成鎬為首秘密建立中共潞河中學支部,書記金成鎬。中共黨員有:宏慶隆、張樹棣、張珍、康景新、金祥鎬(朝鮮人)。  陳昌佑先生任潞河中學校長。  潞河中學歌詠隊參加北平市唱歌比賽獲第一名。

1928年10月  中共潞河中學中心支部成立。  潞河中學足球隊在北京中學生足球冠軍賽中獲冠軍。

1929年  潞河中學代表隊參加了在瀋陽舉行的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陳勝魁獲100碼第一名,學校代表隊獲總分第二名。  在校學生已達600餘人。

學校進一步完善

1930年  劉玉林考入潞河中學。

中共潞河中學支部改組,女師學生馬國英任支部書記,姚艮任組織委員,劉玉林任青年委員。不久,由於馬國英脫黨又進行改組,由姚艮任支部書記,張文奎任組織委員。

1931年  中共黨員王乃堂來潞河中學任國文教員同時開展革命工作。  2月 在潞河中學的共產主義青年團改名為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胡敬夫為支部書記。  3月 中共地下黨員姚艮在潞河中學成立“春草讀書會”組織進步學生閱讀馬列主義書籍,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  5 月 在潞河中學內秘密成立互濟會,負責人是姚艮和高玉國。  6月 在潞河中學秘密成立反帝大同盟,負責人高玉國。  7月 中共地下北京市委決定在通縣成立中共通州區委,姚艮為區書記。  8月 中共黨員姚艮、胡敬夫、劉玉林由於參加飛行集會被學校當局逐出學校,被迫離開通州。  在第十五屆華北運動會上潞河中學彭水馨獲標槍第一名、高浴獲跳遠第一名。  在北京中學生籃球聯賽中潞河中學籃球隊得冠軍。

1932 年  畢業會胡適博士來校演講。

1933年  日本帝國主義進攻長城期間,學校里收容了許多傷兵,大多數師生都  積極參加了救護工作,並組織了抗日救國十人團,曾發起了一次慰問傷員活動,向傷員贈送了內衣。  4月中旬 互濟會河北省委機關被敵人破壞,從此以後互濟會與上級組織關係中斷。  在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上潞河中學黃毅獲撐桿跳第二名、張震海獲十項全能第二名、陳昌佑,龔明信獲網球雙打第一名,高玉國獲網球第二名、  戴麗飛獲撐桿跳第四名。  中共地下黨員李鼎銘之子李烈飛(李立國)來潞河中學領導反帝大同盟。

1935年  叮叮劇社上演曹禺的《雷雨》。  11月3日由孔祥熙等校友損資潞友樓建成。  潞河中學學生人數已發展到521人。  全國運動會開幕,我校代表張德明參加。

1936年  潞河中學體育教師李友珍先生赴德國柏林觀摩了第十一屆奧運會。  1938年12月

中共地下潞河中學

中共地下潞河中學支部再次建立,支部書記鐵華,中共黨員由4 人發展到7人,月底,由於散發抗日傳單鐵華被日本人殺害。

1939年  潞河中學校友孔祥熙先生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

1941年  12 月10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10日下午,日軍接管潞河中學,並宣布封閉學校,限令全體學生2小時內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衣物,全部堆放在大操場上,當晚以前必須全部離開學校。同學們在互相告別時,不禁紛紛落淚。

1942年3月  偽河北省教育廳接管潞河中學,並改為省立通縣中學,杜秉義任校長。  春 陳昌佑先生赴西安籌辦遷校事宜。在西安得到校友黃振英、張子華等先生的支持和幫助,經7個月的籌備,於當年秋在西安尊德女中復校。

1945年  秋 陳昌佑先生由西安返回通州接收了通縣中學(原潞河中學)。  10 月2日國民黨92軍21師63團進駐通縣城內,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開進通縣駐進通縣中學校內(原潞河中學校址)。

1946年初  中共黨員薛成業到潞河中學工作,這時在潞河中學的中共黨員還有吳純性、梁沙金、劉海和黎光(學生)等,未正式建立支部,關係在燕京大學地下中共黨組織。  抗戰時期學校遭到極大破壞,經過半年的整理維修。 2月,潞河中學師生由西安返回通縣原校址複課。

1947年8月  潞河中學中共地下黨員劉海、梁沙金、吳純性、王瑩階等因在校內組  織師生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被學校當局解聘,戴聲芳等200多學生因閱讀馬列主義書籍,被學校清查,以不符合潞河精神,開除學籍。  潞河中學校友董守義先生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1949年  大批進步學生報名參加解放軍並南下。  中共通州地委派李綱、叢藥汀、王磊、楊海天到潞河中學組織臨時黨支部。

優秀的教學質量 潞河大多數教師由四大師範畢業,高考一類本科錄取人數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一個多世紀已來一直秉承認真求實的教育方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