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萬泉國小

萬泉國小原名萬泉莊國小,其前身是一所私塾,據史料記載大約興辦於1928年至1930年間。建國之初成立萬泉莊國小,坐落在萬泉莊西南泉宗廟 之中。1950年10月雙榆樹國小併入該校,按當時新中國成立的“四二學制”只有初小,沒有高小,共4個教學班,學生162人,7名教職員工,這是目前我們在史料中查找到的最早關於我校師生總人數的記錄。

基本信息

簡介

萬泉國小原名萬泉莊國小,其前身是一所私塾,據史料記載大約興辦於1928年至1930年間。建國之初成立萬泉莊國小,坐落在萬泉莊西南泉宗廟 之中。1950年10月雙榆樹國小併入該校,按當時新中國成立的“四二學制”只有初小,沒有高小,共4個教學班,學生162人,7名教職員工,這是目前我們在史料中查找到的最早關於我校師生總人數的記錄。 自1950年以後60年的發展中,隨著北京城市道路三環的修建,原本地處城鄉交界的萬泉莊國小,逐漸發展成為周邊高樓林立、位置寸土寸金的城市國小。回顧學校60年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艱苦創業階段、綠色環保階段和騰飛發展階段。

歷史發展

從1950年建校到1984年為艱苦創業階段
據史料記載1952年的萬泉莊國小,人數達到235人,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子弟,已開設高小一個班。教職工依然7人,六十年代初北京第三建築公司進駐萬泉莊,並建起宿舍樓,為解決孩子上學問題,第三建築公司在街南為學校建起平房,從此學校分為南北兩個校址。好景不長,不久十九中學要擴建,北校址被擠占,學校只剩街南邊一處,當時學校教室少,只好在南校址後院蓋起板房,教室間的隔斷只是一層薄板,冬不暖來夏不涼,辦學條件極其簡陋。由於學校沒有操場,上操只能在院內,體育課設在大街上,每天老師們都為孩子的安全擔心。
從1985年到2000年為綠色環保階段
198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親自關懷下,海淀區建委在現址建起第一棟教學樓,(北教學樓,1986年9月投入使用)。這一階段學校以保護萬泉河為起點大力開展綠色環保活動,並於1985年參加全國少工委舉辦的“創造杯”活動,榮獲三個“創造杯”獎項,逐漸走上以綠色環保和生態教育為特色學校發展之路。199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由北京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建成了第二棟教學樓(南教學樓),同時修建了200米的火山岩操場。1994年又建成了第三棟綜合樓群,至此,學校的建築面積達到16000平方米,實現了新的飛躍。同年“萬泉莊國小”改名為“萬泉國小”。
2001年以後為騰飛發展階段
這期間學校狠抓兩支隊伍建設,美化了校園環境,對三棟教學樓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先後開闢了美術、科學、舞蹈、音樂、計算機、管樂排練廳、民樂排練廳等具有超前意識的專用教室,整修了禮堂,裝修圖書館,美化了體育館,修建了塑膠跑道和人工革皮的操場,配備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辦學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03年7月合併了廠西門國小,成立萬泉國小分校。由於特殊原因分校辦學的頭兩年暫借住于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新校區內,2005年9月正式遷入萬泉曙光校區(南校區)。從此,我校分為萬泉北校區和曙光南校區,成為一校兩址的學校。如今的萬泉國小已今非昔比。萬泉北校區富有民族風格的教學樓群,莊重典雅、高低錯落、凹凸有致、氣勢磅礴、連綿一體,形成布局獨特的庭院式花園學校;曙光南校區別具一格,“A”字形樓體成為追求卓越的形象標誌,粉紅色的樓體,現代氣息的裝飾,成為萬泉國小新的亮點。南北兩校教學設施先進,風格獨特,是孩子們快樂學習的樂園,健康成長的家園。

獲得榮譽

全校共有72個教學班,2800多名學生,170多名教職員工。擁有一支優秀的骨幹教師隊伍。其中,5名中學高級教師,1名市學科帶頭人,4名市級骨幹教師,6名市級紫禁杯班主任,31名區級學科帶頭人,45名區級骨幹教師,75名中心學科帶頭人。近年來先後被授予“全國心理健康標兵校”、“全國十佳型創新學校”、“北京市綠色學校”、“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北京市校園文化環境示範學校”、“北京市科研先進校”、“北京市課程改革先進單位”、“北京市金帆藝術學校”、“北京市體育傳統學校”、“海淀區素質教育優質校”、“海淀區教學管理先進校”、“海淀區德育管理先進校”、“海淀區科技示範校”、“海淀區藝術示範校”、“海淀區陽光體育學校”、“海淀區總務管理先進校”等光榮稱號。學校以 “營造綠色教育生態,傳遞教育幸福”為辦學理念,以“和諧、競爭、創新”為管理思想,以“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做現代世界人”為育人目標,以“文化潤校,質量立校,隊伍強校,特色亮校”為辦學思路,多年來,我們努力把學校辦成“開放式、國際化、高品位”的魅力學校,使學校更具影響力和生命力,開始走上了騰飛發展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