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促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六)大力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新型業態,成為中國新興產業發展最活躍、成長最迅速的城市。 做好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引進人才和接收急需專業畢業生的有關工作,保障重點企業的人才需求。 加強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的產權、技術、產品和服務等要素市場體系建設。

基本信息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京市促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京政發[2010]4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現將《北京市促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北京市促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本市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並具有全球化發展潛力的重要產業。做大做強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對於進一步提升本市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有效融合具有重大意義。為抓住建設創新型城市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發展機遇,把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打造成本市重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全面提升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能力作為迎接新機遇和新挑戰的戰略任務,重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端發展能力和對國際資源的調動能力,努力創造發展環境更優、企業規模更大、創新水平更高、新興產業成長更快的局面,推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並實現新的突破。
二、總體目標
到2012年,全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總收入超過4000億元,增加值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2%,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並培育出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2012年後,要在新起點上繼續發展,保持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全國第一的地位,強化首都支柱產業地位,使北京成為在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中心城市之一;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 示範區核心區建成全國最大的軟體技術創新基地、新興產業孵化基地、居世界前列的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集聚區。
三、重點任務
(一)以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為核心,打造中國核心軟體產品主要生產基地,軟體產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
結合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力促進作業系統、資料庫、3S(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軟體、信息安全軟體等軟體產品的發展,加快工業軟體的產業化步伐,培育以移動平台軟體為代表的高端嵌入式軟體產業,支持軟體產品的服務化轉型,顯著提升軟體業的自主化、產業化水平。
(二)圍繞十大套用領域,鼓勵研發行業解決方案,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
以交通(重點是高速鐵路、軌道交通等)、能源(重點是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等)、製造業、物流、政務、金融、電信、傳媒、醫療、醫保社保等行業和領域的大型信息系統工程為核心,增強高端諮詢能力、設計規劃能力,形成一批大型綜合解決方案,成為國家信息化工程的主要建設者和高端集成服務商。
(三)引領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套用,強化中國網際網路中心地位,網際網路內容產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
保持本市在入口網站、搜尋引擎、網路遊戲等方面的領先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社區網路、網路視頻、資料庫服務、數字出版等新興內容產業,打造全國網路電視基地,不斷提高創意能力、增值能力、聚合能力和傳播能力。
(四)加快推進三網融合發展,提升信息傳輸服務業的水平,成為1000億元級的全球信息傳輸新樞紐。
面向3G移動通信網路、20兆入戶寬頻網路和互動式有線電視網路等新網路平台,發展位置服務、智慧型導航、視頻監控、網路電視等新型運營業務,不斷提高網路增值服務水平。發展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容災備份中心等信息化基礎設施服務產業,積極支持各大集團總部在京建立專業化的指揮調度中心和商務信息中心,擁有一批輻射全球的商務信息總部。
(五)鞏固本市在全國IT服務外包產業和軟體出口領域的領軍城市地位,提升外包層級,成為出口超過100億美元的服務外包中心。
積極擴大外包企業規模,提升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能力和水平,發展外包交付和再發包中心,強化本市在國內服務外包產業的領先地位。支持國際知名企業在京擴大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使本市成為跨國公司首選的全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總部基地之一。
(六)大力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新型業態,成為中國新興產業發展最活躍、成長最迅速的城市。
緊緊抓住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產業創新機會,引導和推動新一輪創業浪潮的興起,通過產學研聯盟等方式,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積極打造世界級創新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推進機制和服務體系。
建立指導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統籌協調機制,明確部門分工,加快協調推進。將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促進其快速發展。
加強專業化促進機構和行業協會建設,支持建立數據調查、資質評估、項目監理、質量測試、諮詢設計、國際市場服務等方面的中介服務體系
(二)突出扶持重點,建設引領產業發展的核心企業群體。
實施“打造一批大集團、聚集一批大總部、做強一批高端企業、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的“四個一批”工程。集中資源扶持大企業、新型企業和快速成長的企業,重點支持10家左右領軍企業和300家左右骨幹企業。
加強銀企合作,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加強市、區縣聯動,積極推進有重大發展潛力的項目。鼓勵和支持區縣引進國內外知名IT企業總部落戶北京。
(三)集成使用政策,完善政策體系。
以降低企業運行成本作為改善發展環境和完善產業政策體系的核心,進一步加大在人才、科技、技術改造、高技術產業化、 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時通過整合利用各項政策措施,共同推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四)加大政府投入,改善投融資環境。
在政府設立的產業引導資金中,保證有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為重大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以及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建立投融資體系、培育新型業態、擴大市場套用、建設公共服務平台等提供資金支持。
發揮中小企業投融資平台的作用,建立與擔保公司、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合作渠道,切實解決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企業兼併重組等項目提供金融支持。
支持在京設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投資基金,吸引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等各類投資機構在京集中,使本市成為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資本中心。
(五)加強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
鼓勵企業承接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本市重大科技項目的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落實地方配套資金。
鼓勵體制、機制創新,支持開展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活動,在雲計算、物聯網、基礎軟體、移動計算、可信計算等重點和新興產業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支持技術聯盟發展。
(六)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強化人才優勢。
在全球範圍內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尤其是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和世界級技術專家。充分利用好中央“千人計畫”和本市“海聚工程”的平台,凝聚大批掌握前沿技術的創新創業人才。
完善對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引進和獎勵政策,加大獎勵力度,將重點信息服務業企業納入人才獎勵範圍。
做好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引進人才和接收急需專業畢業生的有關工作,保障重點企業的人才需求。
(七)合理規劃布局,建立一批新的產業發展基地。
繼續建好中關村軟體園。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內,高起點規劃建設新的世界級軟體園區。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對雲計算產業園、物聯網產業園、導航產業園、數字高清產業基地等新的信息服務業基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
充分利用傳統工業調整的廠房資源和其他存量房產地產,支持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小型產業集聚區和專業樓宇,降低創業型小企業的成本。
(八)最佳化市場環境,完善市場體系。
加強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的產權、技術、產品和服務等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建立面向國際的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市場,擴大本市作為全國市場中心的影響力。
引導信息服務市場的有效擴大。3年內實現市、區縣兩級政府信息化建設投資的100%和運行維護投資的80%外包給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鼓勵在京中央單位、大型企事業單位將IT相關業務分立成專業化公司或者對外發包。
進一步完善市場秩序,健全行業資質等級制度。研究建立雲計算、雲服務等新型服務業態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
加大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各種侵權盜版行為,使本市成為全國軟體智慧財產權保護最好的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