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是全國的教育文化中心,高等學校的分布數量最多,尤其在海淀區學院路地區則更為集中。由北京市教委有關領導積極倡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聯合發起,各學校自願的前提下,於1999年6月正式成立了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

基本信息

成員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University(北航)

北京大學醫學部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北醫)

北京師範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北師)

北京郵電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北郵)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農大)

北京體育大學Beijing Sport University(北體)

北京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科)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北交)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地大)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礦大)

北京林業大學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北林)

北京語言大學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北語)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貿大)

華北電力大學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華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北信)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北影)

首都體育學院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首體院)

中國音樂學院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國音)

北京城市學院Beijing City University(北城)

北京聯合大學Beijing Union University(聯大)

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沿學院路南至明光村,北至六道口,從50年代起相繼建立了一批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優勢顯著的高水平院校,在計畫經濟時代,為全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進入了21世紀,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顯然,以單科性院校為主的高等教育體制與格局,已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為此,許多高等學校都在調整學科建設和辦學方向,新增並完善各自原先短缺的學科,以形成綜合性人才培養的環境與條件。然而,一所學校的新學科點建設,既需要投入,又需要時間,加之各學校現有的基礎和投資實力都有限,如果一味追求自我完善,實行“小而全”,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院路地區高校不僅十分集中,而且學科門類比較齊全,雖以工科院校居多,而文、法、醫、農、教育、藝術、體育等門類俱全,學校又都彼此相鄰,拆了圍牆或跨過馬路,則成了一個校區,各學校在相應學科,都有明顯的特長與優勢。因此,學校之間開展教育教學資源合理利用的合作活動,能起到學科優勢

互補、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的作用,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大大提高各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在此背景條件下,由北京市教委有關領導積極倡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聯合發起,各學校自願的前提下,於1999年6月正式成立了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成員單位有: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語言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聯合大學、16校1處。

位置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位於北京城西北部的學院路,長不過兩三公里,但在它的兩側和周邊,卻聚集了20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是北京乃至全國教育、科研資源最密集的地區。

學院路在北京上千條街巷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它因共和國建國初年在這裡興建一批高等學府而得名,也因科學的春天的到來而輝煌。它是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見證人。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的興起,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又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展

學院路,北京西北部一條不足3公里的道路,兩側彼此相鄰地坐落著包括聞名遐邇的8大院校在內的國內10多所著名高校。這些高校多數是 建國後建立的行業性高水平大學。就單個學校而言,特色學科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但學科門類不夠齊全 。

1999年 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成立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

2001年開設了“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入口網站”,建立了共同體教學、管理、服務互動平台,從技術手段上保障了高效的“一校式”教學管理。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

2002年 發展到包括北京師範大學的16所高校的教學共同體。

2009年4月3日,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學院路共同體承擔的,充分體現學院路辦學成績的,國家級重點教改項目進行了鑑定。鑑定意見認為:學院路共同體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辦學模式,體現了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體現了“開放共享、整合提高、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積累了寶貴的辦學經驗。項目成果突出,創新性強,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對全國高校具有積極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得到了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 好評。

10年來,共同體開課1200多門次,參加學習的學生超過10萬人次,學生選修共同體校際選修課已平均達到其整個選修課的40%,占總學分的8%。

現在,“共同體”的成員發展到了19所院校。

組織機構

參照實體學校教務處、各院系教學院長、教學主管校長的教學管理體制,共同體建立了秘書處/管理辦公室、處長聯席會及理事會三級管理體制。

1.秘書處/管理辦公室掛靠在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北航),處理日常具體工作;

2.每學期開學時召開成員校主管處長聯席會,總結上學期工作,通報財務情況;布置新學期的工作,討論解決各類具體問題;

3.每年召開全體理事會,就關係共同體發展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做出決議,責成秘書處/管理辦公室具體落實。

三級管理體制定位明確,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做到規範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了共同體的順暢和諧運行和持續發展。

優勢

全面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任務的提出,直接推動了學院路地區高校的合作。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大學一所挨著一所,只要在南北兩個路口各掛一塊校牌,整條學院路就是一所大學校;這裡有學科優勢:雖然工科學校居多,但文、法、醫、農林、教育、藝術、體育等門類齊全;這裡有資源優勢:各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各校的育人環境條件都各有特長。如果能統籌利用,一定能使學科優勢互補,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共同體”決定,選修課面向共同體所有成員在校生;課程全部安排在雙休日;學分各校均予承認,具體分值由學生所在學校確定;開課院校收取學費,承擔所需教學資源。這些規則的制定,方便了學生,避開了因為各校管理體制差異可能出現的障礙,有效地保證了校際公共選修課的開設。

“共同體選課平台”投入使用。大學生只要輕點滑鼠,進入共同體網站,就可以查詢校際選修課信息、網上註冊、線上選課,可以在網上接受課程輔導、網上答疑,可以了解“共同體”成員學校的有關情況。在這個網站上,還發布各校教育教學活動信息,包括師資、實驗實習設備與場地、圖書資料、體育設施等方面的供求情況。

現在,“共同體”的成員發展到了19所院校。隨著學院路改造工程的即將竣工,一條全新交通的主幹道將貫通北京西北部。而學院路教學共同體,這所新時代里的新學校,也將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