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鐵道學院鐵道建築系,開始招生於1913年。研究領域覆蓋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力學等一級學科。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目前設有橋樑工程系、隧道與地下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與鐵道工程系、市政與環境工程系、力學系和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等教學單位,擁有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以及北京交大建築勘察設計院,擁有土木工程、力學、交通運輸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和相應的博士後流動站,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0個碩士點,5個專業碩士領域,4個本科專業或專業方向。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固體力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依託學院建設有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軌道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結構風工程與城市風環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軌道交通線路安全與防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5個省部級平台。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已建成一支學歷層次高、學科結構合理、老中青相結合併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題的學術隊伍。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學院有教職工225人,其中專任教師17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90%,教授69名,副教授93名。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973”計畫首席科學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綜合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學院在冊學生3439人(其中本科生1600人,碩士研究生927人,博士研究生398人,工程碩士研究生514人),同時還承擔著培養外國留學生的任務。1999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了建設部組織的專業教育評估,2004年和2008年通過了專業複評。畢業生獲得了提前參加全國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及大英國協國家互認學歷的資格。50多年來,學院共培養了萬餘名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為國家輸送了大批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國際交流

學院開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活動。通過專家互訪、合作研究、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與10多個國家與地區2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具有國外留學經歷的教師近二分之一。

學院邀請國外學者來校講學交流120餘人次,有多人次擔任國際學術組織或學術會議的學術委員或分會主席,主辦或承辦了“結構工程國際研討會”、“交通運輸系統工程國際研討會”、“現代混凝土複合材料及基礎設施國際研討會”、“海底隧道修建技術國際研討會”、第四屆環境振動國際學術會議研討會、“第一、二屆鐵道工程關鍵技術國際學術會議”等雙邊或多邊國際會議。
在國內交流與合作方面,學院與國內多所大專院校、廠礦企業、設計院和科研單位建立了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和聯合培養人才的平台,並聘請一批著名學者作為學院的名譽教授和顧問教授。學院還與有關設計院、工程局和其它企事業單位進行了廣泛的合作,開創了產學研結合、優勢互補的新局面。

科學研究

科研簡介

學院在科研立項、科技獲獎、發表論文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鐵道部科技發展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一千多項。2013年新增科研項目30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9項,新增經費契約額1.28億元。2013年出版教材、專著14部,獲得專利授權28項,發表SCI論文63篇,EI論文184篇。學院教授主持完成項目獲得2013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是學校主持項目繼2007年獲獎之後又一次獲得該殊榮。

獲獎情況

2008-2003年科研獲獎成果統計

序號 獲獎成果名稱 獎勵名稱 獎勵 等級 獎勵 年度 北京交通大學名次 獲獎人(排序) 備註
1 梯度材料新的力學分析模型及套用 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 二等 2008 1 汪越勝,黃乾雲,柯燎亮,劉鐵軍,高曉霞 主持
2 城市地下工程建設的安全風險控制技術及其套用 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 一等 2008 1 張頂立,羅富榮,張成平,高自友,黃俊,徐凌,房倩,逄鐵錚,駱建軍,蘇潔,張成滿,侯艷娟,牛曉凱 主持
3 青藏鐵路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獎 特等 2008 10 李學偉(79),魏慶朝(120) 參加
4 高壩抗震分析時域顯式整體分析法與場址地震動輸入確定及工程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8 4 趙成剛(4),崔江余(8) 參加
5 煙大鐵路輪渡系統集成技術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特等 2008 6 倪永軍(18),魏慶朝(26) 參加
6 渝懷線圓梁山隧道關鍵技術的試驗研究-B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 2008 4 白明洲(8),張頂立(14) 參加
7 貨車車輪輻板(孔)的疲勞行為及對策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8 2 謝基龍(6),黃海明(7) 參加
8 京九線粉土路基病害整治技術試驗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8 2 劉建坤(2) 參加
9 “新建鐵路橋墩動力設計指標試驗研究”和“提速線輕型橋墩剛度檢定標準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8 1 閻貴平(1),鍾鐵毅(2),季文玉(3),夏禾(4) 主持
10 遂渝線無砟軌道綜合試驗段關鍵技術試驗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 特等 2008 11 參加
11 烏鞘嶺隧道修建技術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 特等 2008 15 參加
12 新型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地物信息提取技術與套用 中國測繪學會 二等 2008 2 譚衢霖(4) 參加
13 複雜地質條件下長連拱隧道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安徽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2007 2 喬春生(4),劉保國(9),劉開雲(12) 參加
14 盾構法捷運隧道分叉段圍岩穩定性及施工技術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 二等 2007 2 李兆平(2),劉維寧(3) 參加
15 車輛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理論與套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三等 2006 1 夏禾(1),張楠(3),郭薇薇(4),閻貴平(5) 主持
16 薄膜結構成套技術與風致效應及工程套用 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7 1 楊慶山(1) 譚鋒(2) 劉瑞霞(4) 趙傑(5) 田玉基(8) 張建(12) 李波(15) 主持
17 高拱壩材料動態特性和地震破壞機理研究及大壩抗震安全評價 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07 3 王哲(3) 參加
18 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工程技術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 特等獎 2007 11 參加
19 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路基新結構試驗與套用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 一等獎 2007 7 王連俊(13) 參加
20 時速250公里60kg/m鋼軌18號道岔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 一等獎 2007 8 高亮(17) 參加
21 75kg/m重軌及其配套設備研製和綜合運行試驗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 三等獎 2007 3 范俊傑(10) 參加
22 設計地震動估計與高拱壩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2006 4 趙成剛(4) 崔江余(8) 李偉華(11) 參加
23 既有線提速鋼樑橋加固技術試驗研究——鋼桁梁橋加固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06 3 張楠(5) 夏禾(9) 參加
24 鐵路洗滌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2006 2 王錦(4) 參加
25 南京捷運一號線南京站站下穿鐵路南京站綜合施工技術研究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2006 2 李兆平(3) 參加
26 複雜地下洞庫群開挖方案最佳化及圍岩穩定性分析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6 3 劉保國(5) 參加
27 軟硬不均勻地層及複雜環境隧道複合盾構的研究與掘進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6 2 譚忠盛(5) 參加
28 高性能混凝土節能複合牆體關鍵技術及套用研究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06 2 袁泉(3) 常鵬(9) 賈英傑(10) 參加
29 樁-網新工法加固軟土路基理論與技術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2006 2 趙成剛(3) 參加
30 世界第一高隧風火山多年凍土帶隧道施工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5 2 譚忠盛(3) 參加
31 青海萬丈鹽橋的處治技術研究 青海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5 2 劉建坤(2) 候永峰(3) 張鴻儒(7) 參加
32 新建鐵路對城市生態的影響與控制的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2005 1 許兆義(1) 吳堤 白明洲 王勐 楊成永 主持
33 含水軟塑性地層非降水淺埋暗挖注漿穿越建築物道路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5 2 黃明利(2) 張頂立(5) 張成平(9) 參加
34 鐵路建設項目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和方法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2005 2 陳峰(2) 參加
35 隧道位移非接觸量測分析系統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04 1 劉維寧(1) 主持
36 軟硬不均勻地層及複雜環境隧道複合盾構的研究與掘進技術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科學技術 特等獎 2004 4 譚忠盛 參加
37 PC軌道梁製造控制系統開發與套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2004 2 朱爾玉(4) 參加
38 無水砂卵石地層盾構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04 2 張頂立(2) 袁大軍(12) 參加
39 世界第一高隧風火山多年凍土帶隧道施工技術 青海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04 2 譚忠盛(2) 參加
40 大型地下水封式液化石油儲藏洞庫修建技術 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4 3 譚忠盛(5) 參加
41 地下導洞-隔離樁牆防護技術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3 3 項彥勇(3) 參加
42 受施工擾動影響土體環境穩定理論及其變形控制方法研究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2003 3 張彌(4) 李兆平(7) 王連俊(10) 參加
43 複雜條件下高拱壩(300米級)建設中的套用基礎研究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3 4 王哲(5) 參加
44 高壓氣體質量流量線上監測檢定裝置的研製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3 2 章梓茂(2) 參加
45 內燃機車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2003 2 任福民(1) 許兆義(3) 參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